石老人在青岛哪个区
石老人村位于青岛市东部,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北依温石山和大佛山,南临黄海,西与王家村相邻,东与沙子口街道的姜哥庄村接壤,隶属青岛崂山区金家岭街道办事处。优势产业:著名的“石老人”旅游风景与“石老人观光园”坐落于社区内。2001年开始进行山谷资源开发和农业观光旅游项目。
石老人属于青岛市崂山区。石老人位于青岛市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在石老人村西侧海域的黄金地带,距岸百米处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称“石老人”。
青岛没有老人头景区,估计你要问的是石老人景区。
石老人度假村:位于青岛市崂山区,是青岛最著名的度假村之一。这里有美丽的海滩、清澈的海水和壮观的石老人景观。度假村内设有豪华酒店、高尔夫球场、温泉等设施,提供各种休闲娱乐活动,是一个度假放松的好去处。
石老人多少年的历史了
石老人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石老人位于青岛市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在石老人村西侧海域的黄金地带,距岸百米处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称“石老人”。石老人是中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
交通方面,村里位于青岛市区通往崂山的主要交通线上,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是投资开发的热门地区。2001年,石老人村有1398户人家,人口总数41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主要姓氏包括曲、孙、王等,其中曲姓占比超过75%,均为汉族居民。自1950年以来,石老人村的经济发展显著。
麦岛村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和崂山区交界处,背依浮山,南邻黄海。麦岛人或耕或渔,民风淳朴。改造后的小麦岛公园风光秀丽,每天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览、拍照和垂钓。
石老人村,位于中韩镇东南,被大佛山和温石山环抱,南临广阔无垠的海面,湛流干路贯穿其间,是通往崂山旅游的必经之路。这个村落共有1280户人家,3888位居民,主要以曲姓人家为主,其他姓氏如孙、王等也在此居住。村民们以海洋捕捞和养殖为生,他们的生活与大海紧密相连。
青岛公交 104路[支线](台东(威海路)-栲栳岛村) 票价:人工售票,全程3.5元,琴岛通普通卡8折优惠。
石老人村人物简介
石老人村的人物介绍中有两位杰出的领导者,曲新强和曲孝琢,他们的贡献对村庄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曲新强,出生于1948年10月1日,拥有中专学历,于1977年1月30日成为中国的一员。
青岛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诞生于1992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坐落在石老人村西海岸的黄金地带,旨在为游客提供一流的休闲和度假体验。区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弄海园、海上乐园,还有国际知名的娱乐设施,如国际啤酒城和国际高尔夫球场。
中国山东青岛石老人日出景观的含义?石老人位于青岛市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在石老人村西侧海域的黄金地带,距岸百米处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称“石老人”。石老人是中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
崂山庙石村可乘地铁坐地铁3号线。因为地铁3号线是贯穿青岛市区南北的一条线路,其中包括了崂山站和石老人站,两个站点覆盖了崂山庙石村的范围。
石老人是青岛著名的景点,甚至可以说是地标性的,到了青岛也是建议去看的重要景点。
石老人村的基本概况
相传,石老人原是居住在崂山脚下的一个勤劳善良的渔民,与聪明美丽的女儿相依为命。不料一天女儿被龙太子抢进龙宫,可怜的老公公日夜在海边呼唤,望眼欲穿,不顾海水没膝,直盼得两鬓全白,腰弓背驼,仍执著地守候在海边。后来趁老人坐在水中拄腮凝神之际,龙王施展魔法,使老人身体渐渐僵化成石。姑娘得知父亲的消息,痛不欲生,拼死冲出龙宫,向已变作石头的父亲奔去。她头上插戴的鲜花被海风吹落到岛上,扎根生长,从而使长门岩、大管岛长满野生耐冬花。当姑娘走近崂山时,龙王又施魔法,把姑娘化作一巨礁,孤零零地定在海上。从此父女俩只能隔海相望,永难相聚,后来人们把这块巨礁称为“女儿岛”。
这是百科上的。我是青岛人,小学课外阅读上有关于石老人的传说。大概就是这样。石老人观光园里有浮雕像讲这个故事。
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高、孙氏先民从“云南交趾国嘎嘎县大槐树里头”迁此定居。几十年后,杨氏人丁凋零,认为是地气所致,遂举族迁至李沧区的佛耳崖居住。明永乐年间(1418年左右)姜哥庄南村曲姓一支迁来。他们开山辟土,出海捕捞,繁衍生息,渐成村落。因其村南海湾处有一酷似老人形态的巨大海蚀石礁,便以“石老人 ”名村。全村辖区总面积27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07公顷,另有山峦94公顷,其它为非耕地面积。地势东高西平,山上林木茂盛,山下土地肥沃,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地瓜、小麦、玉米等。村民出海捕捞,世代传承,2001年仍然有30%的村民从事这一传统的渔业劳动。近4公里的海岸线是鱼类、藻类、贝类和各种海珍品的理想养殖区。境内交通十分便利,从青岛市区游览崂山的交通主干线贯村而过。这里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是投资开发的黄金地带。2001年全村共有1398户, 总人口41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现有曲、孙、王等姓氏,其中曲姓占75%以上,均属汉族。195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7.3万元,人均210元;199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亿元,人均3998元;2000年经济总收入2亿元,人均5100元。从1998年以来,连续三年荣获“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市双创先进单位”称号;1999年被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授予“青岛市文明村庄标兵”“青岛市十佳文明街居”“青岛市先进文化大院”称号;2000年被市委授予“青岛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