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包含了哪些经书注疏)

待我长发及腰 诗词赏析 25

谁注释的《诗经》比较经典?

《诗经》作为经典,产生于“人文化成”时期,建构了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品格,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十三经注疏》之《毛诗正义》桃夭篇的注解体例是对毛诗经文、传、笺的阐释。从体例上看是对毛诗经文、传、笺的阐释,其原貌以正义为主,只标经注起止。南宋绍熙年间始合正义于毛诗经注本中,遂有《毛诗注疏》之称。

以清代学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在“十三经”的注释版本中最为完善,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注疏版本 “十三经”各注释版本中,以清代学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最为完善,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诗经》是周代至春秋时代诗歌的总集,由汉代毛亨作传的称为《毛诗》,汉代郑玄曾加以笺注。到了唐代,孔颖达又为之作疏,称为《毛诗正义》或《毛诗注疏》,後人将之列为《十三经注疏》之一。

收入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正义是由什么作注什么作疏?

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得具体情况如下:周易正义王弼(魏)、韩康伯(晋)注孔颖达等(唐)正义尚书正义王肃(魏)、孔安国(伪汉)传孔颖达等(唐)正义毛诗正义毛亨(汉)传郑玄(汉)笺孔颖达等(唐)正义周礼注疏郑玄(汉)注贾公彦(唐)疏仪礼注疏郑玄(汉)注贾公彦(唐)疏礼记正义郑玄。

然而,它遵循“疏不破注”的原则,局限于《毛传》和《郑笺》的框架内,对二者分歧未作判断,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毛传》和《郑笺》中的错误。在疏解部分,《毛诗正义》有时显得冗长,这是唐代义疏作品常见的不足。

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

《周易正义》10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20卷,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70卷,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注疏》42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50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63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注疏的注疏是哪些?

毛诗注疏全文有详尽的注释。 2 毛诗注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诗经的理解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是《诗经》的研究著作,简称《孔疏》,共40卷,是唐贞观十六年,孔颖达、王德昭、齐威等奉唐太宗诏命所作《五经正义》之一,为当时由颁布的官书。

《十三经》是自西汉至北宋间逐步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

《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氏传正义 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 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注疏 晋·范宁注、唐。

“除”的今义十分单纯,作动词用只有一个基本意义,即“去掉”。

“十三经”包括《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等十三。

十三经注疏包含了哪些经书注疏

《十三经注疏》的内容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孝经注疏》,《论语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

毛诗正义 Maoshi Zhengyi 《毛诗正义》 《诗经》研究著作简称《孔疏》,40卷。

含义不同:传: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和儒家祖述的古代典籍为经,给经作注的书为传。如:《诗》为经,毛亨为之作注,称为《毛诗诂训传》。笺:对原注加以补充订正。如:郑玄在毛传的基础上对《诗经》作注,称郑笺 。

还有明代嘉靖十一年状元,林大钦,康熙六十年武状元,林德镛,嘉庆元年武状元,黄仁勇。历代六部尚书,王侯将相等。恕不胜枚举。

《山海经》何人所著?

《山海经》是《山海图》的解说词。最初的《山海图》已经失传。《山海经》的文字作者,大约是先秦战国时期的佚名人士。并且,整部《山海经》绝非一人所作。

流行的说法是180卷,其中《毛诗正义》40卷,《尚书正义》20卷,《周易正义》14卷。《礼记正义》70卷,《春秋左传正义》36卷。另据《四库全书总目》:《毛诗正义》40卷,《周易正义》10卷,《尚书正义》20卷,《礼记正义》63卷,《春秋左传正义》60卷,共193卷。

十三部注疏的书名、卷数、注疏者及阮本校勘者如下:⑴:《周易正义》一○卷,【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清】李锐校。⑵:《尚书正义》二○卷,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清】 徐养原校。

到了唐代,孔颖达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深入的疏解,撰写了《毛诗正义》,这使得《毛诗毛诗故训传》在经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然而,毛亨对《诗经》的解读时常带有封建伦理的色彩,有时会曲解原诗的主旨,并且注解中包含了不少附会之说,因此在信度上可能存在局限。

鲁迅对文艺 的高度思想要求 " 一 首先就鲁迅对文艺创作的思想内容所表现出的文学性质和任务情况,来看鲁迅的对作品的高度思想要求。

〖解题〗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案《汉书·艺文志》、《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然但称毛公,不著其名。《後汉书·儒林传》始云:“赵人毛长传《诗》,是为《毛诗》。”其长字不从“[A061]”。《隋书·经籍志》载《毛诗》二十卷,汉河间太守毛苌传,郑氏笺。

不属于《十三经》的是什么书?

体例是注疏体。

体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是tǐ lì,指著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织形式。出自《宋书·傅隆传》:“ 汉兴,始徵召故老,搜集残文,其体例纰缪,首尾脱落,难可详论。”

可以将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长短的情况,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也有以国家为单位来分别记叙历史的,称国别体。

《诗经》是周代至春秋时代诗歌的总集,由汉代毛亨作传的称为《毛诗》,汉代郑玄曾加以笺注。到了唐代,孔颖达又为之作疏,称为《毛诗正义》或《毛诗注疏》,後人将之列为《十三经注疏》之一。

本次对《毛诗注疏》的标点校勘整理,以日本足利学校所藏的南宋刘叔刚一经堂刊刻的《毛诗注疏》为底本,此本是真正的宋刊十行本,是能找到的最好的本子。

参校本则博采众书,如唐石经、阜阳诗经残简、《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巾箱单注本、嘉庆二十年阮元所刻注疏本等等,达数十种之多。校勘成果则撰成《校勘记》,附於每卷之後。

《说文》不属于十三经的著作。

《十三经》,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十三经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汉代儒家的最早经典,称为六经,为《易》、《书》、《诗》、《礼》、《乐》、《春秋》,《乐经》早佚,便只有五经。

发展

至汉武帝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罢黜百家后,将五经列为官学,设五经博士。《易》、《书》、《诗》、《礼》、《春秋》便由儒家的教材,升格为“经”,正式称为《五经》。

其中《春秋》一书,魏晋时,学人为了方便,将《春秋》的传文(传,即解经的文字)附在《经文》的后面,《春秋》经便不再单行了。

标签: 正义 毛诗 注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