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创作的《庆宫春》好在哪里?
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创作的《庆宫春》好在哪里?此词意境空灵浑融,格调高雅清远,词采精工秀逸,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庆宫春 绍熙辛亥除夕,余别石湖归吴兴 ① ,雪后夜过垂虹 ② ,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 ③ ,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向西遥望垂虹桥,船儿载着我们飘然而去,此时我遄飞的逸兴,真是平生难以遏制。此时的姜夔似有苏子游赤壁时的兴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他也如苏子般飘飘欲仙了吧! “酒醒波远,正凝想、明珰素袜。
—— 姜夔<庆宫春>: [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余亦强追之,此行既归,各得五十余解。] 【解释】平甫, 商卿, 朴翁都擅长作诗,所作诗篇都奇丽异趣,我也勉为其难模仿他们。这次旅行归来,每人各创作五十多首作品。
绍熙元年(1190),姜夔因爱计筹山的溪光山色,在山麓南坡开辟白石洞天,并在洞旁边结舍寓居。
南宋文学家姜夔的诗词名言摘抄大全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姜夔的书法创作: 他的《续书谱》仿效孙过庭《书谱》而撰写,但并非《书谱》之续。
何处江天不可飞——姜夔的别样人生
如今安在?惟有阑干,伴人一霎 姜夔词多以幽韵冷香,高远峭拔著称,而诸词之中,又以这首《庆宫春》为最。全篇气象清幽,格调开阔,韵度飘逸,堪称姜夔的集大成之作。他移情于自然,以时空的跳跃怅想表现时代的兴亡,营造出了更加深远的意境,仅以清空,都不足以概括。
庆宫春·双桨莼波 - 宋代·姜夔 绍熙辛亥除夕。余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钴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道经吴淞。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
倒影星辰摇动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宋·张孝祥 2 从此簟纹灯影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清·纳兰性德 3 袖手时来照影 《西江月·盖未知其事》宋·张孝祥。
庆宫春·双浆莼波拼音版、注音及读音:文学家:姜夔qìng gōng chūn shuāng jiāng chún bō庆宫春·双浆莼波shuāng jiāng chún bō,yī suō sōng yǔ,mù chóu jiàn mǎn kōng kuò。双浆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
一霎的引证解释一霎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一霎的引证解释是:⒈谓时间极短。顷刻之间;一下子。引唐孟郊《春后雨》诗:“昨夜一霎雨,天意苏_物。”宋姜夔《庆宫春》词:“如今安在,唯有阑干,伴人一霎。”清洪_《长生殿·定情》:“受宠承恩,一霎里身判人间天上。
庆宫春 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垒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銛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道经吴松。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相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阕,盖过旬涂稿乃定。
姜夔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代表作《暗香·旧时月色》、《疏影·苔枝缀玉》,借咏叹梅花,感伤身世,抒发郁郁不平之情。
好感移情,这袜子给白石留下深刻印象,七八年后作《庆宫春》还曾提及。可怜可贵的痴情。白石《鹧鸪天》多怀念一位合肥女子,与合肥女似曾有些交往,与苕溪渡口这位京洛女子,不曾交一语,“所见”而已。整首词把这位京洛女子写得超凡脱俗,溪津风絮简直成了曹子建笔下的洛水女神,鸦头袜凌波缥缈。
姜夔《庆宫春·双桨莼波》原文及翻译赏析
双浆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
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
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
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
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
酒醒波远,正凝想、明珰素袜。
如今安在,唯有阑干,伴人一霎。
庆宫春·双桨莼波原文: 绍熙辛亥除夕。余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钴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道经吴淞。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阙,盖过旬,涂稿乃定。朴翁咎余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余亦强追逐之。此行既归。各得五十余解。
