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贺知章(贺知章的采莲诗)

你留下的回忆渐行渐远 古诗鉴赏 23

贺知章写过多少首诗?

贺知章写过26首诗。 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少时就以诗文知名。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作,它与王之涣、杨巨源、白居易并称为吴中四士。1.吴中四士的背景 吴中四士是唐代江南地区的四位文人,他们分别是王之涣、贺知章、杨巨源和白居易。他们同为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共同为吴中地区的文化繁荣做出了杰出贡献。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唐代《采莲曲》 译: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应该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贺知章出生于659年卒于744年,而且贺知章和李白的关系不错,李白就生活在盛唐时期,贺知章最著名的诗作是《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贺知章的采莲诗是《采莲曲》。贺知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采莲曲》以清新自然、明快流畅的笔触描绘了采莲女的形象和活动场景,展现了水乡生活的美好和采莲女的勤劳与美丽。这首诗以采莲为题材,通过对采莲女的细致刻画,表达了诗人对水乡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作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作如下:稽山云雾郁嗟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翻译:会稽山上的雾气散了,显露出高峻的山体和葱郁的草木,明净的水面上没有风也起了水波。别说春天已经结束花草都凋谢完了,另有人在水流中央采摘菱叶和荷叶呢。

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李白)。诗人自称四明狂客,笃爱会稽鉴湖的奇山丽水,天宝初,上疏请为道士,求还乡里。玄宗许之,并赐镜湖剡川一曲,以终老此乡。《采莲曲》所写的即是诗人深爱的稽山鉴水的景色。

【采莲曲】贺知章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古诗《采莲曲》年代:唐作者:贺知章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作品赏析这首诗作于越州(今绍兴市)镜湖旁,时间应是他告老回乡的夏天。他回乡后定居于镜湖边的“道士庄”,即今绍兴市五云门外,每天都能看到镜湖的水波,及镜湖上的采莲人与采芰荷的人。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唐代《采莲曲》 译: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采莲曲》这首古诗有好多个, 先回答两首诗的读法 采莲曲 唐 贺知章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贺知章采莲曲注音?

采c ǎi 莲li án 曲q ǔ 【唐t án ɡ】贺知章 稽j ī山sh ān 罢b à雾w ù郁y ù嵯cu ó峨é,镜j ìn ɡ水shu ǐ无w ú风f ēn ɡ也y ě自z ì波b ō。

.. 唐代: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望人家桃李花》 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 照灼城隅复南陌。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贺知章的采莲诗

采莲曲 作者:贺知章 朝代:唐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采莲曲》 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采莲曲拼音版、注音及读音:文学家:贺知章cǎi lián qū采莲曲jī shān bà wù yù cuó é,jìng shuǐ wú fēng yě zì bō。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mò yán chūn dù fāng fēi jǐn,bié yǒu zhōng liú cǎi jì hé。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采莲曲 唐·贺知章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采莲曲贺知章古诗带拼音如下:采 cǎi 莲 lián 曲 qǔ (唐táng) 贺 hè 知 zhī 章 zhāng 稽 jī 山 shān 罢 bà 雾 wù 郁 yù 嵯 cuó 峨 ,镜 jìng 水 shuǐ 无 wú 风 fēng 也 yě 自 zì 波 bō。

带有植物的古诗?

带植物的古诗,例如: 1.《新柳》 宋代: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李白 古风——秀色空绝世,馨香竟谁传. 张九龄 感遇十二首——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贯休 陪冯使君游六首·过相思岭——誉自馨香道自怡。

采莲曲 唐代:贺知章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送人之军 唐代:贺知章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题袁氏别业 / 偶游主人园 唐代:贺知章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关于碧玉两字的诗句有: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咏柳》 2.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的小船在荷丛中穿过,桨儿不时碰落盛开的莲花,一瓣瓣地飞落湖中,惊起了安详地栖息着的只只白鹭,打破了它们的宁静世界。采莲的姑娘忙完了,准备回家,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7.《采莲曲》——唐·贺知章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贺知章《采莲曲》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古诗《采莲曲》

年代:唐

作者:贺知章

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作品赏析

这首诗作于越州(今绍兴市)镜湖旁,时间应是他告老回乡的夏天。他回乡后定居于镜湖边的“道士庄”,即今绍兴市五云门外,每天都能看到镜湖的水波,及镜湖上的采莲人与采芰荷的人。何谓镜湖?传说是大禹治水时他曾在这里铸镜,也有人说是取于王羲之的一句诗文,还有人说湖水平如镜,可清鉴照人,故镜湖又名鉴湖。镜湖很大,有东湖、南湖和长湖之分,徐文长说镜湖八百里,也不为之过。镜湖很美,唐朝诗人李白等多有咏吟。当年贺知章在州府游历,看到了会稽山的云雾,镜湖上的采莲人,景色很是别致,即兴作了这首诗。

首句“稽山”即指越州之会稽山,大禹治水时会诸侯及计议于此,初名“会计山”,后称“会稽山”、“稽山”,它由许多山峰相连组成,长达百里。“嵯峨”指山峰参差巍峨之势。首句是说,郁郁葱葱、云雾缭绕、群峰连绵的会稽山是多么壮丽呵!这真是写山景的绝妙佳句。接着是“镜水无风也自波”,这句表面上看不像是在写越州之镜湖,因为镜湖平如镜,怎能够自动涌现出波澜呢?而实际上唐代的镜湖有上百个小湖组成,浙江潮水和山洪的冲击造成了各湖的落差,所以无风时湖上也有水流现象,造成“自波”。其实这是贺老在写湖景的奇美!写镜湖的动态及家乡的景色!

第三句“莫言春度芳菲尽”,是说不要以为春天的芳香已经过去,炎热的夏天来临了。而夏天依然有比春天更好的景色呢!因此引出了“别有中流采芰荷”的一景。“芰”是四条角的菱,任安贫《武陵记》注云,四角菱曰芰,两角的曰菱。它有大小不同的青红色二种,红色的芰通常比青色的要大,出壳后食之,味特鲜美。它生长于湖河之中,吴越人特爱种植。夏天,乡人们用专用的菱桶采摘,晚上全家围坐一桌食之。

“荷”是一种水生植物,荷花中生莲子,故称“莲荷”。莲子可食用,又能治病,所以采莲的人很多。镜湖中大片的荷叶、荷花及采莲的姑娘,形成了一道人与自然美交融相映的风景线,这在北方的长安城里是看不到的。贺知章年青时经常看到的这一景,五十年后在越州镜湖又看到了。旧景新发,于是写了《采莲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