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有哪些?他最擅长画什么?
莫奈一生只画自己钟爱的妻子,草垛,教堂,睡莲,花园 印象派画家雷诺阿,一生都在画阳光,鲜花,少女,洋溢着生命愉悦,明快。
徐悲鸿奔马图英文galloping horse 《奔马图》是徐悲鸿于1941年创作的纸本设色画,现藏于徐悲鸿纪念馆。 《奔马图》绘骏马由远而近,飞奔而来。
徐悲鸿,1895年生于江苏宜兴,自小由父亲徐达章启蒙学习四书五经和绘画。父亲是村塾教师及画师,对他的艺术之路影响深远。他以对绘画的浓厚兴趣和自学能力,创作了《双鸭》等作品,并在1947年以2,120,000港币的价格在苏富比拍卖行售出。
《六只虾》是中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作品之一。这幅作品是以水彩为媒介,描绘了六只虾的形象。
徐悲鸿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家学渊源,父亲徐达章不仅精通诗文、书法,尤其在绘画方面造诣颇深。徐悲鸿自幼便跟随父亲学习,打下了扎实的传统文化根基。17岁的他已崭露头角,曾在宜兴女子师范学校等地担任图画教师。1933年至1934年,他受欧洲各国之邀,携画展和个人作品巡展,国际画坛为之轰动。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寿康,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美术家、美术教育家,擅长画马。他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 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 描。
徐悲鸿奔马和侧目哪个更好?
我认为从情怀角度来看奔马更好。 《侧目》 【介绍】1939年,徐悲鸿满怀悲愤创作了这幅《侧目》。
徐悲鸿(1895-1953),现代中国杰出的画家与美术教育家。他出生于江苏宜兴,曾赴法国深造西画技艺。归国后,他持续投身于美术教育事业,先后在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为南京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担任教授。1949年后,徐悲鸿担任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一职。
一般人都认为徐悲鸿画马最有名,他的许多关于马的画作被人称为惊人之作,其实徐悲鸿最好的作品是他的女人画。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县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17年,徐悲鸿任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最高学府先后成就了画坛大师徐悲鸿和北大书法史两巨匠沈尹默、李志敏等。
徐悲鸿人物简介 徐悲鸿的资料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寿康,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美术家、美术教育家,擅长画马。他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 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 描。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是江苏宜兴屺亭镇人。出生日期:1895年7月19日,死亡日期:1953年9月26日)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和张书旗、柳子谷三人齐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
徐悲鸿的简介如下: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县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景星学社社员。徐悲鸿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张大千,1899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国著名泼墨画家,书法家。 出身书香门第的张大千从小便受到母亲的耳濡目染,对于画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饱读诗书。
徐悲鸿的代表作品
徐悲鸿的代表作品有:
1、《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2、《愚公移山图》。作于1940年,1939至1940年,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之邀,徐悲鸿赴印度举办画展宣传抗日,这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油画写生,但最重要的成果却是这幅《愚公移山图》》国画。其故事取材于《列子·汤问》中的一个神话传说。
3、《群马》。徐悲鸿的群马,是徐悲鸿马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群马取材于1940年克什米尔当地的骏马,徐悲鸿当时见到此马格外兴奋,《群马》灵感油然而生。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主要描绘了两匹背向观众的马,后面又配一匹侧向的马,为了使画面有变化,又在右边画了一匹低首觅食的马。
1、《奔马图》
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
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2、《群马》
徐悲鸿的群马,是徐悲鸿马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群马取材于1940年克什米尔当地的骏马,徐悲鸿当时见到此马格外兴奋,《群马》灵感油然而生。
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主要描绘了两匹背向观众的马,后面又配一匹侧向的马,为了使画面有变化,又在右边画了一匹低首觅食的马。
3、《珍妮小姐》
作于1939年春夏之间,徐悲鸿时年44岁。此作品是徐悲鸿为了支持国内抗战,而在南洋举行义卖募捐时的作品。画中女子珍妮小姐,祖籍广东,为当时星洲名媛,在当时传为佳话。
此画得到画筹四万新币,为这一时期与南洋募捐中画筹最多的一幅,徐悲鸿本人也是非常满意这幅作品,特意请摄影师为其和画作拍照留念,后成为《悲鸿在星洲》一书的封面。
4、《田横五百士》
这幅《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成名大作。故事出自《史记·田儋列传》,田横是秦末齐国旧王族,继田儋之后为齐王。刘邦消灭群雄后,田横和他的五百壮士逃亡到一个海岛上。刘邦听说田横深得人心,恐日后有患,所以派使者赦田横的罪,召他回来。
正是有感于田横等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节”,着意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惜别的戏剧性场景来表现。
5、《愚公移山图》
此画作于1940年,1939至1940年,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之邀,徐悲鸿赴印度举办画展宣传抗日,这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油画写生,但最重要的成果却是这幅《愚公移山图》国画。其故事取材于《列子·汤问》中的一个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