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啊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作者简介 李时珍(约1518年~1593年),明代杰出医药学家。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世业医,父言闻,有医名。幼习儒,三次应乡试不中。师事顾日岩,读书十年。受家庭熏陶,兼好医书,遂精医药。千里就医于门,立活不取值。
李时珍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药物学之王”,《本草纲目》则被誉为本草学的集大成之作。6.本书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还传播至朝鲜、日本等国,并多次被翻译成多种文字。7.李时珍,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是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出生于蕲州(今湖北蕲春)。
《本草纲目》作者是【李时珍】。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啊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明代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县,受家庭环境影响自幼热爱医学,《本草纲目》一书就是他总结以前本草学为基础,结合长期学习、时间,历时数十年编成的著作。
本草纲目作者是李时珍,字东璧,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出生于医学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他自幼受到医药知识的熏陶,喜爱研究医药,立下了治病救人的志愿。李时珍14岁考取秀才,但是17岁、20岁、23岁三次参加乡试都没有考中举人,于是他便决心放弃科举途径,专心研究医药学。
《本草纲目》是由李时珍所著。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的主要原因是他发现许多之前的古典医籍中存在错误,这误导了很多人。为了确保《本草纲目》的准确性,李时珍广泛阅读了大量书籍,并且亲自跋山涉水,走遍各地,亲自观察和了解各种药物。
不过本草纲目太有名了,成了李时珍的一个符号了,甚至比李时珍本人的名气还要大。所以很多人知道本草纲目,而不知道李时珍。
本草纲目是谁写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著作吗?对我们有帮助吗?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写的。作者资料 李时珍出身于世医家庭,从小就喜爱医药,立志悬壶济世。经过刻苦学习和实践,在三十岁时已经成为当地名医。后楚王聘李时珍到王府掌管良医所事务。
明代重要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他在科举挫败后,弃儒从医。足迹遍及武当山、庐山、摄山、茅山、牛首山及河南、河北、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行程万里路,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访樵夫、农民、药工、铃医等上千人。
本草纲目这部著作的作者是谁。药物学家谁著本草纲目。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明代医圣李时珍,出生于湖北蓟春县,曾在太医院任职。2.《本草纲目》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和科学家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他在科举挫败后,弃儒从医。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 王叔和 B. 陶弘景 C. 李时珍 D. 孙思邈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 C [解析] 在正统学问方面不如人,但在有关国计民生的著述方面,明代称得上大放异彩。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是《本草纲目》这部巨著的创作者。2. 他诞生于湖北省蕲春县,并在一个崇尚医学的家庭中成长,因此自幼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综合前人本草学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历时二十七年编纂完成的。
《本草纲目》是在明朝编纂的,由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撰。2.李时珍自嘉靖四十四年起,开始收集各种药物标本和处方,经过27年的努力,三次修改稿件,最终在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这部192万字的巨著。3.《本草纲目》的主要内容首先列出了总目、凡例和附图。
作者是李时珍 李时珍周杰伦 作者是李时珍!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第一子目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中的内容:“李时珍用27年时间采访四方、考察辨正,改正了前人关于药物的许多错误和含混的记录,著成《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药物学著作,记录了哪些呢?
《本草纲目》是中华医药史上的巨典,集几千年来中国人对药物、食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及医养方法之大成,被中医奉为治病养生的圣典。
第一章记录“五谷五菜”,比如:绿豆可厚肠胃、明目、治头风头痛、治痘毒、利肿胀;栗可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治胃热消渴、利小便;小麦可杀肠中蛔虫、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烧存性、油调涂诸疮、汤火烧伤;稻可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荞麦可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作饭食、压丹石毒、甚良,以醋调粉、涂小儿丹毒赤肿热疮。
第二章记录“补益气血扶正固本,由内而外的健康动力”,记载了气是维持我们生命的活力的一种精微的物质,气是一种气体的东西,是看不见的。气既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力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气的运行通道就是经络。
第三章记录“药补不如食补,食主药辅养生才科学”,体质是人的质量。它是人的有机体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一项着我们的健康,要想有一个好身体,就应该了解他们,而当我们了解了各种体质的特征后,就可以进行饮食调理,从而来指导人们科学饮食。像气虚体质就要多吃补气的食物,如菱鱼、荔枝、葡萄等,阴虚体质就要多吃补阴的食物,如鸭肉、荞麦、甲鱼等。
第四章记录“阴阳相衡,让邪火远离你的身体”,人体里本身是有火的,如果没有火那么生命也就停止了,也就是所谓的生命之火。当然火也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体温应该在37度左右。上火是常见的小病,每个人都经常遇到上火的情况,上火症状还由不同种火引起的:心火、肝火、胃火、肺火。所以平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随时补充水分,作息时间要规则,提升睡眠质量,饮食清淡,增加体表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