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爱情诗涉江采芙蓉原文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最短的一首抒情小诗。这首诗真挚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处于动乱年代的失意游子思念故乡和在故乡生活的情人的羁旅情怀。同时,曲折而含蓄地揭露和批判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涉江采芙蓉》中有一句“河伯有缘迎尚宫,洛神无语对西风”,这句诗描绘了洛神对自己心爱的人无言以对的场景。这句诗表达了对爱情忠贞的含义。
描写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奠定了全诗高洁、清幽的意境,从侧面烘托了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描写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涉江采芙蓉⑴,兰泽多芳草⑵。采之欲遗谁⑶,所思在远道⑷。还顾望旧乡⑸,长路漫浩浩⑹。同心而离居⑺,忧伤以终老⑻。白话译文:踏过江水去采荷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人。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大明风华题的什么诗?
《大明风华》电视剧的开头连续引用了三首诗,他们分别是:《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迢迢牵牛星》。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涉江采芙蓉》的重点句应该是诗的最后两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出自汉代的《古诗十九首》,是思乡怀人的代表作。
《涉江采芙蓉》的芙蓉也就是荷花。另外诗里还说到了采兰花。 原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诗文全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以诗解诗:1)《楚辞•九章•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2)《楚辞•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古诗十九首之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此文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十九。《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选辑,最早见于《文选》。涉江采芙蓉 朝代:两汉 作者:佚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收入梁代萧统编选的《文选》“杂诗”类,《古诗十九首》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涉江采芙蓉》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这是一首游子思乡怀人的诗。他采摘了兰草,想送给心上人,可是心上人却在遥远的故乡,这束芳草送给谁呢?想到同相爱的人分隔异地,诗人不禁悲从中来。这首诗点化了楚辞采芳寄情的意境,表现出相会无缘的浓厚的感伤情调。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是《古诗十九首》中一首写游子思念故乡和亲人的诗。《古诗十九首》系汉代无名氏作品,原非一人所作,因其各篇风格相近,梁代萧统便把它们合在一起,收入《文选》,冠以此名,后人遂沿用至今。
涉江采芙蓉主旨?
这首诗歌展现的是莲花胜芳的自然美,也从莲花的美中衬托着感情的真挚以及思念的痛苦惆怅。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shè jiāng cǎi fú róng,涉江采芙蓉,lán zé duō fāng cǎo。兰泽多芳草。cǎi zhī yù yí shuí?采之欲遗谁?suǒ sī zài yuǎn dào。所思在远道。huán gù wàng jiù xiāng,还顾望旧乡,cháng lù màn hào hào。长路漫浩浩。
《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这首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
涉江采芙蓉的诗眼是思,由采芙蓉而引起思,再说所思在远道,因为无法相见而忧伤终老,都是围绕所思说。
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是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卷二十九的一首诗(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首诗以芙蓉(荷花)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远方爱情的深深思念。诗中的“芙蓉”即荷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okt*** 你好! 答 :《古诗十九首之六•涉江采芙蓉》东汉 无名氏 五言诗 下面是分开一句一句的解释 ~ 原诗 :...译诗 : 涉江采芙蓉,→踏过江水去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之欲遗谁?→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 所思在远道。→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涉江采芙蓉是以谁的口吻写的?
全诗以游子的口吻抒发了对所思之人的想念。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其六》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情感的变化。
涉江采芙蓉 作者:佚名 (两汉)shè jiāng cǎi fú róng ,涉 江 采 芙 蓉 ,lán zé duō fāng cǎo 。兰 泽 多 芳 草 。cǎi zhī yù yí shuí ?采 之 欲 遗 谁 ?suǒ sī zài yuǎn dào 。所 思 在 远 道 。
《涉江采芙蓉》的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
主要意象是: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
作用:深刻反映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涉江采芙蓉》【作者】佚名 【朝代】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白话释义: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于是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但是对于如此众多的士人而言,官僚机构的容纳能力实在太有限了,这必然形成一种得机幸进者少、失意向隅者多的局面。
于是一个坎凛失意的文人群体便产生了,这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和“荡子”。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此诗即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古诗十九首》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当作于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