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 把你和书的故事写出来,要把感受最深的写具体,表达真情。题目自拟,不
我爱这本书,因为它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帮助,让我成为一位优秀的学生。我决定下一学期,还要自己攒钱买《新语文学习》。
我觉得这个学期学好语文,首先要把语文这一科当作自己的兴趣,每个人的兴趣都是自己选的,把语文当作自己的兴趣,你会努力去学习。
[19]陈晓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 [20]任新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8月 [21]李志清:《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
重视语文,已成大势所趋 教育部新课改,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这是一件好事;现在不少人也逐步认识到到了这一点。
文言文方面的杂志
哪些语文教学杂志比较好 不知道你所需要的是什么年级段的 所以大概说几个 上海的《语文学习》 北京的《中学语文教学》 河北的《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廊坊的《语文教学之友》陕西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江苏的《新语文学习》 还有《试题探究》 《语文教学研究》 如果单要题。
填空,组成词语。( )( )云外 ( )头( )气 ( )辛( )苦 ( )( )相处 ( )云( )雾 ( )山( )野 ( )( )不舍 ( )吹( )打 小心( )( ) 五( )十( ) 写出带有以下部首的字各三个。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 印),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轮美奂。
语文为王的时代已到来,新高考采用语文、数学,英语,外加选择其它科目为选拔的方式,英语还可以进行2次考试,选其一,可见,语文学习的重要。 语者:说也。
七年级新课程学习辅导答案
本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新课程自主学习资源》参考答案》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参考。
存在的不足: 班级发展不平衡,我班的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
制定学习计划,首先要梳理自身学习情况,找出问题所在、最需要提高或最薄弱的地方;其次整理出可利用的时间,做出时间安排表,以每一天为单位;分配好学习、复习时间。
学好语文一定要多阅读,多动笔。 学语文是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新学期有决心学好语文,首先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后先积极完成老师作业。
通过网上读书,我们认识了海伦·凯勒、鲁滨逊、孙悟空等众多人物形象,我写的一篇读后感《我也想当回诸葛亮》刊登在《新语文学习》上,我们班还被评为“阅读先进班级”呢!(删去使,省略号,错别字一篇,不是一遍,《我也想当诸葛亮》是文学作品用书名号,评为直接是什么集体,评上什么称号。
语文课标提炼了六个学习任务群,这六个任务群分三个层面: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生命之芯阅读答案
⑨春天的庭院里,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蛰伏在绿叶间的虫子,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选自《新语文学习》,有删改)19.阅读第①自然段。
有刊号当然合法的 主管单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教育出版社、新语文学习杂志社 社长、主编:钱元元 副主编、编辑部主任:秦宇阳 编辑部副主任:陆 琼 执行主编:朱 念 责任编辑:朱 念 版试设计:瀚清堂 责任校对:张恃愍 史玉娜 杂志社地址:南京市湖南路47号10楼 邮 编:210009 。
北京的《中学语文教学》河北的《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廊坊的《语文教学之友》陕西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江苏的《新语文学习》还有《试题探究》《语文教学研究》如果单要题,推荐下龙门书局的书。
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诗的前三句是描写惠崇画里的景物,这最后一句则是即景生情的联想,不但使全诗灵动鲜活,也使诗和画的意境都被大大地丰富了。诗人不仅入乎画内,而且出乎画外,把画上所无而情理中所有的事物呈现出来。
六年级下册单元试卷
应该不是的 。。
书后加顿号
二〇〇七年秋学期
六 年 级 语 文 试 卷
得分:
一、卷面分。(3分)
二、书法展示。(2分)
请在下面的格子里展示自己的钢笔字(楷书或行书),自己确定内容,可选择名言、诗句或课文内容等。友情提醒:注意控制所选内容的字数,注意行款!
