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译文
《点绛唇·蹴罢秋千》为李清照的早年之作。下面是我整理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代: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译文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
全词原文:《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译文: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赏析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闺思》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闺怨词。此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地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这首词是为李清照的早年作品。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李清照结识张耒、晁补之及同龄诸女友,《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点绛唇·蹴罢秋千》等词应当就是作于此年前后。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李清照的《长相思》全诗内容是什么?
李清照的《长相思》全诗内容如下;《点绛唇·长相思》 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注释】点绛唇:词牌名,因南北朝时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来。
李清照——《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种思想感情,就其内容来说,远远超过了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在李清照之前,虽然绝大多数词都是写妇女,但是,能够描绘出妇女的形象,并写出妇女的内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义的却不多。
這首詞既沒有李易安“生當為人傑……”的詠嘆,也沒有“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傷感。
关于点绛唇古诗有: 1.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 出自宋代秦观的《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2.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点绛唇晏殊赏析?
《点绛唇•花信来时》作者宋代晏几道(晏殊第七子)赏析如下: 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 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
《点绛唇·蹴罢秋千》作者是宋代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感情表达的变化 李清照前后期词都具有感情强烈奔放的特点,如前期词《点绛唇》。
《 点绛唇·蹴罢秋千 》作者 :李清照 原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注释 :蹴(cù):踩,踏。这里指荡(秋千)。 慵整:懒洋洋的收拾。 见有人来:一作“见客入来”。
《点绛唇·闺思》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选入《全宋词》,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下面一起来欣赏下!点绛唇·闺思 作者:宋·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李清照点绛唇十首?
点绛唇.闺思——宋.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感兴原文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点绛唇·闺思 [作者] 李清照 [朝代] 宋代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乾,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回原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春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赏析: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jiàn kè rù lái ,wà chǎn jīn chāi liū 。hé xiū zǒu ,yǐ mén huí shǒu ,què bǎ qīng méi xiù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的诗词及译文
点绛唇 【宋】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此词写女主人深闺愁浓,哀叹春光归去,盼望心上人归来。当属李清照年轻时的词作。这首词写作地点是在青州,时间在寒食节后。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顺便再说一下这几句话的意思:羞涩的走开,但是却在门口停住了,倚着门偷偷看来人,假装在闻着青梅的香气。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作品。 此词通篇写景,极淡远之致,而胸襟之洒落方可概见。
《点绛唇·闺思》原文翻译赏析,点绛唇·闺思全诗的意思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草 一作:芳)
【作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
【译文】: 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在这寂寞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注释】: ⑴点绛唇:词牌名。
⑵“寂寞”二句:此系对韦庄调寄《应天长》二词中有关语句的隐括和新变。
⑶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处的“人”,当与《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的“武陵人”及《满庭芳·小阁藏春》的“无人到”中的二“人”字同意,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⑷“连天”二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
【赏析】: 这首词的基本内容: 上片第一句“寂寞深闺”,写一个青年女子在自己深藏后院的闺房里,心中感到非常寂寞;第二句“柔肠一寸愁千缕”,写青年女子的愁状,一寸柔肠便有千缕愁丝,那么整个人呢?可见她的寂寞和忧愁该有多么厉害。第三四句“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写青年女子忧愁的环境:给人带来希望并让人惋惜的春天走了,又下起了催着春花凋落的雨。这一切,能不让人愁上加愁吗?这是上片的内容。
下片第一二句“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还是写青年女子的愁状。待在闺房里是“寸肠千缕愁”,只好走到闺房外面。但过去青年女子是不能随便走下闺房楼梯的,所以只能在上面依着栏杆想一想,望一望。想什么?正是那“催花雨”让她想到了“人何处?”想道了离自己而远去的意中人现在何处?,是否也在淋雨?什么时候回来?这才是青年女子真正忧愁的原因;那她望什么?望外面的风景吗?不是,是望自己的想象中的景象——意中人归来时的情景。望到了吗?没有。那望到了什么?望到了“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是啊!望到的是连到天边的无际荒草,是望不见归路——意中人归来的那条路。这就是青年女子倚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心理状态和无望结果。
以上就是这首词在四十一个字中所表达的基本意思。
这首词的结构和写作艺术手法:
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再写伤别之愁,更写盼归之愁,这样全面地、层层递进地表现了青年女子心中愁情不断累积的情状,是递进的写法。一个“雨”字,把上下两片勾联在一起;远处是无际荒草,近处是雨催花落;闺房内是愁肠寸断,闺房外是满目凄凉。多么凄美的意境!词人在这里把青年女子的“愁”的确已然写尽、写透,可谓淋漓尽致!所以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首词是“泪尽个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