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影评(你看过让你心灵触动最大,感触最深,最揪心的一部电影是什么?看)

你留下的回忆渐行渐远 古诗鉴赏 22

1942影评 如何评价1942

作为一部商业故事电影,《一九四二》的结构完整,情节饱满。电影的改编很好地将故事性与纪实性合二为一,主次分明、有条不紊。在表现形式上,导演冯小刚有效地利用了过往电影的成功元素,如自然灾害后的人性重建和白热化的战争场面,以及少许冯式幽默渗透其中。

《1942》让我们这些未来的眼睛重温了过去的一幕幕残忍现实,同时也让那些灾难中的幸存者看到了这样一份来迟的慰藉。

电影中,慰安妇老人们以积极乐观,充满阳光的晚年生活,强大的韧性、治愈力,将“活着”二字的真谛展现的淋漓尽致。

劳动节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出去游玩,故此第二次观看电影《1942》,感慨良多,比起第一次……正文:由于我一直是一个历史往事的痴迷者。

哪部电影让你看完之后沉浸在情绪里无法自拔?

这部电影确实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从中间开始,就难以抑制眼泪。如果你看完没有很大的感触,那你是幸福的。它就是《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们不能忘记历史,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又不能正视历史。我们似乎习惯了冯小刚的幽默路线,却不想他在2012年贺岁档带着我们严肃了一把。

一部电影上映以后,到底是是好还是不好,这要看站在谁的角度去看了!

1942影评:灾难下的人性与希望 1942年,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年份。这一年,冯小刚导演的电影《1942》将那段悲惨的历史带到了银幕前。该片根据刘震云的《温故1942》改编,通过一个家族在灾难中的挣扎与生存,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面对战争、饥荒和人性考验的种种选择。

影片讲述了1942年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平原上进行“大扫荡”,以搞垮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你看过让你心灵触动最大,感触最深,最揪心的一部电影是什么?看完后你有什么观后感?

首先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你所爱的电影,我看过让我心灵触动最大,感触最深,最揪心的一部电影是什么?以及我有什么观后感?

在抗日战争中觉醒和振奋起来的戴望舒,1942年春季在香港被日本侵略者逮捕入狱。

“在死三百万的同时,历史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宋美龄访美、甘地绝食、斯大林格勒血战、丘吉尔感冒。

《1942》故事开始于1942的旱灾,当时干燥,缺水。受害者逃离家园。同时,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事情: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的绝食抗议,宋美龄的美国之行。整个电影标题是与第一历史并列的事件,属于世界主要事件。

不窝心,每种经历都是一次人生体验,都是你独一无二的存在意义。 触动我的,不光是一代人的热血青春,还有历经劫难后埋藏在心底的那份真情。

1942影评

电影《1942》影评如下:

作为冯小刚导演的又一个商业大片,我认为《1942》似乎不同于像《唐山大地震》或是更早一些的《集结号》这样的大片。虽然它们都是在讲述中国的战争或是灾难的同时表现出对人性的看法,但是在我看来《1942》则是一出彻彻底底的悲剧。电影将肃杀的气氛与难民们经受饥饿之苦的窘迫境况融合在一起,凄凉中更是让观众们领悟到这份严肃的,深入人心的痛。

【开头用对比的方式,给影评的基本内涵下定义,简洁明了的告诉别人自己所要表达的方向】

还记得电影的最后一幕,由张国立饰演的地主老东家因丧失了身边的所有亲人,再加上逃荒之路之坎坷与政府的无动于衷,老东家几乎已走在到了生死线前的不远处。与逃荒人群逆向而返的他只想死在离家近一些的地方,而恰好在路边遇见了同样失去所有亲人的一个前途迷茫的小女孩,于是二人便结为亲人。

直到一天这个小孩的后代向她询问是否还记得1942年发生的事并要拍成电影时,她说道:“早已忘却,拍它,图个啥?”那带有标准河南口音的腔调成为整部电影的最后一句台词,那似乎是在向人们询问着什么,而与此同时有给人以反思。

为什么我们要了解并时不时回忆中国近代史上的各种灾与难?是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而冯小刚导演就将这一段史实很好地呈现在了观众的眼前。

【影片段落篇幅过多,而重要的分析却只有寥寥几句话】

电影以灾民的逃荒经历和当时的政府的应对为两条主线,来记述1942年的一系列事件,而记者白修德则起到牵连这两条主线的作用。河南的干旱,庄稼不产,与此同时的重庆,蒋xx所生活的`地方仍是丰衣足食,电影中这两面镜头的快速替换,形成了很强烈的反差及对比。

殚精竭虑的李培基作为河南省得负责人,虽然屡次将灾难之惨状报告给委员长,但令他以及所有人失望的是并没有得到回应。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国民x政府的贪腐,而在这种大范围的贪腐之下,一个两个的清官已是起不到作用无法改变本质的。

逃荒的天数已快接近一百天了,令灾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蒋xx己决定放弃河南这块地,让给日本,而借口只是:要顾全大局,就必须要牺牲局部发展。当看到这一幕是我只是在感慨,并对那些人报以同情。

没有一个人愿做一个被抛弃的玩物扔给别人。但在环境极其窘迫之时,人只能本能地为了生存下去而丢下颜面和自尊,以至于会出现母亲吃婴儿这样惨不忍睹的局面。这也就有了日本兵使用出的卑鄙手段,给灾民食物吃,以灾民为奴隶。然而到此时蒋xx才意识到自己已失去了民心。

【这段依旧是对影片段落内容的分析,将影片段落穿插在评语中却别于第二段较有提高,但是缺乏专业评价,过度类似观后感】

这的确是一场悲剧啊!从结局来看,这场生存之战中,没有赢家,只有幸运的人,就是那些苦熬过来幸存者。对于活下来的灾民来说,体面、尊严甚至民族大义都变得空前犹疑。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影片中一日本军官的一句话,“他们是中国人,但首先是人”。

在那段非人般生活的日子里,你们是被遗弃的,我知道那是不愿再提起的往事,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还知道那是中国人犯下的一大错误,但是总该有一个提出错误并将错误告知于大众的人,而编剧刘震云与导演冯小刚就是这样的人。《1942》让我们这些未来的眼睛重温了过去的一幕幕残忍现实,同时也让那些灾难中的幸存者看到了这样一份来迟的慰藉。

标签: 部电影 灾民 灾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