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酒醒波远,正凝想、明挡素袜。如今安在?惟有阑干,伴人一霎。(明 挡 一作: 珰 )
庆宫春·双桨莼波翻译及注释 翻译
双桨划破长满莼菜的水波,整个蓑衣淋著松林的密雨,暮霭生愁渐渐充满空阔的天地。呼唤鸥鸟我愿与它结盟隐逸,它翩翩飞舞似欲降下,却又背人转身掠过树梢远去。那次归返吴兴,荡开云雾寒雪,乘着孤舟连夜起程。伤心往事今又重见,依稀隐约的是秀眉一样连绵的山峰,像青色黛痕低压着双眸脉脉含情。
小舟驶入采香小溪,那里正是早春寒冷,老夫我婆娑起舞,独自放歌谁来回应?在垂虹桥头向西遥望,孤舟御风引领我飘然远行,这真是平生难以遏止的豪情逸兴!待我酒醒顺波舟行已渐远,我正凝神思念,她耳戴明珠闪闪,足裹裹袜纤纤,如今美人何在?唯有倚眺的栏杆,伴人徘徊片刻间。
注释 1绍熙辛亥: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2石湖:指范成大,号石湖居士。3垂虹:即垂虹桥,在今江苏吴江,因桥上有亭曰垂虹,故名。4封、禺:皆山名,在今渐江德清。梁溪:今江苏无锡。5还过木末:又掠过树梢。6老子婆娑:老夫我对着山川婆娑起舞。
庆宫春·双桨莼波赏析 词有小序述写作缘起。它首先追叙了1191年(绍熙二年辛亥)除夕,作者从范成大苏州石湖别墅乘船回湖州家中,雪夜过垂虹桥即兴赋诗的情景。诗即《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绝句,「笠泽茫茫雁影微」是其中的一首。当时伴随诗人的还有范成大所赠侍女小红,故又有《过垂虹》一首云:「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五年以后,1196年(庆元二年)冬,作者自封禺(二山名,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东诣梁溪(今无锡)张鉴别墅,行程是由苕溪入太湖经吴松江,沿运河至无锡,方向正与前次相反,同往者有张鉴(平甫)、俞灏(商卿)、葛天民(朴翁,为僧名义铦),这次又是夜过吴松江,到垂虹桥,且顶风漫步桥上,因赋此词,后经十多天反复修改定稿。这次再游垂虹,小红未同行,范成大逝去已三载。从小序看,这首词是一首写景纪游之词,但从全词看,则兼有伤逝、怀古、怀人等多重内容。此词的妙处正在将多重主旨溶成一片,复杂含混,意蕴丰厚。
上片从环境入手,开篇便描绘出一幅凌寒荡舟的广阔画面:飘浮着莼菜的水面,双桨划动;松风时送雨点,冷凝在蓑笠上;暮霭渐渐笼罩湖上,令人生愁。起三句「莼波」、「松雨」、「暮愁」,或语新意工,或情景交融,「渐」字写出时间的推移,「空阔」则展示出境界的深广,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清旷高远的基调。以下三句继写湖面景象:沙鸥在湖上盘旋飞翔,仿佛要为「我」落下,却又背人转向,远远掠过树梢。沙鸥亲切可爱之情态毕现。因为故地重游,所以称这些水鸟为「盟鸥」(和「我」有旧交的鸥鸟。)后三句忽尔转到五年前雪夜荡舟的情景:「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正是:「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眼前隐约出现的不又是那重叠蜿蜒的远山?这是旧梦重温么?然而当年的人又到何处去了?结句「伤心重见」三句,挽合今昔,感慨遥深。「依约眉山,黛痕低压」,将太湖远处的青山,比作女子的黛眉,不是无缘无故作形似之语,而显然有伤逝怀人的情绪。所谓伤逝怀人,则可能既有对友人范成大的追念,又有对范成大所赠歌妓小红的想念,而且还似有对合肥情侣的深深思念(正是是年正月,词人与合肥情侣惜别,已有近一年矣)。朦胧迷离,曲尽其妙。
下片过拍写船过采香径。这是香山旁的小溪,据《吴郡志》:「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今自灵巖望之,一水直知矢,故俗又称箭径。」面对这历史古迹,最易引发人的思古之幽情,「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老子婆娑(犹徘徊),自歌谁答。」对照「那回归去」的情景——「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而今老夫对山川歌舞,有谁应答?仍与上片结句伤逝情绪一脉相承。西望是垂虹桥,它建于 北宋 庆历年间,东西长千余尺,前临太湖,横截吴江,河光海气,荡漾一色,称三吴绝景,以其上有垂虹亭,故名。船过垂虹,也就成为这一路兴致的 *** 所在。从「此兴平生难遏」一句看,这里的「飘然引去」之乐,实兼今昔言之。这一夜船抵垂虹时,作者曾以「卮酒」袪寒助兴,在他「飘然引去」时,未尝不回想那回「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的难以忘怀的情景。从而,当其「酒醒波远」后,不免黯然神伤。「政(正)凝想、明珰(耳坠)素袜。」「明珰素袜」借指美人。曹植《洛神赋》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句。这里「明珰素袜」所代的美人,联系「采香径里春寒」句,似指吴宫西子,而联系「那回归去」,又似指小红。还可能是远隔千里,年初与自己依依惜别的合肥情侣。其妙正在于怀古与思念之情合一,又不说明,反令人神远。末三句即以「如今安在」四字提唱,「唯有阑干,伴人一霎」一叹作答,指出千古兴衰、今昔哀乐,犹如一梦,由怀想跌到眼前,收束有力。而伤怀幽怨,余味不尽。
从小序看,这一夜同游共四人,且相呼步行于垂虹桥,观看星斗渔火,而词中却绝少征实描写。惟致力刻画在这云压青山、暮愁渐满的太湖之上、垂虹亭畔飘然不群,放歌抒怀的词人自我形象,颇有遗世独立之感。
诗词作品: 庆宫春·双桨莼波 诗词作者:【 宋代 】 姜夔 诗词归类: 【写景】、【纪游】、【怀古】、【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