三、看拼音,写词语。10’
qīng miè yóu yù chà dào é tóu yuán liàng
fán zhí shuāi jiāo bào yuàn shuāi lǎo zhān bǔ
四、辨字组词。5’
塌( )跋( )袒( )销( )端( )
踏( )拔( )坦( )消( )瑞( )
五、补充词语,并在其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后面的横线上。4’ 2’
开怀不( ) 出身( )微 ( )牵梦绕 争先( )后
颠( )流离 粉( )登场 ( )能生巧 风情万( )
形容人的经历坎坷时,我们可以用 。大家对某事很踊跃,可以用上 这个词。上课时,老师讲了一个笑话,同学们 。在表达思念之情时,可以用上 这个词。
六、按要求写诗句和名言警句。1’ 1’
1、诗句:表达蒙汉情深的: , 。
2、名言:关于“宽容”的:
七、判 断。( 正确的说法后打“√”,错误的说法后打“×” )。4’
1、“风级越小,风速越快,一级风是最强的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 )
2、课本中说《鲁滨逊漂流记》是男孩子必读的书,女孩子也可以读。 ( )
3、“却看妻子愁何在”和“后羿的妻子嫦娥”中“妻子”读音一样。 ( )
4、“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意思是说苏州和杭州这两个地方风景很秀美、生活很富足。 ( )
八、口语交际。3’
从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到正式宣布我国首次探月工程的圆满成功,我们的心情是无比激动。此时此刻,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詹天佑或钱学森说的?请把你想说的内容写下来:
九、修改下面的一段话。(用修改符号,包括错别字共有五处错误。)5’
本学期即将已经结束了。在这学期里,我们班同学经长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新语文学习》和《时代周报》等报刊。因为有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因此我们增长了知识和眼界。
[为了改错,你把上面的这段话大约读了 遍。(本题不计分,请如实回答。)]
十、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 ,你最喜欢诗中的诗句是:
, 。因为: 。
2、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 ,
, , ,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3、《给家乡孩子的信》的作者是 ,我知道他的作品有《 》、《 》等。林肯是 国第16任 。
十一、阅读理解。
(一)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本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默读并用“∣”画出诵读节奏。3’
2、解释下列字在诗中的意思。2’
同: 乃翁:
3、读了这首诗,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
(二) 伴我行走的“火把”
在我读初中时,每天晚上都要到学校上晚自修。放学回家时,要翻越一座山岭,这是最让我 (惧怕 恐怕 生怕)的事!唉,走夜路最怕的就是碰上“鬼”这东西。晚上四周漆黑,怎么不叫人想起“鬼”来呢?
父亲知道我害怕走夜路后,便说:“胆量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一天晚上,我刚上山岭,便见到前面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我的心一阵惊跳——不会是碰上了老人们说的“鬼火”了吧。霎时,我的肩上仿佛压有千斤的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就在这时,我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又鼓了些勇气,艰难地朝前走去。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总之,他始终与我 (维持 保持 相持)着距离。
下了山岭,那火把便消失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
(宁静 幽静 平静)地说:“世界上根本就没鬼,有什么害怕的呀?”
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个火把走在我的前面。那“火把”终究没有伤害我,他照亮了我前进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于是,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也是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走夜路时消失了。
长大后,母亲告诉我,其实那个常走在我前面拿火把的人就是我的父亲。
1、在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3’
2、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1’:
3、仔细读文,把“我”发现火把后的心理变化过程补充完整。2’
(害怕)—(高兴极了)—( )—( )—(不再害怕)
4、父亲为什么不直接陪我行走,而要在暗中打着火把?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一读文中加点的句子,想一想,作者知道拿火把的人就是自己的父亲后,他会想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十二、选自《新语文学习》第11期44页的第六题。5’
1、通过对第六单元的学习,我认识了 的巴金,
的钱学森, 的詹天佑。
2、在后面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名言警句。当成绩落后时,我会用
来激励自己;当遇到困难时,我会用
来激励自己。
十三、作文。30’
“读书、写作”是我们学校的特色项目,所以写读后感对于同学们来说已不是什么难事,请把本试卷的第十一题的第二篇短文《伴我行走的“火把”》多读几遍,以《读〈伴我行走的“火把”〉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