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记原文及翻译归有光
原文,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吸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余曰:昔昊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
沧浪亭是宋代园林的代表作。北宋庆历年间苏舜钦买来,临水筑亭,并写了一篇《沧浪亭记》。从这篇记可看出,苏舜钦所买的这片园子,原是吴越国王钱氏的近戚的旧园。
僧人文瑛住在大云庵,那被水所环绕的即是苏子美所创建的沧浪亭所在之地。文瑛迫切要求我作篇《沧浪亭记》,他说:“从前苏子美的那篇记文,是记叙此亭胜景的;如今请您记述我之所以修复这座亭子的缘故。”我以为:从前吴越保有国土时,广陵王在吴地坐镇,修建南园于子城的西南。
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
沧浪亭深度解析?
作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沧浪亭,是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代园林。
词写作者被贬谪而壮志难酬的彷徨和忧心。上阕写作者隐逸于太湖旖旎风光的乐趣,下阕写作者深感岁月蹉跎而志向难伸的苦闷和惆怅。从沧浪亭极日远眺,一览太湖风光。虬风物潇洒,澄静深远,烟波浩淼,水流旷远。作者完全沉浸在与天地同乐的沉醉中。
意思就是指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 这句话出自于苏舜钦《沧浪亭记》。 原文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 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出自沧浪亭记是宋代文人苏舜钦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以不到三百字的篇幅。
沧浪亭记原文及翻译如下:沧浪亭记 【作者】苏舜钦【朝代】宋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表达了作者旷达洒脱的胸襟,被贬谪后不忘主宰自我、化解悲愁,从官场的险恶中跳离出来。
予既废而获斯境废的意思?
废-释义:废黜;罢官。 此句意思就是:我虽已经被贬却获得这样的胜境。
沧浪亭记 苏舜钦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①,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 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②,东顾 草树郁然,崇 阜广水,不类乎城中。
沧浪亭记 苏舜钦 一日过郡学②,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③,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作者:归有光 浮图文瑛②,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③。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④”余曰:“昔吴越有国时⑤,广陵王镇吴中⑥,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⑦,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⑧,此园不废。
《沧浪亭记》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篇记。作者在文中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也流露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苏舜钦,北宋诗人、画家。字子美,号沧浪翁。汉族,梓州铜山人。少学诗于欧阳修,并受到梅尧臣、苏舜钦等人的赏识。为人豪放自喜,风流潇洒,常以梅花、金菊自喻。
沧浪亭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翻译:我因获罪而被贬为庶人,没有可以去的地方,乘船在吴地旅行。起初租房子住。时值盛夏非常炎热,土房子都很狭小,不能呼气,想到高爽空旷僻静的地方,来舒展心胸,没有能找到。
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
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
唉!人本来会受外物影响而感动。情感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借外物来排遣,停留时间久了就沉溺,认为当然;不超越这而换一种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开。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场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忧闷致死,都是因为没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我虽已经被贬却获得这样的胜境,安于冲淡旷远,不与众人一道钻营,因此又能够使我的内心和形体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悯万古。尚且没有忘记内心的主宰,自认为已经超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