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老泉是谁?
苏老泉是苏洵。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苏洵简介苏洵简介,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1009年-1066年),字子瞻,号西坡,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江区)人。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三苏”。苏洵早年就读于苏州西山书院,师从陆游学习文学和政治。后来又在首府致仕学院和翰林学院学习。
这个伟大的女人就是“程夫人”,今天我来说说东坡先生的母亲"程夫人",这是我推出的《东坡轶事》系列之五。
苏洵,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公元1009年5月22日),卒于英宗治平三年四月戊申(公元1066年5月21日),享年五十八岁。他字明允,四川眉山人。苏洵在27岁时开始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
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 ”,为“ ”之一。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生于何年不详,其父亲为苏序,母亲为史氏,另有两位兄长苏澹与苏涣。苏洵少年时期并不热衷于读书,直至19岁娶妻程氏后,方在27岁时立下决心,开始了刻苦读书的生涯。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他的学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嘉祐元年(1056),苏洵携子苏轼、苏辙赴汴京,拜访翰林学士欧阳修。
苏洵是苏轼的父亲,其简介资料如下:苏洵,字明允,苏轼的父亲,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男,生于北宋时期,公元1009年5月22日,逝于1066年5月21日。所属朝代:苏洵是北宋时期的人物,这一历史时期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生活在宋代,一个文化繁荣、文学艺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所属文学时期:苏洵所处的宋代文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苏洵简介,苏洵简介
苏洵简介及个人资料 姓名:苏洵 字明允 号老泉 性别:男 生卒年:1009—1066 所属朝代:宋代 所属文学时期:宋代文学 所属流派:三苏 唐宋八大家 代表作品:权书 衡论 苏洵生平介绍 苏洵,北宋散文家。汉族,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
苏洵夫人死于1057年。 苏洵的妻子陈氏生于公元1010年,眉山人,系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
苏洵,宋代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明允,号老泉,汉族人,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曾在27岁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苦读,学业大进。他的文章见解独到,论点鲜明,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同时也富于变化。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苏洵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少时不好读,由于父亲健在,没有养家之累,故他在青少年时代有点像李白和杜甫的任侠与壮游,走了不少地方。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苏洵居家竭力苦读,考究古今治乱得失。程夫人生幼子苏辙。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苏辙(1039~1112) 。
苏轼、苏洵、苏澈资料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在诗、词、散文等领域均有卓越成就,尤其是宋词,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其代表作品包括《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苏洵凭借什么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总是抱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晚上,常读书读到深夜也不肯上床睡觉。林肯不断地读书,不断吸收书中的精华,最后成为了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苏洵,北宋文坛巨擘,深受佛、道文化影响。他游历道观佛寺,结交道士僧人,展现出对佛教和道教的信仰与实践。苏洵的文学作品深受《庄子》影响,涉及道教的仙话传奇、灵验故事、宫观胜境等。政治思想中,道家痕迹显著,尽管涉及佛教的作品较少,但其影响显而易见。
简介: (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少时不好读,由于父亲健在,没有养家之累,故他在青少年时代有点像李白和杜甫的任侠与壮游,走了不少地方。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巨匠和书画大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是汉族人,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与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共同位列“唐宋八大家”。
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苏洵二十五岁那年,与史彦辅、陈公美一同游历峨嵋山,之后又前往岷山游历,历时半年。归家后,发现妻子程夫人面带忧虑,原来程夫人并不期望苏洵能光宗耀祖,而是将全部期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日夜教他们读书认字,却自叹精力不足。苏洵从程夫人的教子方式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
苏老泉指的是谁呀?
苏老泉一般指苏洵。
因为苏洵自号老泉,所以也称其为苏老泉。是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洵的主要成就: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
苏洵的散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语言犀利,言必中时之过,对北宋社会的阴暗进行毫不留情的揭露和鞭挞;但同时在剖析问题严重性的过程中苏洵又会巧妙地折转笔锋,淡化笔势,改变文章节奏,缓和文章语气,使人得以接受他的犀利与委婉,多体现于针砭时弊的文章中。
苏洵精于物理而善识权变。在他的论说文中,论点精深,说理透彻。他所发的议论,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另一方面,他有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把精深的道理用简切的语言表达出来,把道理说得清晰明了。
苏老泉一般指苏洵。
因为苏轼号老泉,所以也称其为苏老泉。
苏洵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主要成就
苏洵精于物理而善识权变。在他的论说文中,论点精深,说理透彻。他所发的议论,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另一方面,他有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把精深的道理用简切的语言表达出来,把道理说得清晰明了。
苏洵的文章,少或百字,多或千言,但不管文章内容多少,也不管是议政的还是议兵的,是议经的还是议史的,苏洵都在文章的结构上,精心布局谋篇,因物赋形,构思出工整严谨而又富于变化的形体。他就像一位高明的建筑大师,把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独具匠心地设计出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建筑。
苏洵文章的语言,字字珠玑,句句珍宝,既古朴凝练,又生动形象,妙语连篇,内涵丰富,读了使人回味无穷。苏洵论文,见解亦精辟。
苏洵提倡学习古文,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不同写法和共同要求。他特别善于从作品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与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