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有页数?
有123页 ,有单元提示、课文、语文园地、实字表 、写字表、词语表。 有123页 ,有单元提示、课文、语文园地、实字表 、写字表、词语表。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总共有28课,八个单元,八个语文单元1652个生字任箱也来说,任务量也是比较大的,我觉得三年级这个阶段应该努力学习。
是课文。根据查询三年级下册语文PDF高清电子课本,教育部统编人教版小学三下语文电子教材显示,80页至81页是课文我不能失信的原文,从80页开始,至81页完结。
三年级 电子教材 知识点 我会写:凑(còu)凑数、凑合、拼凑、紧凑、凑近、凑巧 拂(fú)吹拂、飘拂、拂逆、拂尘、拂煦、拂意 集(jí)集合、集会、集结、集权、集散、集市 聚(jù)欢聚、聚合、聚会、聚集、聚积、聚焦 形(xíng) 忘形、 图形、 圆形、 矩形、 形容、 形状 掠(lüè) 掠。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 第一单元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 1.燕子 ★ 2.古诗两首 ★ 3.荷花 ※ 4.珍珠泉 ★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爱护周围环境 ★ 5.翠鸟 ★ 6.燕子专列 ★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 8.路旁的橡树 ★ 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怎样看、怎样想问题 ★ 。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珍贵的教科书》
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第三部分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教学书的来之不易,感受党及指导员对“我们”的关怀与殷切期望,体会我们队教科书的渴望与珍爱之情。 体会张指导员的舍身护书的牺牲精神,教育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爱护书籍,努力学习。
【篇一】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动物的互惠互助》课件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互惠互助的事。 激发立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动物之间互惠互助?
.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听写词语:蜿蜒民族驾驶谱写奴隶曲折不朽岛屿海域宝库水天相连星罗棋布连绵起伏询问固定顿时传递快慰哀伤飘飘悠悠同桌互批提出易错字。
三年级下册的语文的意思?
指的是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程内容。
。金色的蒲公英 我是在一个小镇上念的小学。从学校到家,只需走十分钟,每天我都回家 吃 饭。/ 下课铃一响,我便冲出教室,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家。妈妈总是微笑着站在门口等我,那眼 神好像在说,我是她心里惟一的宝贝。午休时间常常只有我们两人一起度过。
1课《燕子》近义词:聚拢—聚集生机—生气俊俏—俏丽鲜艳—艳丽增添—增加偶尔—有时偶尔—偶然仿佛—好像光彩夺目——五彩缤纷反义词:聚拢—分散活。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钟表店里的争吵》原文 “滴答,滴答……”钟表店里充满着这种声音。钟表们听惯了这种声音。谁如果没有发出“滴答”声,那准是“饿坏了”没上发条,或者“生病了”走不动啦。可是,今天却来了一个怪物,自称是“最新式的手表”。它静悄悄的,从来不发出“滴答”声。
【 #课件# 导语】课件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下面是 整理的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方帽子店》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嚷”。
1。99页的读读记记:严严实实来来往往舒舒服服确确实实又松又软又香又脆又唱又跳又说又笑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 2。132页的读读记记: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满载而归目不转睛恍然大悟五洲四海举世闻名高楼大厦应有尽有 3。
小学三年级语文《动物的互惠互助》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 #三年级# 导语】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也可以说,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动物的互惠互助》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动物的互惠互助》原文
你知道吗?动物之间不光有生存竞争,还有互惠互助呢。
蜜獾(huān)和导蜜鸟是一对好伙伴,它们常常相互合作,共同捣毁蜂巢。野蜂常把巢筑在高高的树上,蜜獾不容易找到它,目光敏锐的导蜜鸟发现了树上的蜂巢后,使去寻找蜜獾。为了引起蜜獾的注意,导蜜鸟往往扇动着翅膀,做出特殊的动作,并发出“嗒嗒”的声音,蜜獾得到信号,便匆匆赶来,爬上树去,咬碎蜂巢,赶走野蜂,吃掉蜂蜜。导蜜鸟站在一旁,等蜜獾美餐一顿后,再去独自享用蜂房里的蜂蜡。
海葵虾和红海葵也合作得很好。海葵虾的两只大螯(áo)各自夹着一只红海葵,整天东游西荡。一旦遇到危险,海葵虾立即提起红海葵,红海葵使用有毒的触手对付来犯者。这样,海葵虾可以到处觅食,不必为安全担忧;而红海葵只要收集海葵虾吃剩的食物就足以饱腹了。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动物的互惠互助》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互惠互助的事,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会用关联词语“不光……还……”“只要……就……”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所举的三种动物,体会动物间的互惠互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板书:动物的
互惠互助
蜜獾←————→导蜜鸟
海葵虾←————→红海葵
鳄鱼←————→千鸟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关联词语“不光……还……”。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最常见不同的动物互相为敌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同学们的例子真不少呢。动物之间不光有生存竞争,还有互惠互助呢。
2、理解课题。
“惠”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多媒体出示词语
(1)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
(2)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齐读词语。
(4)描红。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3、读后评议。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是什么句子?第一句是什么句子?
