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求“此情可待成追忆”全诗?)

我也有泪有感情 古诗鉴赏 12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什么意思

意思是:每个人都知道李商隐的诗句好,可惜他写的诗句太过隐晦,难懂,恨只恨没有人出来作正确的解释。这里西昆指的是李商隐的诗,因为西昆诗人都崇尚、学习李商隐的诗。

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市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西昆”是晚唐一种诗体,诗情细腻温婉,诗意悱恻。李商隐的诗属于这一体例。“郑笺”这里代指对李商隐是的注释。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什么意思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两句诗,常被后人引用来形容李商隐诗的晦涩难懂。在这首诗中,元好问表达了对李商隐诗歌含情深邈的向往,同时也对难以索解表示了遗憾和讽刺性的批评。

李商隐的寿命不长,只活了46岁,《北青萝》是他41岁时的作品,这首诗有着禅佛思想,这与他早年的“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思想有着天壤之别。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 唐 ]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深情缠绵,令人回味无穷,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成为了不朽的经典。然而,他的诗作常常隐晦迷离,让人难以捉摸,以至于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的评价。李商隐的诗才得到了后人的广泛认可,他的诗集《李义山诗集》流传至今,成为后世研究和欣赏他作品的重要资料。

”元好问《论诗绝句》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李商隐 古诗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以上咏“青衣”(艳情)说乃小说家言;咏《锦瑟》李商隐 古诗说颇得宋人赞同。明人胡应麟于此二说皆疑之。

“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说:每个人都知道李商隐的诗句好,可惜他写的诗句太过隐晦、难懂,恨只恨没有人来作出正确的解释。这该算是一句毁誉参半的评价……(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求“此情可待成追忆”全诗?

一篇之中,曲尽其意。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元好问《论诗绝句》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元代·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论诗三十首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是元好问的诗,首句借用了唐代李商隐锦瑟的诗句。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是说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伶伦吹裂孤生竹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钧天》。 钧天 唐 · 李商隐 上帝钧天会众灵,昔人因梦到青冥。 伶伦吹裂孤生竹,却为知音不得听。

独恨无人作郑笺的上一句是什么

“独恨无人作郑笺”的上一句是:“诗家总爱西昆好”,诗句出自金朝元好问所著的《论诗三十首(选五)》“独恨无人作郑笺”全诗 《论诗三十首(选五)》金朝 元好问 其七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其八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论诗三十首·其四》 金·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红豆本是相思子,一寸相思一寸灰”出自李商隐的《相思豆》。 原文如下: 南国春来发几枝, 采来红豆寄相思。 红豆本是相思子, 一寸相思一寸灰。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郑笺的解释(1). 汉 郑玄 所作 《〈毛诗传〉笺》 的简称。 郑玄 兼通经今 古文 学,他以 《毛传》 为主,兼采今文三家诗说,加以疏解。他作 《毛诗笺》 ,谦敬 不敢 言注,但云表明古人之意或断以己意,使可 识别 ,故曰笺。书出后, 《毛诗》 日盛,三家诗渐废。 宋 梅尧臣 《代书寄 欧阳 永叔》 诗:“问 《传》 轻 何 学,言 《诗》 诋 郑 笺。” (2).泛指对古籍的笺注。 金 元好问 《论诗绝句》 之 十二 :“诗家总爱 西昆 好,独恨无人作 郑 笺。” 郁达夫 《和刘大杰<秋兴>》 :“满城风雨重阳近,欲替 潘 诗作 郑 笺。” 词语分解 郑的解释 郑 (郑) è 中国 周代 诸侯 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郑人买履 (讽喻那些只 相信 教条,不顾 客观 实际 的人)。 姓。 部首 :阝; 笺的解释 笺 (笺) ā 注释:笺注。 小幅华贵的纸张,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便笺。信笺。 书信:笺札。笺牍。华笺。 文体名,书札、奏记一类:笺奏。奏笺(多呈皇后、太子、诸王)。 部首:竹; 笔顺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金代大诗人元好问的一首《论诗绝句》里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的诗句。这里的“西昆”,指的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因为宋代西昆派诗人专学他的诗,后人就常用“西昆”来代指他。“郑笺”是指汉人郑玄为《诗经》作的注解。这句话是说李商隐的诗虽好,却有晦涩难懂之处。这些无人作郑笺的诗主要指李商隐的“无题”诗。

李商隐的诗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点,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和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自己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他以《无题》为题的诗共十五首,以首句二字为题的诗近三十首,都被称作无题诗。

对无题诗的解释历代都有很大的争论,这不仅因为诗中大量用典且典故较冷僻,主要因为诗的真正题旨很难理解。从诗面意义上看,无题诗大都写爱情生活的相思情怀,缕缕情思逶迤缠绵于诗中,有一种凄丽的悲剧气氛。象“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象“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诗多典雅清丽,读来饶有余味但是很难解释。后代有人认为是诗人不可宣的爱情记录。这种看法与诗面意义吻合,并且许多书中记载李商隐曾与一位女道士相爱,但没有结果。也有人认为作者是寄托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从历史上看,李商隐是一位正直又卓有抱负的文人,但是被卷入了晚唐党争的漩涡,试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理想最后归于幻想。他自己曾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上述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根据。但无题诗四十余首,并不是一时一地的作品,写作背景各不相同,是很难用一个主题就能概括得了的。

在晚唐的社会情况和复杂的政治背景下,无论是缠绵凄恻的爱情相思,还是沉痛忧郁的政治失意,诗人都无法用直接的语言来表达。四十余首无题诗的真正内涵是什么,作者不便明言,恐怕也不想明言。李商隐的无题诗深情、典丽、精工,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诗家总爱西昆好”,但却留下不可解的遗憾——“无人作郑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