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诗句这个说法?
自从1927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至今(即1965年5月),屈指算来已有38年了。
“久有凌云志”,这几个字有怀念往昔从小到大的远大革命抱负。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作业
回天、年、寒、间、眠、圆、缺、全、娟 押an的音
诗中所写景物--------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写景的特点---------生机蓬勃,充满活力. 诗中所写景物--------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
全诗共95个字。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是一首歌曲,它是为了纪念井冈山精神而创作的。这首歌曲表达了对井冈山精神的赞美和敬意,也表达了对的崇敬和感激。这首歌曲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成为了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对井冈山精神的纪念和追忆。
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阔别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词 1965年五月下旬,作者重上井冈山游览视察。先后到黄洋界和茨坪。在茨坪居住期间,了解井冈山地区水利、公路建设和人民生活,会见了老红军、烈士家属、机关干部和群众。从一1927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到这次重来,已经过去了三十八年。
曹操《观沧海》中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诗句,曹操北伐乌桓取得胜利,使得北方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对曹操的功绩给予了肯定与赞扬.同时,他又联想到中国人民在领导下所进行的伟大事业.这首词填于1954年,当时是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后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是从视觉和听觉来写,赞美了井冈山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也突出了井冈山的高峻。 这样写的作用:赞美了革命先辈们面对困难镇定自若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豪迈气概,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信心。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
“久有凌云志”,这几个字有怀念往昔从小到大的远大革命抱负。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朗读技巧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从《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感受到伟大志向和学习人生修养的精神。
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不断增强战胜困难与挑战的决心和信心。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创立了第一个工农武装割据根据地,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
有力地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这种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
扩展资料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并沿着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1965年5月,毛泽东又重上井冈山。阔别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词。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作者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以登井冈山为题材,在忆旧颂新中将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实践精神相结合,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熔于一炉,慷慨激昂,表达了作者要继续革命的英雄气概。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押韵的字是:山、颜、端、看、寰、间、还、攀。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朗读技巧如下: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