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简介(于漪获得了什么荣誉?)

待我长发及腰 诗词教学 14

于漪获得了什么荣誉?

于漪于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8月正式参加工作;1958年任教于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1965年加入中国。

于漪,这位杰出的语文教育家,出生于192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育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自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以来,她担任过众多教育和学术领导职务,包括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历任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特级教师。1979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83年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倾诉如歌的岁月作者简介

于漪,一位在教育领域耕耘60年的资深教师,担任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她荣获首批特级教师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殊荣,她的教学生涯充满无私奉献和执着探索。于漪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与人文素养,实施立体化教学,全面培养人才,取得显著的教育成果。

江苏省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女士的著作《往事依依》承载着她的教育智慧与人生经验。于漪女士出生于1929年2月7日,江苏镇江人,1951年复旦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她投身中学语文教育领域,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广泛赞誉。1978年,她荣获语文特级教师的称号,这标志着她在教育界的卓越贡献。

于漪,女,汉族,党员,1929年2月生,江苏镇江人,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1卫兴华 “人民教育家” 卫兴华,男,汉族,党员,1925年10月生,山西五台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原主任、教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文名: 于漪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江苏镇江 出生日期: 1929年2月7日 职业: 教育 特级教师 毕业院校: 复旦大学 主要成就: 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代表作品: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于漪文集》名言: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个人简介 于漪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

不确定。因为没有明确的信息表明于漪是否还活着。不过据提供的信息来看,于漪已经是一个非常高龄的人,所以即使还活着,身体状况也可能不是很好。

简介 于漪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1965年加入中国。历任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特级教师。1979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83年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

一辈子做教师 于漪什么时候说的?

本来觉得学校是“形式主义”,看完后感慨颇深,今天分享给大家,争做于漪式好老师,与诸君共勉。 于漪已是90岁的耄耋老人,有着60余年的教学生涯。

于漪文集: 1.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用思考来指挥学生,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能成为年轻的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个人简介 于漪,女,1929年2月7日出生于江苏镇江,汉族,党员,“人民教育家”获得者,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于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8月正式参加工作;1958年任教于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1965年加入中国。

于漪先生全日制本科毕业,学士学位。 于漪先生全日制本科毕业,学士学位。

于漪,女性,来自江苏镇江。1951年,她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开始了她的教育生涯。1965年,于漪加入了中国,成为一名党员。她曾担任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这一职位使她在教育领域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此外,于漪还是全国语言学会的理事,以及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

于漪的成就?

于漪,女,汉族,1929年2月7日出生,党员,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于漪老师的教学思想是以生为本、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学目标是连续性、层次性、阶段性、复杂性。

6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曾毕业于镇江中学,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如今已是耄耋之年。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2.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

于漪老师的教学观点

1、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历任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特级教师。1979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83年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

2、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

3、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论文报告

问题描述:

tongshang!!

解析:

1.思想性 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是教学改革的依据,于漪牢牢地把握着这一依据。她的全部教学改革活动。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那就是“教文育人”。于漪所上的语文课,充分地体现着“文道统一”的精神,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结合着思想教育,恰似春风化雨,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真可谓教养与教育和谐统一。于漪语文教学的思想性是很强、很突出的。

2.重学性 重教轻学是传统教学的积弊。于漪主张,教师应把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出发的立足点上来,重视对学法的研究,使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此,教师必须“目中有人”,要研究当代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3.情趣性 于漪主张,讲课要有情趣。教学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 、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才能产生实效,而效果又会促使兴趣的巩固和发展。为此,教学就须在“得”字上下功夫,学生学有所得,才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情感和趣味。

4.智能性 于漪站在培养开拓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高度,十分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只要全面地阅读于漪的教学论文,不难发现于漪全部语文教学活动中,贯穿着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于漪曾写过不少专论,诸如“谈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谈观察训练”“谈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谈把握记忆的支撑点”等等。这些论述启示我们:语文教学要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主动、活泼的学习中,逐渐成长为聪明有为的人才。

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于漪主张读写听说全面训练。她深感“重读写轻听说”教学的滞后性,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角度考虑,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是十分重视听力与说话训练的。

纵观于漪的读、写、听、说实践,可以从中寻找出另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在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培养起自学能力。

5.文学性 人的生活离不开文学。文学修养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具有的文化素质。于漪的语文教学,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这只要听听他的学生在发言时能熟练地运用古诗词,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在课堂上一首又一首地背诵古代诗词、也就可以知道于漪平时是怎样成功地向学生进行文学教育了。听于漪讲棵,读于漪文章,文学味浓是一个突出的感受。平时她的教学语言也充满了优美的文学词语,感染力很强。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中,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语文教学的效率也就必然随之提高。

6.整体性 于漪认为,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然后才能有序有效地传授知识、进行训练。教师对每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安排,既要全局在胸,又要明确每堂课、每个单元、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她引导学生遵循文道统一的规律从整体上去理解、把握课文,使学生不仅理解,把握课文写什么、怎样写,而且理会为什么这样写。学生从课堂教学中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受到思想教育。

于漪精通于教学艺术,对于一堂课怎么开头,选择什么作突破口以带起全局,怎样展开教学进程,怎样收尾,都有独创的整体设计。听她的课,所感受到的是:教学环环紧扣,节奏鲜明,抑扬顿挫,起承转合,有张有弛,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且由于她的整个教学能“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所以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标签: 教学 语文 于漪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