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寻越中山水(写庐山瀑布的古诗有哪些?)

忽燃又忽灭 古诗鉴赏 18

山水风光的诗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唐代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原文: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这里则是指代友人。作者听说友人将去越中寻访山水,深以为契,因为在他看来,只有稽山镜水能与友人的才情相惬(“偏宜”者,最合适、最相称也)。

李白描写瀑布的诗句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 唐 · 李白《宿鰕湖》 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 —— 唐 ·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唐代] 李白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送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听说你将去游览会稽山,那里最适合你这样才比谢灵运的人。

唐代李白的《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山水风景诗句大全

5《送友人寻越中山水》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八月...[唐] 李白5《杜陵绝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唐] 李白5《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如李白的《送友人寻越中山水》,就等于三个五言绝句的叠加。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则相当于五首五言绝句叠加。温庭筠的《秘书省有贺监知章草题诗笔力遒健风尚高远拂尘寻玩因有此作》,也等于三个七言绝句的叠加。所不同的只是首句入韵。欲识排律平仄,须熟练掌握律诗的黏对规律。

——唐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释义:香炉峰升起一轮红日,飞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原文: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千巖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送友人寻越中山水翻译及注释 翻译 听说你要去会稽山,那里最适合你这样才比谢灵运的人。

陈情赠友人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赠崔侍郎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苏轼云是伪作 )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别中都明府兄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泾川送族弟□ 【金享】洞庭醉後送绛州吕使君果流。

写庐山瀑布的古诗有哪些?

——袁枚《到石梁观瀑布》 1九层峭壁铲青空,三级鸣泉飞暮雨。——白玉蟾《三叠泉》 1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朱栴《念奴娇·雪霁夜月中登楼望贺兰山作》 九层峭壁划青空,三级鸣泉飞暮雨。

《江上吟》 唐代: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清代: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2,《送友人寻越中山水》唐代:李白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

关于李白瀑布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李白《行路难·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是一首送别诗,但此诗并非重在表现送者与行者的离别之情,而是赞美了越中的山水之美和友人的诗才逸兴。开篇“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作者把友人的才干比作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毫不掩饰地对友人才干加以赞赏。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 唐代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译文:大地一片雪白,风色寒厉,纷纷的雪花片片如大手。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 唐代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二》译文:春日杨柳的嫩芽,色泽像黄金,雪白匡梨花,散发着芳香。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描写瀑布的诗句有哪些?

李白(唐代) - 《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译文: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仿佛三干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应该是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题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朋友,浙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

这首词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并无消极想法。主要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

因为山水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并且可以让我们的内心沉静下来,所以说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和山水做朋友。

绝巘千寻势,飞泉万叠痕。 寒光涵玉岫,灵派析璇源。 峭壁河流立,苍崖井浪翻。 猿悲经树急,龙骇落潭浑。 气爽诸峰秀,声和众簌喧。 功成身退日,期此灌中园。《瀑布》宋 · 洪咨夔 青壁双尖长剑倚,博山突兀晴烟紫。 槐里先生醉欲醒,丫山道人定初起。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李白》原文与赏析

李白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

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其主旨不在抒写离情别意,而在描摹“越中”的山容水貌,以久历其境者的慧眼为友人指引游览的津梁。唯其如此,从诗的形象系列来考察,也许将它纳入山水诗的范畴倒更恰当。“越中”,指唐越州所辖各县,以今浙江绍兴为中心。其间,不仅有秀丽如画的稽山镜水,更有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而这在作者的笔下都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一、二句破题。“谢客”,本谓谢灵运——谢灵运曾寄养于杜明师家,故名客儿。这里则是指代友人。作者听说友人将去越中寻访山水,深以为契,因为在他看来,只有稽山镜水能与友人的才情相惬(“偏宜”者,最合适、最相称也)。这样起笔,不仅与题意扣合甚紧,而且将对友人的称许与对稽山镜水的赞美融合在一起,暗示出:以友人之才情徜徉于稽山镜水间,是“两美相映”,各得其宜。

三至八句以纵横恣肆、举重若轻的诗笔展示稽山镜水的绝代风姿。“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既点出其丘壑之众,又见出其林泉之美,笔力雄健,境界阔大。其中,“洒落”、“萦回”二词,不仅揭示了“岩泉”与“壑树”所特有的令人心旌摇曳的动态,而且使整个画面平添出生气与活力。如果说这两句是对稽山镜水的总体观照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四句则是对稽山镜水间的代表性风物的散点透视。“秦望”,指秦望山。据《水经注》载,秦望山在州城正南,为众峰之杰,涉境便见。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游会稽,登此山以望东海,故名。“西陵”,在萧山县西十二里。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范蠡筑城于此,以求固守,谓之固陵。后吴越王钱镠改名西兴,又称西陵。“越台”,即越王台,为越王勾践登眺及延宾之所。“霜镜”,夸喻湖水之清而凛冽; “雪山”极拟浪涛之白而汹涌。不难看出,攫入作者笔底的既有汇合了湖光山色的自然景观,也有回响着历史足音的人文景观。人文景观使人联想到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慨然涌起“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豪情;自然景观则使人领略到兼具阴柔、阳刚之美的神奇境界,而油然生出“人行明镜里,鸟入屏风中”的幻觉。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汇于一篇,不仅造成时间与空间的交叉和延伸,增加了画面的深度和广度,而且也给读者提供了更充分的驰骋想象和舒展情思的余地。

最后四句在对前贤胜概的欣羡和景仰中,寄托与友人的相期相勉之意。“八月枚乘笔”,化用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句意。“三吴张翰杯”,则隐括晋代张翰故事——张翰,吴人,据《晋书》本传,“翰任心自适,不求尚世。或谓之曰: ‘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 ‘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这里,作者将枚乘和张翰这两位自己所欣羡和景仰的前贤牵引出场,显然是别有用心的。他试图借此说明:前贤尚且以观乎山水,任心自适为乐事,我辈何不放浪于山水之间,以求娱情遣兴?这既是对友人的期望,也是一种自我慰勉。“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诗以盛赞寻访越中山水之乐作结,使全篇首尾圆合,颇具浑成之致。

《复斋漫录》云:“会稽鉴湖,今避庙讳,改为镜湖耳。《舆地志》云:‘山阴南湖萦带郊郭,白水翠岩,互相映发,若镜若图。’故王逸少云: ‘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名镜,始是耳。’李太白《登半月台》诗,亦云: ‘水色绿且静,令人思镜湖。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则湖以如镜得名,无可疑者。而或以为小说所记,以为轩辕铸镜于此得名,非也。太白又有《送友人寻越中山水》诗: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