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水经注原文(水经注河水四原文及翻译)

花落相思尽 古文典籍 13

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 三峡》原文和翻译?

《水经注·江水·三峡》的原文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西陵峡部分的原文: 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在文言文中至是到达的意思 在文言文中至是到达的意思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郦道元用一生的时间去写《水经注》。 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游览。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原文及翻译 郦道元原文: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 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夹岸崇深,倾崖返捍 ,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水经注河水四原文及翻译

水经注河水四原文及翻译具体如下:原文 郦道元〔南北朝〕《山海经》曰:南即从极之渊也,一曰中极之渊,深三百仞,惟冯夷都焉。《括地图》曰:冯夷恒乘云车驾二龙。河水又出于阳纡、陵门之山,而注于冯逸之山。

水经注(郦道元)江水 江水又东,迳广溪峡,斯乃三峡之首也。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滩。其峡盖自昔禹凿 以通江,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也。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其间首尾百六 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可信。 水经注·河水 北朝北魏郦道元创作的短文。

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 为了写《水经注》,他阅读有关书籍达400多种,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水经》原来记载的大小河流有137条,1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条,共30多万字,比原著增加20倍。

郦道元水经注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岷山,即渎山也,水曰渎水矣;又谓之汶阜山,在徼外,江水所导也。《益州记》曰:大江泉源,即今所闻,始发羊膊岭下,缘崖散漫,小水百数,殆未滥觞矣。东南下百余里至白马岭,而历天彭阙,亦谓之为天彭谷也。

原文: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关于郦道元《江水》 (江水又东,径西陵峡……)的译文

水经注(郦道元)原文 江水 江水又东,迳广溪峡,斯乃三峡之首也。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滩。其峡盖自昔禹凿以通江,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也。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峡》)译文:长江水又流向东,流过西陵峡。(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

《水经注·江水》原文节选及翻译如下:原文:江水又东,迳广溪峡,斯乃三峡之首也。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滩。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 ī )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郦道元名句?

“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见北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意思是趵突泉的泉源向上飞腾,涌出永面的水柱落下来又往周围散去,圆圆的波痕形若车轮。

郦道元(466或472—527),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河北省涿县一个官宦世家,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描写出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 全文四段,即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第一段作者先写山。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西陵峡的译文:江水又往东流经西陵峡。《宜都记》 说:从黄牛滩往东进入西陵境内,到峡口的百里左右航程中,山水萦纤曲折。两岸高山峻岭层层叠叠,不到正午或夜半,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岩石色彩缤纷,形状常常很像某种事物。

丹水文言文翻译郦道元

丹水文言文翻译郦道元:

东流入衡阳湘乡县,经过石鱼山下,(山上)多黑石,山高达八十多丈,方圆有十里,岩石呈黑色,纹理好像云母一般。开采出一层,就有鱼形出现,有鳞有鳍,头尾齐全,仿佛雕刻描绘出来的一般,鱼长数寸,形态完备。用火来烧,就发出鱼膏的腥气,因此名为石鱼山。

湘水、漓水一同发源,却分流成为二水。南边的一支是漓水,北边的一支是湘水,东北流。罗君章《湘中记》说:湘水发源于阳朔时,小的酒杯可以当船,但流到洞庭时,却一片汪洋,连太阳、月亮都好像从水中升起似的。

湘水又北流,经衡山县东。山在西南,共有三座高峰:一座叫紫盖,一座叫石囷,一座名芙容。芙容峰最高峻,从远处望去,苍茫的山影隐没于天际。所以罗含说:遥望衡曲有如阵云,不是雨后放晴,或清晨射出日光的时候,就看不见山峰。丹水在左边腾涌,澧泉在右边流奔。衡山,《山经》称为岣嵝,就是南岳。山下有舜庙,南边有祝融墓。

楚灵王时,山崩墓毁,却得到《营丘九头图》。禹治洪水时,杀马祭山,得到《金简玉字之书》。芙容峰东有仙人石室,读书人经过时,常常可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衡山东南两面濒水,倒映于湘江中;从长沙到这里,沿湘水的七百里航程中,有九次面山,九次背山。

所以渔歌说;风帆随着湘水转,眺望衡山有九面。山上有飞瀑下泻,与下面的青林相映,直向山麓倾泻而下,望去宛如挂在山间的白绢。

武溪水又南流进入重山,山名蓝豪,方圆五百里,都在曲江县境内。山上悬崖峭壁,险阻难行,山岭的巨岩高入云天,密林繁枝交错,绿荫如云,荫天蔽日,称为泷中。瀑布萦纡流泻,激起崩裂的浪头,声震山谷,称为泷水。

林水从源头西流,注入泷水。泷水又与云水汇合。云水发源于县北的温泉,温泉水源沸腾汹涌,上面飘浮着浓厚的云气,如果投入生的东西,很快就会变成熟的。

标签: 江水 水经 郦道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