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出自哪里?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出自《礼记.学记》注释:“虽有嘉肴”即使有美好的菜肴。虽,即使;嘉,美好;肴,熟食为“肴”,指鱼肉之类。“弗食不知其旨也”不(亲口)尝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弗,不;旨,味道鲜美。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之:连词,与口语 的字相当。谓:外动词,向其人为言时用之。乎:语末助词,表有疑而询问者。出处: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学记》中的《虽有嘉肴》。原文节选: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旨 古义:甘美 今义:用意,目的 出自《礼记 学记》原句:"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意思是: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
原文:《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出自哪里?
释义: 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也-释义: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 此句意思就是:不知道它味道甘美; 出自两汉戴圣的《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其:它的【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5.知困,然后自强也。6.故曰:教学相长也。7.【翻译】即使有美味的菜肴,(如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全部翻译:虽有美食嘉肴,不去吃它,则不知它的滋味美得如何;虽有很好的知识学问,不去学习它们,则不知它好在什么地方。因为上面的缘故,学的人深入进去,学了以后才明白自己的不足,教的人在教他人解困的过程中,也会碰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不知其知也和其此之谓乎的其的意思分解如下: 不知其旨也的意思:不知道它的美味。其,代词,代指它 其此之谓乎的意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虽然有美味可口的食物,不吃,不知道其中的味道,虽然有道教佛学这些经典著作,不学习,也不会知晓其中的善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是什么意思?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本句意思是: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其中,“旨”是古义,指“甘美”。
【原文】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4),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6)其此之谓乎!【注释】①本节选自《学礼》。②肴:带骨头的肉。(3)旨:甘美的味道。④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5)困:不通。
出自:《虽有嘉肴》两汉·戴圣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意思是滋味美。《虽有嘉肴》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不知其旨也的旨是什么意思
“不知其旨也”的“旨”意思是甘美。
此句出自西汉时期戴圣所写的《虽有嘉肴》,此句的意思是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里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虽有嘉肴》赏析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本文多使用对举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思路清晰,文势流畅,层层递进,文气贯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虽有嘉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