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莺是什么意思?文学作品中。
众所周知,莺的啼叫婉转动听,所以流莺中的“流”可理解为形容词,译为啼叫婉转动听的莺;此外,古文中也以此比喻歌妓;不过李商隐比较出名,他的《流莺》比喻的是居无定所的浪人以此隐喻自身的悲惨,所以这勉强能算第三种意思。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浪淘沙》 刘禹锡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七哀诗》 王粲流水本自断人肠,旧冰归来伤马骨.《从军行》 卢思道 流水通波接武冈。
此诗是作者托物寓怀的诗篇,借流莺暗喻自身,寄托身世之感,抒写自己漂泊无依、抱负难展、佳期难遇的苦闷之情。首联描写了流莺的飘荡无依,颔联指出流莺内心的苦闷,颈联写流莺的艰辛备尝,尾联才写到诗人自己。全诗咏物抒情,风格轻倩流美,情思深婉。流莺,指漂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
李商隐的《流莺诗句》是一首饱含诗人深沉情感的诗作,创作于大中三年(849)春,他在长安任职时的苦闷心境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诗中流莺被诗人自比,象征着漂泊无定、怀才不遇的生活状态。陆昆曾的解读揭示了诗人对漂泊无依的自伤,借渡陌临流暗示了自己如流莺般被迫东川、岭表的无奈。
流莺(这俩字儿吧)有什么不太好的意思?
流莺现在借指“妓女”,尤其是“暗娼”。流莺的经典古诗词句:李商隐 《流莺》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流莺舞蝶两相欺,不取花芳正结时。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樱桃花下》流莺舞蝶两相欺,不取花芳正结时。他日未开今日谢,嘉辰长短是参差。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九:“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襟。” 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流莺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标签: 身世 写鸟 诗 其他 动植物 《流莺》译文 流莺儿啊,到处飘荡,上下翻飞;越过小路,临近河边,无法自持。
此诗乃苦闷之词,写自己仕途穷困,漂泊无定所,怀才不遇知音,心意无人理解。全诗咏物抒情,借流莺自喻,寄托身世之感。清陆昆曾《李义山诗解》云:"此作者自伤漂荡,无所归依,特托流莺以发叹耳。渡陌临流,喻己之东川、岭表,身不由己也。"此诗风格轻倩流美,情思深婉。
粥香饧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绮筵啥意思
出自: 唐·李商隐《评事翁寄赐饧粥走笔为答》。粥香饧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绮筵。今日寄来春已老,凤楼迢递忆秋千。译文:杏仁粥香麦芽糖白又是杏花开放满天,自己只能节省无食看着流动的黄莺也失去了坐华美的席筵。今天来春已深了,却让我回忆起京城的楼台邀远我们在一起曾荡秋千。
李商隐的《流莺》一诗,以流浪的黄莺为象征,深入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首句“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描绘了流莺无定所、飘忽不定的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不定和情感的无所寄托。
流莺:流莺当然不仅仅是黄莺的意思,而且是说流浪的、无处可栖的黄莺。(现在流莺变成了一个专有名词,呵呵)飘荡:是对流莺的流字的具体说明。飘荡也就是东飘西荡而无所栖止。参差:读作cēncī,不齐的意思。飘荡得参考,就是飘荡得没有固定的栖止之所。渡陌:陌,田间小路。
上联:有意流莺鸣翠柳, 试对:无聊灰雀叫苍松。 上联:有意流莺鸣翠柳,试对:无聊灰雀叫苍松。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李商隐《柳》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流莺原文_翻译及赏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唐代·李商隐《流莺》 流莺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咏物 , 抒情 , 写鸟身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流莺儿啊,到处飘荡,上下翻飞;越过小路,临近河边,无法自持。 美妙地鸣啭,怎么能没有本意?碰到了良辰,也未必就有佳期。 鸣啭在风朝霞夜阴晴之日,鸣啭在千门万户开闭之时。 我曾经苦于伤春而不忍再听,京城哪里有可以栖息的花枝?
