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原文及翻译赏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古诗简介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
是高中一年级的课文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
诗中三顾指当年刘备和谁请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两朝指蜀国建朝以来两朝皇帝谁和谁? 【指蜀国建朝以来两朝皇帝刘备、刘禅。
蜀相 杜甫〔唐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祠堂何处寻的下一句是:锦官城外柏森森。出自唐代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译文: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
蜀相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 一作:频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译文及注释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丞相祠堂何处寻”出自唐代诗人杜甫《蜀相》。《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全诗如下: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全诗翻译: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杜甫的是蜀相,陆游的是书愤 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丞相四堂何处寻的是下一句?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出自唐代杜甫的《蜀相》 《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常建 【朝代】唐代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译文】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柏森森的古诗?
柏森森古诗,例如: 松柏森森翻野籁,竹梧隐隐扑晴岚。——柳叙 《横山耸翠》 竹深风细细,柏古气森森。——郭印 《野亭》 天赐平遥好歇心。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宫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蜀相》,原文: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
蜀相(杜甫)
《蜀相》的译文如下:
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官城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
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
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常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扩展资料:
首联一“寻”字,泄露其心之切,其愿之烈;一望“森森”之柏,肃穆之景,心便踏实下来。是的,必须这样一片辽阔的静,才配得上那颗老臣心。颔联一“自”一“空”,诗人给春色之草隔叶之音,都镀上一层厚重的悲调,闪着青铜的光泽,让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更加浓郁。
颈联中“三顾”对“两朝”,便交付出一生。任命于危难之中,受命于危难之时,创基业、辅幼主,尽忠蜀汉,不遗余力!诗人吟英雄悲歌,怀天下大痛。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多少英雄都到诸葛亮的遗恨中来抒情。感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赞颂他忠心报国,惋惜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终是吟成一首千古绝唱。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意译】
借问老乡一句,丞相祠堂在何处?就在那锦官城外,柏树葱茏,森森威严处。顺着老乡所指,一路走去,来到祠堂近前。台阶已荒芜,碧草自葳蕤,一派春光无人晓,只有草儿茂盛。树叶层层叠叠,暗藏黄鹂一只,叫声清脆悦耳,百啭无人能解。眼前景色空繁华,过往已随时光去,一声长叹。忆往昔,贤主三顾草庐,向先生询问天下事,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卧龙先生腾云起,直上九天展宏图,技智百出,定天下三分。贤主随风逝去,犹辅小主,不改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派赤胆忠心,一番老臣心思,英名流传千古,后世代代仰望。然天不佑英才,一腔热血空抛洒,血染五丈原,七星灯幻灭,徒留遗恨传千古,叹息声声,涕泪沾襟。后辈英豪多坎坷,忆先生,观己身,一声叹息两行泪,英雄惜英雄,俱是不如人,壮志不得展,徒留千古恨。
【赏析】
说说这首诗结构的起承转合。
1、起——设问起。“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何处寻找丞相祠堂,到锦官城外,柏森森之处。一问一答间,妙趣横生,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宛若一老翁正向我辈询问,代入感十足。柏森森,亦堪玩味。柏树森森,诸葛先生之风,亦若柏树森森,枝叶茂盛,光耀后世。
2、承——问得路径,径自寻来,到得丞相祠堂近前。目光所及,便是“映阶碧草自春色”,耳中所闻,便是“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个“自”,一个“空”,便道尽千古英雄落寞身后。常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无数枯骨堆砌起来的将军的满身荣耀,亦难久长,终将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当年声名赫赫,如今名声不显,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诸葛先生,居功至伟,而如今,亦不过黄土一抔,丞相祠堂,野花开得茂盛。
3、转——由眼前景到往昔事。满目荒凉,寂寥凄冷,丞相祠堂。而丞相当初,却也是历尽沧桑方才为霞满天。贤主三顾草庐,贤臣辅佐两代,君臣情深,动人肺腑。
4、合——眼前景,往昔事,空遗恨,一声长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丞相啊,我的丞相。当年您,一心报国有万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晚辈我,神游八荒,思接千载,魂灵与您相通。您一生悲情,我悲情一生,俱化作两行热泪,滚滚而下,打湿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