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乐府几乎全是什么
南朝乐府几乎全是民歌,其中最高成就是《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以写男女恋情的内容为多,体制上以五言、四句的短章为主,也有四言、七言和杂言体。北朝乐府民歌除了歌咏男女爱情的篇章以外,还有一些反映民间疾苦、战乱苦难、边塞风光和歌颂英雄人物的诗儒。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传唱的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流传于北朝的乐府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诗作。此诗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有《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饮马长城窟行》、《江南》、《上邪》等。 《战城南》 《战城南》系乐府旧题,属汉代《铙歌十八曲》之一,是一首民歌。
乐府民歌(古代民间艺术的瑰宝)
乐府民歌是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源于汉代乐府,盛行于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以口头传承、民间创作的歌曲形式,通常由词、曲、乐三部分组成,以其朴实、真挚、感人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
南朝乐府诗歌中的名篇:《孔雀东南飞》、《西洲曲》、《东飞伯劳歌》、《苏小小歌》,《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华山畿》、《读曲歌》,《碧玉歌》。
在这一时期,诗有了专门的名字,叫“乐府歌辞”,也叫“曲辞”,后世简称“乐府”从这以后,诗成为一种不配合音乐的文学形式的名词而存在。
古乐府的固定模板是词牌; 魏晋南北朝乐府无词牌无固定曲名; 汉乐府的固定模板是曲名,民歌包含在乐府范围内。 乐府原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民歌汉代乐府民歌
西汉乐府民歌收录了一百三十八首,接近《诗经》的“国风”篇目。现存的乐府民歌约三四十首,最早见于沈约的《宋书·乐志》和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郭氏将乐府诗分为十二类,涵盖了从汉至唐的各类作品,分类全面、系统。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相和”、“鼓吹”和“杂曲”三类中,相和歌中尤为丰富。
南朝乐府民歌有:《西洲曲》《江南曲》《神弦歌》等。南朝乐府民歌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其中《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歌以浪漫的爱情为主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古代爱情画卷。此外,《江南曲》也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经典之作,反映了江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人民的生活面貌。
青阳 两汉:佚名 青阳开动,根荄以遂,膏润并爱,跂行毕逮。霆声发荣,壧处顷听,枯槁复产,乃成厥命。众庶熙熙,施及夭胎,群生啿噬,惟春之祺。译文:春天来了,小草开始生根发芽。春天的雨露滋润万物,一切动植物都得到了雨露的覆蔽。
《陌上桑》、《孔雀东南飞》。《陌上桑》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远行丈夫的歌曲,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之一,讲述了一对恩爱夫妻因家庭反对被迫分离,最终双双自尽的悲剧故事,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木兰诗》与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中国诗歌的“双璧”。
乐府民歌是什么?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置的音乐机构,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民间音乐,创作歌辞,改编曲谱,配乐演奏等。后人就把乐府里收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汉乐府”或乐府民歌。汉乐府与《诗经》、《楚辞》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
汉代乐府民歌有:《陌上桑》、《长歌行》、《短歌行》、《梁甫吟》等。1.《陌上桑》《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的一首叙事诗,内容讲述了一个女子拒绝权贵的爱情故事。此诗通过女子的聪慧应对和权贵的愚蠢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汉代女性的独立和尊严。
吴歌: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一带地区的南朝民歌,今存326首。现存吴歌多为女子的吟唱,生动而集中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与坚贞,相思的欢乐和痛苦,婚姻不自由的苦闷,以及对男子负心的怨恨等种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感情和复杂的心态。
乐府诗是指汉朝的音乐管理部门乐府搜集整理的汉朝诗歌。汉武帝时,乐府除了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诗歌外,还广泛搜集各地的民歌。
乐府,中国古代民歌音乐。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是中国南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 郭茂倩的 乐府诗集 将其归入 横吹曲辞 梁鼓角横吹曲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 女扮男装 替父从军 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回朝后不愿作官 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 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
李白乐府民歌?
李白的乐府民歌包括《陌上桑》和《长歌行》两首。
南朝乐府民歌 南朝乐府民歌是南朝时期流行于江南地区的一种民间歌曲,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其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爱情、劳动、生活琐事等,形式多样,以抒情、叙事为主。南朝乐府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乐府”原指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后来把带有音乐性的诗体也叫乐府。 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北朝乐府民歌概述 答案:北朝乐府民歌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一部分,主要流传于北朝时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这些民歌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社会风貌,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汉乐府民歌 乐府民歌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和憎。这些作品以描写民间疾苦为主要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尽管它在配乐的时候不免经过文人或乐工的改动,但仍闪烁着思想和艺术的光辉。它是我们学习乐府诗的主要对象。
乐府民歌是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名句。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表现在
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也有采用独白,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使变现直接,更具亲近真实感。
2、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汉乐府民歌一方面由于所叙之事大都是人民自己之事,诗的作者往往就是诗中的主人公;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和他所描写的人物有着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生活体验,所以叙事和抒情便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做到“浅而能深”。
3、形式的自由和多样
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丰富多样的形式,毫无疑问,非常有助于复杂的思想内容的表达的。
4、浪漫主义的色彩
汉乐府民歌多数是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 但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扩展资料
汉乐府民歌的影响
1、表现在它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上。
这种精神像一根红线似的贯串在从建安到唐代的诗歌史上,俨然形成一条以乐府为系统的现实主义传统。它们之间的一脉相承的关系是如此明晰,以至于我们可以用线条作出如下的表述:
“缘事而发”(汉乐府民歌)——“借故题写时事”(建安曹操诸人的古题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杜甫创作的新题乐府)—— “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2、还表现在对新的诗歌形式的创作上。
汉乐府民歌得主要形式是杂言体与五言体。自建安后,杂言体的影响已日趋显著。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战城难》等歌行更是极杂言之奇观,也莫不导源于汉乐府。
五言体的影响,比之杂言更早也更大。据现有文献,可以肯定,文人拟作五言诗是从东汉初就开始了的,如班固的《咏史》。到汉末建安,更出现一个“五言腾踊”的局面,自此以后,五言一体遂取《诗经》的四言,《楚辞》的骚体而代之,一直成为中国诗史上一种重要的传统形式。
3、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
诸如人物对话或独白的运用,人物心理描写和细节刻划,语言的朴素生动等,都成为后代一切反映现实的诗人的学习榜样。汉乐府民歌反映现实,批评现实通常是通过对现实作客观的具体的描绘,但有时也在诗的未尾揭示出写作的目的,这对于后来白居易的“卒意显其志”也有所启发。
综合上述所说,汉乐府民歌在中国诗史上,是一次情感表现的解放。《汉书艺文志》说汉乐府民歌是“感于哀乐”之作,便是指这一特色而言。对于诗歌的发展,这一点同样是很重要的。后代情感强烈的诗人,常从这里受到启发。李白的《战城难》,就是对汉乐府民歌的模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乐府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