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瀑布唐徐凝(徐凝《庐山瀑布》原文及翻译赏析)

即使退出也要高调离席 好词好句 12

徐凝《庐山瀑布》原文及翻译赏析

庐山瀑布原文: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今古 一作:千古)庐山瀑布简析 「虚空落泉千仞直」,首句写出千仞山壁,飞泉直落,气势显得十分震撼壮阔;更为震撼者是第二句「雷奔入江不停息」,从声音上写出了它雄伟壮阔的气势。

李白的《望泸山瀑布》是格律诗,徐凝的《庐山瀑布》是古体诗,二者不在同一层次。

原文:《庐山瀑布》【作者】徐凝 【朝代】唐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唐代诗人,唐睦州分水县柏山村(今桐庐县分水镇柏山村)人,生卒年均不详,与诤友张祜(792?-853?)年岁相当,与白居易、元稹同时而稍晚。元和间(806-820)有诗名。

庐山瀑布唐代:徐凝xu kong luo qian ren zhi,lei ben ru jiang bu zan xi.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虚空落泉千仞直”,首句写出千仞山壁,飞泉直落,气势显得十分震撼壮阔;更为震撼者是第二句“雷奔入江不停息”,从声音上写出了它雄伟壮阔的气势。

庐山瀑布的诗句一带拼音

《望庐山瀑布》táng lǐ bái唐 李白rì zhào xiāng lú shēng zǐ yān , yáo kàn pù b...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意思是千仞山壁,飞泉直落,气势显得十分震撼壮阔,从声音上写出了它雄伟壮阔的气势。出自唐代徐凝的《庐山瀑布》。原文: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山水瀑布七绝诗句:唐代李白《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代徐凝《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望庐山五老峰》、清代冯云山《咏瀑布》。唐代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古诗带拼音:【拼音版本】rì zhào xiāng lú shēng zǐ yān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yáo kàn pù bù guà qián chuān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徐凝庐山瀑布》是徐凝创作的一首诗歌,描写的是庐山上的瀑布景色。徐凝通过描绘瀑布的壮美与奔放,表达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恢宏。

庐山瀑布[唐] 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庐山瀑布[唐] 裴说静景凭高望,光分翠嶂开。嶮飞千尺雪,寒扑一声雷。过去云冲断,旁来烧隔回。何当住峰下,终岁绝尘埃。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唐] 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唐代徐凝的《庐山瀑布》怎么样?

《庐山瀑布》:“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 本诗描绘的场景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

庐山瀑布徐凝原文加拼音为:庐lú山shān瀑pù布bù (唐táng)徐xú凝níng 虚xū空kōng落luò泉quán千qiān仞rèn直zhí,雷léi奔bēn入rù江jiāng不bù暂zàn息xī。今jīn古gǔ长cháng如rú白bái练liàn飞fēi,一yī条tiáo界jiè破pò青qīng山shān色sè。

谁都可以写,每个人对庐山瀑布的感悟都不一样,只要是发自内心就好。正如唐代很多诗人写梅花、写春风一样,后来人不照样写吗。

如果这场斗诗真实地存在过,那白居易的评价称不上对错,毕竟"文无第一"。偏有人要用"白居易荐徐屈张"吸引眼球,像极了1200多年前的标题党。

不是格律诗,这首诗压的是仄声(入声)韵,是一首古绝诗。(格律诗必需押平声韵)庐山瀑布 朝代:唐代 作者: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徐凝庐山瀑布》全文翻译内容是什么?

【徐凝《庐山瀑布》全文翻译】:

在空中落下的泉水像刀刃一样笔直,瀑布似雷声轰鸣着直入江水永不停息。庐山瀑布从古到今如一匹白练悬空而下。这条白练,把青翠的山峰截然分开,界限十分清楚。

【作品原文】:

《庐山瀑布》

唐代: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庐山瀑布拼音解读】:

xū kōng luò quán qiān rèn zhí ,léi bēn rù jiāng bú zàn xī 。

jīn gǔ zhǎng rú bái liàn fēi ,yī tiáo jiè pò qīng shān sè 。

【典故】:

据《云溪友议》载:白居易长庆年间(821-824)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长剑倚天外赋》,《余霞散成绮》诗,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祜不服,说:“我还有更好的诗句!如‘地势遥尊岳,河流侧让关’,‘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这样的句子,怕是像綦毋潜这样的诗人写的‘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都不一定比得上吧?”徐凝说:“你这些诗句哪里比得上我的‘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呢?”张祜遂行歌而返。

