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有哪些讲述魏晋南北朝历史的书?)

如愿风 古文典籍 14

有哪些讲述魏晋南北朝历史的书?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名为讲演录,实为框架书,言简意赅的历史分析框架,还原了阶层变迁、民族融合、文化汇流的历史片段。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了民族大融合,西域文化和汉族文化、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等等一系列的事情。

陈寅恪,江西修水(义宁州)人,189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少时在南京家塾接受教育,从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广泛阅读经、史、哲学典籍,奠定深厚的国学基础。他不仅对国史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大量吸取西方文化,使得他的见解在国内外学界备受推崇。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非亲笔所著,是学生后来根据笔记整理的)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元白诗笺证稿》 《小逻辑》 《柳如是别传》 《金明馆丛稿初编》 《寒柳堂集》 《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 《陈寅恪文集》 《金明馆丛稿二编》 陈寅恪是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

魏晋南北朝的史学发展状况来看,私人修史之风尤盛,史学著作众多。

曹操的三才令,标准是才,不是德;4.司马氏夺权胜利的主要原因:司马懿的坚忍阴毒;得到豪族强民的支持;寒族出身的官吏站到了司马氏一边。读这种史料丰富的历史书,感觉很费力,要慢慢消化。佩服陈寅恪,不愧是大师!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本书是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1890-1969)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由万绳楠教授根据笔记整理而成。

陈寅恪有哪些著作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这部作品聚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研究,详细解析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和文化风貌。《隋来自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他通过对唐代制度的深入探讨,揭示了隋唐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展现了他对历史连续性的深入洞察。

《世说新语》(刘义庆)、《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陈寅恪)、《悠悠南北朝》(陈羡)。

他是中国近代史学的创始人,或其中极少数人之一。--冯友兰(《怀念陈寅恪先生》)(陈先生)在司马光之后把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很混乱,但史学名家的专著也很多。

宁稼雨:《魏晋士人人格精神——<世说新语>的士人精神史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03年 李建中:《乱世苦魂——世说新语时代的人格悲剧》。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陈寅恪 著/ 万蝇楠 整理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 作品简介:本书是陈寅恪先生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由万绳南教授根据笔记整理而成。虽非陈先生原著,但较为真实地体现了其在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

求推荐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书?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热血的时代,战乱纷纭、英雄辈出,描写这个时代的书籍众多,在此,我推荐几本我看过的,还有别人推荐给我过的。

六朝一般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唐朝人许嵩在《建康实录》一书记载了这六个朝代,故而得名。

陈寅恪,一个在学术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出生在1890年的湖南长沙,他的成长历程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陈寅恪自幼便在南京家塾就读,聪明过人,小小年纪就能背诵十三经,展现出了他对经典文化的深厚理解。他广泛涉猎了经、史、哲学等领域的典籍,奠定了坚实的国学基础。

宁稼雨:《魏晋士人人格精神——<世说新语>的士人精神史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03年 李建中:《乱世苦魂——世说新语时代的人格悲剧》,东方出版社98年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03年。

冉闵究竟有没有对汉人进行保护?这种保护起了多大的作用?

这里,重申一个基本史实。 冉闵灭亡后赵。 ●上面王仲荦所述 在消灭石赵政权以后,欲驱逐各少数族的势力于赵、魏地区之外。也是灭后赵的影响之一。

历史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的变局。少数民族在中原王朝弱势之际,总是南下争雄。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非亲笔所著。

国学经典很多,泛泛去读,就是皓首穷经也未必能有大的收获。

虽然三国时期魏蜀吴鼎立,但是每个国家内部也不是那么平静,魏国国内也是豪族并立。杨联升先生《东汉的豪族》对了解魏国国内豪强的关系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本书。三国志作为三国最基本的史料,也不能绕开。陈寅恪是中古历史的权威,他的魏晋南北朝讲演录也不能错过。

王仲荦的《魏晋南北朝史》基本涵盖了每个重要的时间段的各个方面,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等都有提到,内容详细全面,读起来也比较流畅,不过因为写的比较早,有些观念现在看来可能会有一点点落后,但还是值得一读的。

陈寅恪有哪些著作

南北朝过程最简单解释

时间:从五胡乱华到隋朝建立,前后270多年,五胡乱华前接西晋(也就是三国司马氏建立的政权)

过程: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为匈奴人和鲜卑人)为统一中国北方互相残杀、并建立政权,匈奴人灭汉人(五胡乱华阶段,70年),鲜卑人灭匈奴人(北魏、北齐、北周阶段,200年),最后北周贵族杨坚(鲜卑政权里的汉人)统一全中国,政权又回到汉人手里。

实质结果:促进民族大融合、少数民族被同化,强迫各地民族不停迁移、混居,汉族人血统中融进了匈奴和鲜卑人的基因(比如杨坚、李渊等有鲜卑血统),另外少数民族统治期间,大量启用汉人(毕竟人少嘛)。

分歧:中国北方不是汉族人了,确实200多年的屠杀、混战、混居,血统早已乱了,但从遗传学来说,中国北方几千万人,掺入几万、至多几十万的少数民族血统,能有多大变化?

结论:直接原因确实是汉族人的内乱,让外族乘虚而入,但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后,文化、制度回归汉化(文明程度更高)。这也是为什么说宋元、元明、明清都被称为内战(最终被汉同化的民族),谁占领文明制高点,谁将继续同化别的民族(背靠大树好乘凉)。

陈寅恪,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

标签: 陈寅恪 演录 史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