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作品精选作者简介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
北岛 北岛(1949年8月2日-),原名赵振开,中国当代代诗人,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他用北岛这个笔名是因为他来自北方,而且偏爱孤独。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中国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他是当代中国文学界颇具影响力的诗人、散文家、批评家、翻译家。余光中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散文和文学上。他的诗歌以深邃的情感、细腻的笔触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而著称,如《乡愁》等作品,深深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余光中:余光中,1928年生。对诗、散文、、翻译均有贡献,已出版专著五十种。近年在大陆各省出书已逾二十种。余光中代表作如《乡愁》、《当我死时》、《等你,在雨中》、《白玉苦瓜》。
余光中简介及作品余光中的作品有哪些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47年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入金陵大学外文系,1949年转厦门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余光中先生在《独白》中充分表达了他思乡的情感,对那记忆中的故乡表达了热烈而深沉的爱 —— 大陆始终是母亲。
余光中,这位生于1928年10月21日,祖籍福建永春的诗人,于江苏南京的秣陵路小学(原崔八巷小学)起步他的求学生涯。1947年,他进入了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至厦门大学),并在1948年随家庭迁移到香港,随后赴台湾,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并于1952年完成学业。
余光中生于中国江苏南京,父亲余超英,母亲孙秀君。但是母亲为江苏武进人,妻子为常州人。余光中与妻子生有四个女儿,依次为余珊珊、余幼珊、余佩珊、余季珊。
余光中,鬼雨?
(只能合起来一起讲,原文的故事不知道给你概括多简练为好) 简介与寓意: 《鬼雨》是典型的余光中大品,写刚出生的爱子不幸夭逝,感人至深。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
余光中的《独白》写的是他对故乡的思念。余光中先生在《独白》中充分表达了他思乡的情感,对那记忆中的故乡表达了热烈而深沉的爱 —— 大陆始终是母亲。
余光中,1928年生,福建永春人,因母亲、妻子均为常州人,亦自称江南人。曾在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攻读,毕业于台湾大学。在美国读书、教书五年,并任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高雄中山大学教授。于2017年12月17日逝世 对诗、散文、、翻译均有贡献,已出版专著五十种。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
余光中作品有什么?
余光中的作品有:诗集《蓝色的羽毛》、《钟乳石》、《莲的联想》、《五陵少年》、《天国夜市》、《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隔水观音》等。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生,福建永春人,因母亲、妻子均为常州人,亦自称江南人。曾在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攻读,毕业于台湾大学。在美国读书、教书五年,并任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高雄中山大学教授。于2017年12月17日逝世。
对诗、散文、评论、翻译均有贡献,已出版专著五十种。近年在大陆各省出书已逾二十种。余氏写诗、评诗、译诗、教诗、编诗,对诗之贡献堪称全才。诗作如《乡愁》、《当我死时》、《等你,在雨中》、《白玉苦瓜》等均传诵一时。
作品集《余光中经典作品》内容简介:
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画像,是人性的注解。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依然是读书人书架上不变的风景。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余光中代表作品:
1、《乡愁》
《乡愁》诗中通过“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穿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1]全诗语言浅白真率,情感深切。
2、《分水岭上》
《分水岭上》是九歌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的余光中所著散文集。本书的内容主要是余光中一生中写就的对各大诗,散文的看法和比较。
3、《听听那冷雨》
《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抒写的是深深的思乡情绪,这种乡情主要是通过雨声的描写流淌而出的,借冷雨抒情,将自己身处台湾,不能回大陆团聚的思乡情绪娓娓倾诉,但另一方面这种乡情也表现在他在文中化用的诗词里面,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趣在被赋予生命的冷雨中表现得更淋漓尽致。
4、《白玉苦瓜》
这是一首含义深邃、思想深刻、艺术圆熟的咏物诗。诗人咏诵的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白玉雕琢的苦瓜,然而这决不仅仅是简单的咏物,而是利用意象,以物寄情,表现了诗人珍惜文化传统、愿中华崛起的思想感情。
5、《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是余光中的散文作品集,1987年1月洪范书局出版,这本集子有20几篇文章,收录了余光中1978年冬到1985年之间21篇散文,有随感、札记、人物、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