【作品赏析】:

诗的一、二句写得颇有气势。虚空,极言其高,有不知其所自来的意思。千仞,即8000尺,虽然是估量之词,同“虚空”相接,言瀑布高而直,也是描绘得很逼真的。下面用“雷奔”形容瀑布的喧豗叫啸,不仅使读者在有了视觉印象后唤起了听觉感受,而且写出了瀑布的动态,使首句的画面活跃起来,形成了飞动之势,使人如临其境,有水沫飞溅的感觉。

三、四句是把瀑布放在更为高大的空间中来展示其景观特征。诗人比喻说:远看起来,瀑布由高处流下,犹如一匹白色的丝绢,垂空飞下。它,把青山从中破开,好像画了一条界标。诗人想象:青山不老,这瀑布也长流不止,这匹白练永远飞挂在那里,有无穷的生命力。

诗,是不错的,但缺点也无可回护。主要的缺点就出在这“白练”的比喻上。尽管诗人用了“飞”字,可是白练给人的感觉是呆板凝滞的,用它来形容飞瀑,总令人有僵化之感,显得与前二句不协调,破坏了艺术整体的生动性。诚然,《水经注》中已有“悬流飞瀑,望之连天,若曳飞练于宵中”的比喻,但那是写远距离的视觉印象,无法顾及物象的微观动态,李白的“黄河如丝天上来”,就是如此。又谢朓诗有“澄江静如练”之句,今古共赏,但谢诗“练”字着重是用来形容大江的澄静的,移用于飞瀑流泉,便不恰当。可见,徐诗“白练飞”的比喻,不仅出于因袭,而且与前二句不属,不免有白璧微瑕之失。

特别是大诗人李白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在前。李诗想落天外,新警动人,“银河”的比喻有飞霞流光的感觉,用来形容瀑布从天泻下、跳珠倒溅的气势和景象,可说贴切生动之极,无可伦比。这样,徐诗比喻的拙劣就更为明显了。

所以,到苏东坡游庐山,看见李、徐二诗同载《庐山记》中时,不禁失笑,因题诗道:“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这里“飞流溅沫”云云,就是批评徐诗的比喻不及李白贴切、生动、新警,故斥徐诗为“恶诗”。

苏轼的议论发表后,二诗的评比成了诗史上聚讼的一桩公案,引起人们思考。这在总结创作经验上是大好事。不过,徐诗也有可肯定的地方,倒不必骂它是“恶诗”。

【作者简介】:

徐凝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字不详,睦州人。唐分水柏山(今桐庐县分水镇柏山村)人。与施肩吾同里,日共吟咏。初游长安,因不愿炫耀才华,没有拜谒诸显贵,竟不成名。南归前作诗辞别侍郎韩愈:“一生所遇惟元白,天下无人重布衣。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抨击了当时只重名望,不重真才实学的社会现象。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尝于杭州开元寺观牡丹,见徐凝题牡丹诗一首,大为赞赏,邀与同饮,尽醉而归。后与颇负诗名的张祜较量诗艺,祜自愧勿如,白居易判凝优胜题牡丹诗,为白居易所赏,元稹亦为奖掖,诗名遂振于元和间。至长安,不善干谒,仅游韩愈之门,竟不成名。将归,以诗辞韩愈,有“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之句。唐元和中,举进士,官至金部侍郎。

徐凝诗朴实无华,意境高远,笔墨流畅、自然。《题处州缙云鼎湖》:“黄帝旌旗去不回,空携片石碧崔嵬。有时风卷鼎湖浪,散作青天雨点来。”被奉为绝唱,后来竟无敢题者。

徐凝的书法著称于时。据《宣和书谱》载:“徐凝,书有行法,其笔意自具儒家风范,非规规于书者。”其《黄鹤楼》、《荆巫梦思》两诗的墨宝,为宋代宫廷所收藏。

【名家点评】:

苏轼说 :李白的诗好、自己的诗妙,而不提倡徐凝诗。

因为宋代赞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被逼无奈,看皇上脸面,写出来《戏徐凝瀑布诗》。

标签: 庐山瀑布 徐凝 青山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