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原文|翻译|赏析
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 [作者] 李绅 [朝代] 唐代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标签: 农民 组诗 忧国忧民 诗 人物 其他 《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 悯农 》作者 :李绅 原文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翻译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 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 可种田的农夫却仍然有饿死的。注释 :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
《悯农二首》唐代:李绅 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翻译: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里,收录了李绅的《悯农》:尤其是那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被无数代人传唱,同时告诫我们要爱惜粮食。
出自于唐代诗人李绅的古诗《悯农三首》全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全诗是什么?
悯农二首 唐代 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作品简析: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悯农其一这首诗作者作于唐朝中期。 明确点说是唐德宗时期。 作者李绅27岁时写下了这首诗,深刻现实地反映了中唐时农民面临的社会现状。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原文: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其一: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悯农一》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二》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诗一: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李绅的悯农两首的全诗是什么?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全诗如下: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诗翻译:其一: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全诗如下: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诗的字面意思:其一: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古诗《悯农》一般指《悯农二首》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 原文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白话译文 其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因其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
李绅在日常生活之中不仅穷奢极欲,并且在发迹之后顿时翻脸不认人,他还是大唐有名的“酷吏”,别说怜悯农民了。
《悯农》其二李绅
《悯农二首》其二的原文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一共有两首,它们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景象。
《悯农二首》其二的原文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首》 其二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这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悯农二首》 其一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二首》 其一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这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悯农二首》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