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弘是谁的后代?
司马弘,晋王,是生活在东晋朝代的。虚拟人物,出自小说、电视剧《孤芳不自赏》。 东晋司马弘是谁原型介绍 历史上没有司马弘这个人物。
更使得皇后颜面无存,于是怀恨在心,起了杀心,要杀掉孝武帝,于是当天,皇后灌醉了孝武帝的随身太监,也灌醉了孝武帝,联合自己最亲信的宫女,趁着孝武帝睡觉的时候,捂死了孝武帝。对外谎称孝武帝死在了噩梦里,而且当时有人也是希望这样的君王死掉,也就借着这个理由办理了丧事。
力挽狂澜之“北府兵” 在公元377年前秦统一北方已是时间问题,并且前秦也有意去攻打东晋,在这时的东晋孝武帝为了抵御前秦,便命谢安南下组建一支军队。
孝武帝司马曜(公元361年∽396年)。在位(公元372∽396年)。
东晋孝武帝,名为司马曜,是东晋王朝的第九任皇帝。他在位期间,主要活动在公元373年至396年之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主要成就在于稳定朝廷局势、推进文化繁荣等方面有所建树。东晋孝武帝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特点 东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经历了政治变革与社会动荡。
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君主(420年7月10日-422年6月26日在位)。
东晋帝王世系?
东晋历百年余,其帝王世系传十一代:晋元帝司马睿,明帝司马绍,成帝司马衍,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哀帝司马丕,废帝司马奕,简帝司马昱,孝武帝司马曜。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362—396),字昌明,晋简文帝司马昱第六子,李陵容所生,372年至396年在位,东晋的第九任皇帝。司马曜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372年被立为太子,同年晋简文帝逝,他继位,当时才11岁。第二年立年号为宁康。一开始由太后摄政。14岁时开始亲政,改年号为太元。
司马曜生于公元38度朝代中后期一个关键的时代背景下,少年继位便展现领导风范。作为一位深思熟虑、勇于改革的君主,他在稳固政权的同时推行一系列政策改革,力图振兴东晋王朝。他在位期间在政治决策上显现出深思熟虑的态度和胆识兼备的领导才能。同时,他也继承了前朝诸多优秀的传统与文化。
东晋共有11个皇帝,如下所列: 司马睿,庙号中宗,谥号元帝,字景文;司马绍,庙号肃宗,谥号明帝,字道畿 ;司马衍,庙号显宗,谥号成帝,字世根;司马岳。
中国史上的四个孝武帝,西汉一个,东晋一个,刘宋一个,北魏一个
西汉孝武帝刘彻,即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谥号孝武帝,后世习惯称为汉孝武帝。庙号“世宗”,他的一生留下了诸如“大一统”、开拓西域等历史功绩,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他以皇太子身份继位,期间在谢安、谢玄的辅佐下,东晋国运得以稳定。
公元372年,年仅10岁的司马曜即位,成为东晋的孝武帝,开始他的执政生涯。在位初期,崇德褚太后掌管朝政,但他亲政后,重用贤能,励精图治,为东晋的国力增强和政治稳定奠定了基础。面对北方强大的前秦政权,373年桓温去世后,东晋面临严峻挑战。
最致命的是,他在36岁时因开玩笑触怒了宠妃张贵人,被其杀害,结束了短暂而充满争议的统治。孝武帝最终葬于今江苏南京的隆平陵,他的去世标志着东晋末期政局的动荡加剧。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362年-396年),东晋的第九个皇帝,在位时间是372年至396年。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字昌明,是中国历史上东晋王朝的第九位皇帝,其在位时间为372年至396年。作为晋简文帝司马昱的第六子,四岁时便被封为会稽王。372年,简文帝去世,年仅十一岁的司马曜在桓温辅政后即位,继而经历了桓温去世和崇德太后褚蒜子的摄政时期。
耒阳为中国四大发明之首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故乡,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因耒水而得名。 耒阳建置较早,在夏商属荆州,战国时属楚。
东晋孝文帝历史简介
司马曜(362年—396年),即晋孝武帝(372年—396年在位),字昌明,东晋第九任皇帝。晋简文帝司马昱第六子,母为李陵容。
司马曜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咸安二年(372年)晋简文帝驾崩前夕被立为皇太子并继承皇位,时年十一岁。
最初由大司马桓温辅政,宁康元年(373年)桓温死,又由从嫂崇德太后褚蒜子临朝听政。太元元年(376年)太后归政,实权由谢安为代表的陈郡谢氏掌握。太元八年(383年)在谢安等的辅佐下,击败前秦大军,赢得淝水之战的胜利,保全了东晋王朝的国运。
司马曜利用士族门阀人才断层的空档期,致力于冲破门阀政治的格局,恢复司马氏皇权,遂以其弟司马道子代替谢安执政,并成为东晋开国江左以来最有权力的君主。司马曜擅长书法和文学,有集二卷,已亡佚;《淳化阁帖》收录其书法作品《谯王帖》。
396年因司马曜与宠姬张贵人酒后戏言,导致张贵人一怒之下叫来心腹宫人将熟睡中的司马曜用被子捂死,对外宣称其在睡梦中魇崩。司马曜驾崩时年仅三十五岁。死后庙号烈宗,谥号孝武皇帝,葬于隆平陵。
东晋没有孝文帝,只有孝武帝。
北魏才有孝文帝。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362—396),字昌明,晋简文帝司马昱第六子,李陵容所生,372年至396年在位,东晋的第九任皇帝。
司马曜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372年被立为太子,同年晋简文帝逝,他继位,当时才11岁。
第二年立年号为宁康。
一开始由太后摄政。
14岁时开始亲政,改年号为太元。
当年他改革收税的方法,放弃以田地多少来收税的方法,改为王公以下每人收米三斛,在役的人不交税。
此外他在他在位期间试图加强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383年前秦进攻晋,试图灭晋,在淝水之战中晋军大胜。
晋孝武帝即位时期由于税赋改革与谢安当国,被称为东晋末年的复兴;但是谢安死后司马道子当国,以及晋孝武帝嗜酒成性,优柔寡断,导致东晋政局再度陷入混乱。
晋孝武帝由于对他当时宠信的张贵人开玩笑,说要废弃她,导致当晚张贵人一怒之下杀了他,时年36岁。
死后葬于今江苏南京的隆平陵。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为元宏。
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
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
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 *** 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
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