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辽史有哪些参考资料?
清厉鹗《辽史拾遗》二十四卷,摘录《辽史》原文为纲,参考他书条列于下,凡有异同,则分析考订,缀以按语,引用群书至三百余种,足备参考。杨复吉又以厉鹗未曾见到的《旧五代史》和《契丹国志》等征引未臻周备的资料作《辽史拾遗补》五卷,都是研究辽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感谢邀请。说起中国历史上那个朝代最让民众感到安居乐业其实是很难找的,因为说的是哪个朝代而不是哪个年代。
而且《辽史》保存了许多由耶律俨的《辽实录》和陈大任的《辽史》二书所记载的许多材料,因而其史料价值还是比较高的。后人对《辽史》的增补、校注,有清朝厉鹗著的《辽史拾遗》二十四卷,搜集各类书籍三百余种,对《辽史》加以补充校订,很有参考价值。
辽代人种植的果类品种,从《辽史》、《契丹国志》、《辽史纪事本末》及《辽史拾遗》等文献史料中,知有梨、枣、海棠、杏、桃、李,柿、樱桃、榛、票、大籽松等;蔬菜类植物有芹菜、回鹘豆、韭菜、菱芡、葵、葱、姜、蒜等。辽代人种植的经济类作物主要是与纺织手工业有关的桑、麻等。
如何评价清朝词人厉鹗?
厉鹗,字太鸿,号樊榭山人,浙江钱塘人。清代著名学者,作家。
《宋诗纪事》·一百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厉鹗撰。鹗有《辽史拾遗》,已著录。昔唐孟棨作《本事诗》,所录篇章,咸有故实。后刘攽、吕居仁等诸诗话,或仅载佚事而不必皆诗。计敏夫《唐诗纪事》,或附录佚诗而不必有事。揆以体例,均嫌名实相乖。然犹偶尔泛登,不为定式。
采集。 详细解释 亦作“攟拾”。采集。 清 李调元 《诗人主客图序》:“然彼攟拾閎富,论者称其精当无遗。
例如,在唐代,诗人厉玄凭借其在贞观年间的道州刺史任上,以卓越的治绩留下了深刻印记。宋代的厉汪,因其良好的政绩,被百姓尊称为“历佛子”,他以其公正廉洁赢得了百姓的爱戴。清代的学者厉鹗,字太鸿,不仅博学多才,著有《辽史拾遗》和《宋诗纪事》等重要著作,他的学术贡献丰富了历史研究。
《辽史》中没有普速完称帝的线索。她受遗命“临朝称制”,的确是当时西辽实际的统治者,掌握着与皇帝一样的权力,但这并不代表她拥有皇帝身份。
长相思_山一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常识知识:“史部”包括哪些典籍
索引、考辨、补注,如宋代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引》,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清沈钦韩《汉书疏证》,清全祖望《汉书地理志稽疑》,清徐松《汉书西域传补注》宋熊方《补后汉书年表》,清杭世骏《三国志补注》宋吴缜《新唐书纠谬》,清厉鹗《辽史拾遗》等。
204旧唐书、新唐书、 唐书释音、新唐书纠谬、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五代史纂误、宋史205宋史、辽史、辽史拾遗206辽史拾遗、金史、元史、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明史207明史、 【编年类】竹书纪年、竹书统笺、前汉纪、后汉纪、元经、唐创业起居注、资治通鉴208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考异、资治通鉴释例、资治通鉴。
《辽史拾遗》二十四卷,《补》五卷。(厉鹗。汪刻本。杭世骏《补金史》一百卷,未刊。)《元史氏族表》三卷。(钱大昕。潜研堂本。别有《元史稿》一百卷,未刊。)《补元史艺文志》四卷。(同上。)《元史备忘录》一卷。(明王光鲁。借月山房本。)《元史本证》五十卷。(汪辉祖。家刻本。)《诸史拾遗》五卷。
吉人天相,逢凶化吉,黑白分明,辽史拾遗,津津有味,津津乐道,波澜不惊(京),如虎添翼,心甘情愿,甘之如饴,始终不渝,川流不息,海纳百川,爱屋及乌,桂子... 吉人天相。
为什么《辽史》《辽史拾遗》《辽史拾遗补》《辽史纪事本末》都没提到耶律普速完称帝?
后人按集各种正史、野文、笔记、杂说等类资料,考订错讹,补充挂漏,用力甚勤,厥功甚伟。 《辽史拾遗》,清朝厉鹗撰。鹗字太鸿,钱塘人,康熙庚子举人。
同合十五年,辽史,正好是廖圣宗到小五台山金鹤寺后的五年。因此可以推测,石编辽史可能与兴宗第一次有幸参观小五台山的金鹤寺。是通俗的汉字书,按智光绪叫新声偏向龙龛,犹抱鸾镜,描写思鉴,美丑为点。所以叫辽史拾遗。
契丹妇人 喜好贴面花 ,最流行一种鱼形的面花。《辽史拾遗》中记载:“契丹鸭渌水出牛鱼鳔,制为鱼形,赠遗妇人贴面花。”契丹女子的佛妆在整个冬季"日日加敷",至春日时才洗去,也就是说整个冬天,契丹妇女上佛妆,满脸涂黄,宛如戴着一个厚厚的黄色面具。
LZ,煎饼 煎饼(pancake)定义煎饼,是中国传统食品之一,用调成糊状的杂面摊烙而成,多由粗粮制作,也有细面制作。
但作为至今为止唯一的一部辽史,其史料价值还是毋庸置疑的。辽史中本身对耶律阿保机接位、巩固汗位、登皇位的记载虽然都有涉及,但都嫌过于简略。不过从《辽史》,清朝厉鹗著的《辽史拾遗》二十四卷的记载中,也能大略还原出大概,让我们对这个曾经称雄中国北方的大国一窥全貌。
辽史的介绍
《辽史》的缺陷虽多,《辽史》作为现存唯一的一部比较系统、完整地记载了辽朝历史事实的著作,其珍贵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且《辽史》保存了许多由耶律俨的《辽实录》和陈大任的《辽史》二书所记载的许多材料,因而其史料价值还是比较高的。由于耶律俨实录和陈大任辽史都已失传,元修辽史成了现存唯一的一部比较系统、完整地记载辽的官修史书。它提供了一些研究当时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民族关系等问题的材料。例如,天祚纪反映出,当辽朝对女真的战争节节失败的时候,汉族农民和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其中由安生儿、张高儿领导的起义军多达二十万人。又如营卫志、礼志提供了契丹部落的建置、分布,以及游牧民族风俗习惯的材料。地理志和百官志记录了当时的地理建置和农牧区统治机构的概况。本纪、部族表、属国表、二国外纪等部分还保存了一些研究契丹以外各族历史以及中外关系史的参考资料。从辽史里还可以看到,当时草原上由于农业的发展,手工业人口的增加,逐步出现了一些农业聚落和城市。特别是先后建立的上京和中京,与南京(今北京)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沟通了这一广阔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辽史》为元脱脱等人所撰之纪传体史书,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元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开始修撰,翌年三月成书。脱脱为都总裁,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揭傒斯、吕思诚为总裁官,廉惠山海牙等为修史官。元修《辽史》共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以及国语解1卷。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辽朝历史(907年-1125年),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1124—12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