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及赏析
这首《木兰花令》常被我们当做爱情诗来读,其实只要稍微下一点功夫的话,就会在道光十二年结铁网斋刻本《纳兰词》里看到词牌下边还有这样一个词题:“拟古决绝词,柬友”,也就是说,这首词是模仿古乐府的决绝词,写给一位朋友的。
《木兰花拟古绝决词谏友》作者: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通本做“雨罢”。娱园本做“语罢”。)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
纳兰性德《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词赏析
这里的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词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缠绵。汪刻本于词题“拟古决绝词”后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论,则这“闺怨”便是一种假托了,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无非借闺怨作隐约的表达罢了。
【原文】: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关于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译文如下:译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译文 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原文: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纳兰木兰花令的意思?
清·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出自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
“木兰花”原本是唐教坊曲,早期属于乐府诗,后来作为词牌格式。“拟古决绝词柬友”。柬,信也。《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拟古决绝词”,我学着写一首古代决绝词,“柬友”,送给朋友。这就说得很明白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全诗和释义是什么?
“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全诗译文:人生如果只像是第一次相遇那般,那样就不会有离别相思之苦了。轻易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就是容易变心的。想当初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山盟海誓好像还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但你又怎么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清代〕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创作背景
这首《木兰花令》模仿古乐府的决绝词,写给一位朋友的。但是一般被认为是写给女性的,抒发的是女性内心的哀怨之情。
全诗:
清代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
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创作背景:
这首《木兰花令》常被我们当做爱情诗来读,其实只要稍微下一点功夫的话,就会在道光十二年结铁网斋刻本《纳兰词》里看到词牌下边还有这样一个词题:“拟古决绝词,柬友”,也就是说,这首词是模仿古乐府的决绝词,写给一位朋友的。
赏析:
这首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
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