3、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
(理解:“生存竞争”)
4、课文主要写生存竞争还是互惠互助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朗读课文。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搜集动物互惠互助的材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互惠互助的事,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课题,齐读:动物的互惠互助
2、指读词语:捣毁扇动海葵觅食享受饱腹肉屑美
3、选择正确的读音:
扇(shàn shān)动
啄(zhuó zuó)食
觅(mì miè)食
蜂巢(cáo cháo)
4、齐读句子:“你知道吗?动物之间不光有生存竞争,还有互惠互助呢。”
5、师:同学们,大自然奥妙无穷,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动物之间不仅会因为食物、领地而产生相互的撕杀、相互的争执,它们之间还有互惠互助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理清思路
1、动物世界的朋友很多,课文是说了哪几对动物朋友之间的互惠互助呢?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几对动物好朋友。
(板书:蜜獾、导蜜鸟海葵虾、红海葵鳄鱼、千鸟)
3、这三对动物朋友的故事的确很有意思,他们是如何互惠互助的,我们还得来认真读读课文,你们愿意凭借自己的力量学一学吗?
三、指导学习第一组事例。
1、指名读第2自然段,画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2、自读,交流它们的互惠互助体现在什么地方?
3、指导朗读:采用多种形式地读,读出它们是缺一不可,互相帮助的!
4、指导学生按要求填表。
5、小结:蜜獾和导蜜鸟在合作中互相帮助、也从中得到了好处。它们之间的合作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仿效。
6、回归整体,再读第2小节。
四、自主学习第2、3组事例。
2、出示“小组活动要求”,明确活动内容:指读要求
“小组活动要求”: a、选择多数组员喜欢的一对动物,读通语句,读懂内容。
b、说说其中的两种动物是怎样互惠互助的,划出句子,找出互助的动词。
c、根据课文内容,采取喜欢的形式读读。
3、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课堂交流:随学生的交流相机学习课文内容
(1)先指名读该自然段。
(2)让学生交流它们的互惠互助体现在什么地方?并相机填写表格。
a、海葵虾觅食夹着东游西荡遇到提起不担忧
红海葵用毒对付足以饱腹
(出示关联词卡:只要……就……)指导造句。
b、鳄鱼闭口张嘴飞出清洁口腔
千鸟寻找进入啄食吃食
(3)采用多种形式地读,读出它们是缺一不可,互相帮助的!
5、小结: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这些动物相互合作、互惠互利。它们之间的合作真有趣啊!
6、回归整体,再读2、3、4小节。
五、扩展练习:
1、动物之间互惠互助的故事远不止书上说的这三个,还想了解其他这一类的故事吗?教师提供图片略说其它动物之间的互惠互助。
2、指名交流:将你搜集到的课外资料与同学们分享。
六、课外作业: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动物的互惠互助》教学反思
我在执教《动物的互惠互助》一课时,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可以以小解说员、小导游的身份来解说喜欢的一对动物的互惠互助的过程,可以把喜欢的动物的互惠互助过程编成故事来告诉大家,也可以以表演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看。学生开始活动了,场面看似喜人却很混乱,自由组合后难以组织引导,效果当然不尽如人意。
这样的小组学习会给学生一个不好的意识,即乱哄哄、热热闹闹就是小组学习,使学生形成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不良的小组学习行为习惯。另外传递出一些不良信息,给某些学生创造了说废话、做小动作的机会。真正的学习过程在这里被歪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