赏析 张《会笺》系此诗为大中三年(849)春长安之作。此诗乃苦闷之词,写自己仕途穷困,漂泊无定所,怀才不遇知音,心意无人理解。全诗咏物抒情,借流莺自喻,寄托身世之感。清陆昆曾《李义山诗解》云:"此作者自伤漂荡,无所归依,特托流莺以发叹耳。渡陌临流,喻己之东川、岭表,身不由己也。"此诗风格轻倩流美,情思深婉。张《会笺》曰:"含思宛转,独绝今古。"
这是李商隐托物寓怀、抒写身世之感的诗篇。写作年份不易确定。从诗中写到“漂荡”、“巧啭”和“凤城”来看,可能是“远从桂海,来返玉京”以后所作。宣宗大中三年(849)春,作者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天官补吏府中趋,玉骨瘦来无一把”(《偶成转韵》),应是他当时生活和心情的写照。
流莺,指漂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诗的开头两句,正面重笔写“流”字。参差,本是形容鸟儿飞翔时翅膀张敛振落的样子,这里用如动词,犹张翅飞翔。漂荡复参差,是说漂荡流转之后又紧接着再飞翔漂泊。“度陌”、“临流”,则是在不停地漂荡流转中所经所憩,应上句“复”字。流莺这样不停地漂泊、飞翔,究竟是为什么呢?又究竟要漂荡到何时何地呢?诗人对此不作正面交代,只淡淡接上“不自持”三字。这是全联点眼,暗示出流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仿佛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控制着。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诗人自己的辗转幕府的生活,是比较平常的比兴寓托,独有这“不自持”三字,融和著诗人的独特感受。诗人在桂林北返途中就发出过怅然的叹息:
“昔去真无奈,今还岂自知”(《陆发荆南始至商洛》)。“去真无奈”、“还岂自知”,正象是“不自持”的注脚。它把读者的思绪引向“漂荡复参差”的悲剧身世后面的社会原因,从而深化了诗的意境。
漂荡流转,毕竟是流莺的外在行动特点,接下来三、四两句,便进一步通过对流莺另一特点—— 巧啭的描写,来展示它的内心苦闷。“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流莺那圆转流美的歌吟中分明隐藏着一种殷切的愿望—— 希望在美好的三春良辰中有美好的相会。然而,它那“巧啭”中所含的“本意”却根本不被理解,因而虽然适逢春日芳辰也不能盼来“佳期”,实现自己的愿望。如果说,流莺的漂泊是诗人飘零身世的象征,那么流莺的巧啭便是诗人美妙歌吟的生动比喻。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强调巧啭中寓有不为人所理解的“本意”,这“本意”可以是诗人的理想抱负,也可以是诗人所抱的某种政治遇合的期望。这一联和《蝉》的颔联颇相似。但“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所强调的是虽凄楚欲绝而不被同情,是所处环境的冷酷;而“巧啭”一联所强调的却是巧啭本意的不被理解,是世无知音的感叹。“岂能”、“未必”,一纵一收,一张一弛,将诗人不为人所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刻伤感曲曲传出,在流美圆转中有回肠荡气之致。可以说这两句诗本身就是深与婉的统一。
颈联承上“巧啭”,仍写莺啼。“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这是“本意”不被理解、“佳期”不遇的流莺永无休无止的啼鸣:无论是刮风的早晨还是降露的夜晚,是晴明的天气还是阴霾的日子,无论是京城中万户千门开启或关闭的时分,流莺总是时时处处在啼啭歌吟。它仿佛执著地要将“本意”告诉人们,而且在等待着渺茫无尽的佳期。这一联是两个略去主、谓语的状语对句构成的,每句中“风朝”与“露夜”、“阴”与“晴”、“万户”与“千门”、“开”与“闭”又各自成对,读来别有一种既整饬又优美,既明畅又含蓄的风调。
尾联联系到诗人自身,点明“伤春”正意。“凤城”借指长安,“花枝”指流莺栖息之所。两句是说,自己曾为伤春之情所苦,实在不忍再听流莺永无休止的伤春的哀鸣,然而在这广大的长安城内,又哪里能找到可以栖居的花枝呢?初唐诗人李义府《咏乌》云:
创作背景 此写作年份不易确定。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系此诗为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春长安之作。大中三年(849年)春,作者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天官补吏府中趋,玉骨瘦来无一把”(《偶成转韵》),应是他当时生活和心情的写照。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唐代·李白《观放白鹰二首》 观放白鹰二首
唐代 : 李白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咏物抒情蛮姜豆蔻相思味。算却在、春风舌底。江清爱与消残醉。悴憔文园病起。 停嘶骑、歌眉送意。记晓色、东城梦里。紫檀晕浅香波细。肠断垂杨小市。——宋代·吴文英《杏花天·咏汤》 杏花天·咏汤
蛮姜豆蔻相思味。算却在、春风舌底。江清爱与消残醉。悴憔文园病起。 停嘶骑、歌眉送意。记晓色、东城梦里。紫檀晕浅香波细。肠断垂杨小市。 咏物小桃谢后,双双燕,飞来几家庭户。轻烟晓暝,湘水暮云遥度,帘外余寒未卷,共斜入、红楼深处。相将占得雕梁,似约韶光留住。 堪举。翩翩翠羽。杨柳岸,泥香半和梅雨。落花风软,戏促乱红飞舞。多少呢喃意绪。尽日向、流莺分诉。还过短墙,谁会万千言语。——宋代·吴文英《双双燕·小桃谢后》 双双燕·小桃谢后
小桃谢后,双双燕,飞来几家庭户。轻烟晓暝,湘水暮云遥度,帘外余寒未卷,共斜入、红楼深处。相将占得雕梁,似约韶光留住。 堪举。翩翩翠羽。杨柳岸,泥香半和梅雨。落花风软,戏促乱红飞舞。多少呢喃意绪。尽日向、流莺分诉。还过短墙,谁会万千言语。 咏物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