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王维,王安石,陆游,李商隐,范仲淹,每人200字简介
(赵明诚)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闺语”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例:《醉翁亭记》最后一句),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
一个其貌不扬却才华横溢的可爱男人---欧阳修。
①家境贫寒没钱读书,但仍不放弃; ②跟着母亲在沙地上学习写字,学习诵读; ③家里没钱买书读他便去借书来读,有时甚至把书手抄下来. ④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欧阳修以其卓越的识人之明,为北宋朝廷及整个文学史做了一份突出的贡献。苏轼考中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称赞苏轼文章写得好,说读着他的信,“不觉汗出”,感觉自己也该避让这后生三分。他对苏轼奖掖有加,苏轼也没有辜负欧阳修的期许,最终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化巨人。
【欧阳修简介(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
欧阳修是哪个朝代的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在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是承前启后人物。上承韩柳,下承王、苏、曾。欧阳修在宋代文坛是领袖,领袖是风向标,领袖是指南针。欧阳修为文对宋代散文影响深远。
欧阳修快马追字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他严谨的创作态度和追求完美的精神。在宋代,欧阳修作为文坛盟主和文学大师,他的每一篇文章都要反复锤炼推敲,精益求精。
【欧阳修简介(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虽然每首诗只有四句,但尽用了点晴之笔,字字珠玑。 他是用对滁州山水的真爱之情写作出来的。 欧阳修描写滁州及琅琊山的诗文,以其诗文的质量及其个人的人品、地位,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竞来滁州探幽访胜。 欧阳修在滁时,有的是直奔欧阳修而来;欧阳修离滁后,则以欧公之诗文以及欧公之遗迹而来。
从醉翁亭记和宋史欧阳修传概括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一个乐观豁达的人,表现诗人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宋代〕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蒲松龄草亭路问。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例:《醉翁亭记》最后一句),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借阅典籍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家境贫寒但勤奋求学、借阅典籍并亲手抄录、珍惜书籍并按时归还、广泛涉猎并博学多才以及影响深远并激励后人等方面。
韩愈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他们致力于破除陈规,推动文学的创新,以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思想,赋予了散文新的面貌。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六人,则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他们的散文作品不仅文采飞扬,更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和智慧。在唐宋八大家中,韩愈和柳宗元的作品独具一格。
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孤:幼年丧父。这里作动词用,意思为孤儿。 4.资:财物,钱财。
欧阳修快马追字主要内容?
韩琦建了别墅,便请他的朋友欧阳修帮忙写一篇文章。并请他写好后立即交给来人带回。欧阳修一挥而就。来人携文章立即辞归。
他曾系统地考察古今中外历法,指出《明史》历志初稿谬误五十余处;又介绍欧洲数学,综合研究中西历算,对后世颇有影响。一生著作达八十余种,富有科学价值。 梅尧臣:宣城人,国子监直讲,北宋文学家。与欧阳修为同僚,切磋诗文,推动了宋初的古文运动。其诗平淡朴素,含意深刻。与苏舜钦齐名,人称 “苏梅 ”。
欧阳修聪明过人。 太夫人教子有方。 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欧阳修刻苦攻读。 作品原文:《欧阳修苦读》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今山西人。生于1007年,卒于1072年。欧阳修可以说是自学成材的典范,他四岁丧父,在母亲的教诲下刻苦自学,天圣八年,年仅23岁的欧阳修进士及第。 ??范仲淹比欧阳修大18岁,二人却是忘年之交,他们政见一致,在政治斗争中是同志,战友;在个人生活中,彼此欣赏,又是一对好朋友。
欧阳修对酒有关诗句,例如:“对酒当歌劳客劝。惜花只惜年华晚。” 出自:渔家傲·对酒当歌劳客劝 [宋] 欧阳修 对酒当歌劳客劝。惜花只惜年华晚。
知不知羞 宋朝有一个人喜欢舞文弄墨,听说殴阳修擅长作诗,很不服气,就想当面看个究竟.走在半路上,他看见一棵古树,就吟了两句:“门前一古树,两股大桠杈。”想再吟下 去,却再也想不出词儿了。正巧,欧阳修走过,就替他续了两句:“春至苔为叶,冬来雪是花。
欧阳修都举荐了哪些人,才被称为千古伯乐?
唐宋八大家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文学家、 [欧阳修]欧阳修史学家。四岁丧父,家境贫困,读书刻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后以右正言(谏官)充任知制诰(主管给皇帝起草诏令)。
1欧阳修借阅典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
(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下片写游人散去,西湖显得格外幽静,“春空”二字创造出空旷、寂静、闲适的意境。在这寂静中诗人蓦然发现:暮春也有“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天然之美,闲静之境,也有陶渊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退隐田园之情韵。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简介如下: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纪念馆
全国现有两座欧阳修纪念馆,一座建在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上,一座位于江西省永丰县恩江河畔的永叔公园内。
安徽滁州欧阳修纪念馆:欧阳修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滁州期间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这成为琅琊山文化底蕴的精髓,为了纪念欧阳修,安徽省滁州市政府从上个世纪60年代筹建纪念馆之初,就征集到郭沫若先生的亲笔题名。
吉安永丰欧阳修纪念馆:欧阳修纪念馆修建于1984年。欧阳修纪念馆建在永叔公园内,园内主要有醉翁亭、六一亭、至喜亭、泷冈阡表碑亭等建筑,还有欧阳修石刻雕像、“画荻教子”雕像、“文坛泰斗”两组人物青石雕像及文化长廊、纪念碑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