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上西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赏月人安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江楼感旧 赵嘏 (唐)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译文】 独自登上江楼思绪茫茫,月光如水水色如天.旧时同来这里赏月的人现在在哪里?
出自晚唐诗人赵嘏的《江楼感旧》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首句:在夜阑人静的此刻,诗人究竟何事“思渺然”?诗人并不急于回答。接下来,诗人将笔移开去,从容写景,进一层点染“思渺然”的环境气氛。
江楼感旧作者: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这是唐.赵嘏的《江楼旧感》。意思是:我独自一人漫步江楼思绪漂渺,月光像水一样流淌,而流淌的水又像茫茫的天空。曾经和我一同赏月的人今在何处,而这里的风景还和去年一样。全诗以淡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独上江楼的孤寂心境。
月光如水水如天原文
原文: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影依稀似去年。译文:我独自一人来到这江边的高楼,我思绪纷然好像有满腹的忧愁。我看见月光就像是水一般流淌,流淌的水又像是天空茫茫悠悠。我还记得我们曾经一同来望月,而如今同来的你们又在哪勾留?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译文】:独自登上江楼思绪茫茫,月光如水水色如天.旧时同来这里赏月的人现在在哪里?
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独上红楼思渺然下一句
出自唐代赵嘏的《江楼旧感 / 江楼感旧》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由题目“江楼感旧”可知,这是一首怀人诗。
《江楼旧感》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影依稀似去年。赏析:诗人独登江楼,月光与水色交织,映照着天际。回忆往昔同赏月之人,风中影迹仿佛依旧。此诗以淡雅之笔,勾画出宁静的江楼夜景,引人遐思。《盆池》唐·杜牧 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赵嘏,字承佑。生卒不详,唐朝山阳(今江苏淮安)人。被举进士,屡试不第。到会昌四年(844),才与项斯、马戴同榜登第。任渭南县尉,世称赵渭南。因诗名,宣宗闻而读其诗,不悦,不予提拔。
独上高楼思渺然,月明如水水如天。下面的诗: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出自唐代赵嘏《江楼旧感》。译文:我独自登上江楼不由得思绪万千,眼前月光皎皎如水流淌,江水澄莹如天。曾经与我一同来此赏景观月的人现在在哪里呀?这儿的风景一如去年,没有变化。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思是:我独自一人来到这江边的高楼,我思绪纷然好像有满腹的忧愁。我看见月光就像是水一般流淌,流淌的水又像是天空茫茫悠悠。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的出处该句出自《江楼感旧》,全诗如下:《江楼感旧》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江楼感旧赵暇请描绘出这首诗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景象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
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景象:清澈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波光荡漾的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光熠熠闪动。
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空明一片高难掇,寒碧千竿俗可医。 这是清.王慕兰《外山竹月》。
月光如水的意思是月光皎洁柔和,像闪光而缓缓流动的清水。形容月色美好的夜晚。月光如水,汉语词汇。拼音:yuèguāngrúshuǐ,出处:唐·赵嘏《江楼感旧》诗:“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2《江楼有感》【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2《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1.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2.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原文_翻译及赏析
分类: 艺术 >> 诗词歌赋
问题描述:
这句古诗出自哪首古诗,赏析
解析: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作者在江边一处楼台旧地重游,怀念友人,写了这首感情真挚的怀人之作。
“月光如水水如天”一句,简洁地写出了天空清朗,皓月生辉,江水银光闪闪的美景。为什么诗人“思渺然”?因为风景虽然与去年大致相同,但去年同来赏月的友人却不知身在何处。诗省去了去年与友人同游的欢快场面,但读者可从句中体味出来。此外还可体味到诗人的孤独、惆怅的情绪,手法很含蓄。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唐代·赵嘏《江楼旧感 / 江楼感旧》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孤独 , 怀念友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独自一人来到这江边的高楼,我思绪纷然好像有满腹的忧愁。 我看见月光就像是水一般流淌,流淌的水又像是天空茫茫悠悠。 我还记得我们曾经一同来望月,而如今同来的你们又在哪勾留? 要知道这江楼水光相接的风景,和去年所见一样幽美一样轻柔。
赏析 此诗是唐人赵嘏的作品,原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徐竹心先生认为:这是一首情味隽永、淡雅洗练的好诗。
在一个清凉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登上江边的小楼。“独上”,透露出诗人寂寞的心境;“思渺然”三字,又形象地表现出他那凝神沉思的情态。而对于诗人在夜阑人静的此刻究竟“思”什么的问题,诗人并不急于回答。第二句,故意将笔移开去从容写景,进一层点染“思渺然”的环境气氛。登上江楼,放眼望去,但见清澈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波光荡漾的江面上,因为江水是流动的,月光就更显得在熠熠闪动。“月光如水”,波柔色浅,宛若有声,静中见动,动愈衬静。诗人由月而望到水,只见月影倒映,恍惚觉得幽深的苍穹在脚下浮涌,意境显得格外幽美恬静。整个世界连同诗人的心,好像都溶化在无边的迷茫恬静的月色水光之中。这一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叠字回环的技巧,一笔包蕴了天地间景物,将江楼夜景写得那么清丽绝俗。这样迷人的景色,一定使人尽情陶醉了吧。然而,诗人却道出了一声声低沉的感喟:“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同来”与第一句“独上”相应,巧妙地暗示了今昔不同的情怀。原来诗人是旧地重游。去年也是这样的良夜,诗人结侣来游,凭栏倚肩,共赏江天明月,那是非常欢快的。曾几何时,人事蹉跎,昔日伴侣不知已经飘泊何方,而诗人却又辗转只身来到江楼。面对依稀可辨的风物,缕缕怀念和怅惘之情,正无声地啃齧著诗人孤独的心。写到这里,诗意豁然开朗,篇首“思渺然”的深远意蕴得到充分展示,诗人江楼感旧的旨意也就十分清楚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据清人所辑本事,这首诗作于作者赵嘏进士落第东归返乡之后。在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诗人独自登上濒临江边的一座楼上,眺望江上月夜的美景,进而想起去年与友人同赏的情形,兴发出物是人非之感,遂作此诗。赵嘏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 赵嘏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 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相思只在梦魂中。今宵月,偏照小楼东。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