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玄北伐(前秦灭亡后,东晋为何不乘胜追击北伐完成统一大业?)

雨后云初霁 古文典籍 19

前秦灭亡后,东晋为何不乘胜追击北伐完成统一大业?

《晋书》中是这样评价谢玄的: 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1,谢玄北伐 公元383年,谢玄在淝水大败苻坚。随后,谢玄便乘胜开始北伐。

北府兵,中国历史上战斗力最强悍的几支部队之一。

总而言之,东晋并非没有北伐,只是未取得理想的目标。【淝水之战前后】但即使如此,我们也要承认,东晋在前秦大乱后的适时出击,为自己收复了大片领土,其国境线向西、向北都有推进,尤其是谢玄领导下的北伐,为东晋将来的生存提供了灵活的选择空间,而不仅仅局限在长江一线。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的几次北伐至今读来,依然让人血脉喷张。 可是,在攻取长安后,刘裕却回建康,结果,关中再度沦陷,令人唏嘘不已。

01:千里马缺少伯乐。当时,东晋在军事上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苻坚就带着自己的军队来讨伐东晋。有些大臣因为位居苻坚的势力,逃的逃投的投,十分的懦弱,而谢玄也站出来带头迎战苻坚。

东晋北伐为何每次都功败垂成?

东晋时期参与北伐的人有祖逖、庾亮、桓温、殷浩和刘裕等人,虽然东晋整朝都有北伐举动,但大多的确都功败垂成,其中取得成果最大的还是那个代晋称帝的刘裕。

谢灵运是谢玄之孙,所以谢灵运辈分低!! 谢玄是谢奕第七子,“封胡羯末”四才子中的“羯”,东晋时期军事家。

北府兵最初是由东晋谢玄建立,以抵御北方日益强大的前秦,但论及北府兵的由来,却要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

谢玄北伐,刘裕北伐,以及陈庆之入洛,韦睿钟离战后北伐,以及萧渊明北伐,太建北伐,南宋初期四大名将相继有北伐之举,中期的端平入洛,开禧北伐,元末徐达北伐等,单论战果,徐达,刘裕二者以及太建北伐,谢玄北伐最为显著。

秦军纷纷溃逃,“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即源出此战。

东晋北伐的代表人物

公元383年,苻坚率军南下攻晋,号称百万大军,谢玄率领八万北府兵在肥水之战击败前秦军队的进攻,随后谢玄乘势率军北伐,收回黄河以南故土,后在会稽病逝,终年四十六岁,谥号献武。主要成就:组建北府兵,淝水之战大破前秦,北伐中原。

接着,谢玄又派军进攻广固,逼降青州刺史符朗,收复兖、青、司、豫四州,朝廷封谢玄为公。谢玄坐镇彭城,北可以巩固河北之地,西可以援救洛阳,内可以捍卫朝廷。正准备北伐之机,却遭到部分朝臣的反对,再加上翟辽作乱,北伐最搁置。谢玄心灰意冷再加上患病,于是请求职务,诏令不许。

东晋324年,应该是王敦之乱被平息开始,384年是北方慕容垂正式复国,建立后燕,东晋这个时期是携淝水之战的胜利,谢玄率兵北伐中。

意思是当时朝廷商议让谢玄北上讨伐苻坚,世人对此有很多争议。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中《郗超荐贤》。原句是: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歧,又虎视淮阴矣。于事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白话译文:郗超与谢玄相处不融洽。

谢玄是怎样走上政治道路的?

谢玄生活的东晋时期,中国处于分裂状态。当时的北方,自匈奴族刘渊乘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起兵反晋建立汉国后,长期陷于诸族纷争之中。汉国(后改前赵)灭西晋,羯族石勒的后赵又灭前赵。石勒死后,后赵因内乱而亡。

东晋穆帝永和七年(351年)在混战中逐渐壮大的氐族首领苻健,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建立政权,次年称帝,史称前秦。苻健死后,子苻生继位,因刚愎自用,任情杀戮,苻建侄儿苻坚杀之而自立。苻坚博学多才,有谋略,他任用汉族王猛等能人贤士,劝课农桑,安置流民,吸收汉族文化,国势大盛,逐渐统一北方,并常引兵东下,成为东晋的主要威胁。

由晋皇室司马睿(东晋元帝)创建的东晋王朝,实际上是避乱过江的北方士族和江南土著地主的联合政权。这个政权自成立之日起,内部矛盾重重,南渡地主和土著地主之间,士族和寒族之间,为分配和争夺权益,不断内讧。东晋统治集团的大多数人,都只关心既得利益,忙于经营各自的安乐窝。他们对于收复北方统一全国一事,日益淡漠,没有兴趣。只有少数有识之士,如东晋初的祖逖,进行过北伐,并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但因东晋朝廷的消极对待,中途受挫。继之还有庾亮、庾翼、殷浩和桓温的北伐,亦因统治集团的内讧而无功。

东晋末年还有刘裕进兵关中,收复长安,又由于他急于南返夺晋帝位,匆忙撤兵而告吹。

谢玄的早年,正值殷浩、桓温等人相继北伐之际,这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于时他开始显露才能,加上又是名门出身,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不断有人请他出来做官。但是,谢玄却没有轻易应允,一般都加以拒绝。后来才与东晋开国元勋王导的孙子王珣一同被征西大将军桓温辟为部属,受到桓温的敬重和厚礼优待。桓温曾预言这两人都很有前途,说谢玄是大将之才、难得之才。桓温是东晋明帝司马绍(323—325年在位)的女婿,本来也很有作为,先前曾率东晋军队消灭据立在四川的成汉政权,东晋永和十年(354年)领兵北上进攻前秦,进入关中,后来又收复洛阳,一时威信甚高。谢玄就是在这个时候,于多次拒绝做官后,突然改变态度,出来供事桓温的。可以说是因为桓温的北伐事业打动了他,吸引了他。由此不难看出,谢玄这时已有政治抱负,有志于北伐事业。

标签: 北伐 谢玄 府兵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