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当上皇帝的武则天是否真的倾国倾城?
古时侯,人的人均寿命五十不到,六十六岁的老大婆拿到现在有几个还可以称得上倾国倾城?
长相:武则天面孔略显男性 洛阳龙门石窟的凤仙寺上,有个卢舍那大佛。高达十七米。它的脸就是照着武则天的脸来塑造的。这个说法是有根据的。唐高宗娶武则天进宫,对她宠爱有加。
武则天是大头、大腮帮子,略有丰腴的体态,方额广颐。史书中说武则天眼睛很大,脖子很长,长相很特色,她的身高大概在1.65左右,综合起来是个符合唐代审美标准的美人。一幅古画与文献记载足以说明,根据《旧唐书》记载,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与她相貌很是相似,而公主丰硕,方额广颐。
历史上直接形容武则天长相的就一句“奇相月偃”,可这“奇相月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美,就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些形容词一样。
武则天长啥样?古画揭秘真容,珠圆玉润身高1米67,堪称绝代佳人
武则天给自己留下一块潇洒的无字碑,想必就是任由后人评说的意味,这位女皇不会在意任何抹黑她的声音,因为支持她的人太多了。很多人好奇,这位千古一帝究竟长什么样子,早年,太宗认为她长相妩媚,因而赐名武媚,俗称武媚娘。
武则天真实的长相就是有一点胖胖的,但是体态很圆润,五官看起来也非常的端正,确实是一个大美人。
每个人有优点也会有缺点,什么身份的人都一样。武则天作为皇帝,历来的评价有好有坏。 不过,个人觉得,要说她是极优秀的皇帝,似乎还没到那个份上。
史书记载是如此。关于武则天的长相,史书原文记载是“宽额广颐”,也就是额头很宽很高。下巴很丰满,类似国字脸,据此描述的确属于大脸盘。《唐后行从图》中的武则天 PS:每个朝代审美不同,唐朝盛行的是以肥为美,武则天以大脸盘入宫并不奇怪。
你觉得历史上的武媚娘长什么样?
武则天方额头,长四方脸,长相比较端庄、富态,丰满、妩媚、秀丽,还会有一种特殊气质,是有点男相的女人。这与唐时女人以胖为美,崇尚阳刚大方,苗条、阴柔不受青睐的审美标准,倒是十分相符的。
现代大学者郭沫若先生生前便曾对武则天的长相产生过浓厚兴趣。郭曾考证,认为张萱的《唐后行从图》中的那个长得丰满的“唐后”就是武则天。
武则天的原来的影像已经不复存在,被淹没在历史长河当中,武则天的容貌应该是这样的,他的容貌端庄而端庄,他的眼睛是清澈透明,反复倾注着无穷的智慧。
武则天死后与丈夫李治合葬于乾陵,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
比起慈溪暗通款曲,武则天更放得开—— 【姿容靓丽 十四岁被选入宫,做了唐太宗的才人,即幼妾。 其他许多描述可证实,她好文史,有姿色,擅风情。
武则天的真容长啥样?在这两地能见到!
虽然从古画和史书中,都能窥见武则天的长相。但最直接的恐怕还得是塑像,现存武则天真容塑像的有两处。中年时期的武则天真容塑像 洛阳龙门石窟的代表作品是卢舍那大佛,便是根据武则天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佛像。
有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两人,一位是韩国夫人武顺(史书称武顺为其姐,《武顺墓志》称其妹),另一位是郭夫人。武则天对唐朝的贡献:打击门阀贵族:武则天执政后将贵族赶出权利中心,打击贵族保守势力。
武则天是事迹繁杂、角色多变、且性格极其复杂的一位历史人物,故在她的身上笼罩着层层疑云。
五幅,目前存世的很可能是宋朝时临摹的。“龙睛凤颈”,是说武则天是大眼睛,细脖子,按曹植《洛神赋》的说法,武则天脖子生得“延颈秀项”,肤质不错。“方额广颐”,是说武则天大脑门,鹅蛋脸。因此,武则天不会是瓜子脸美女,而是方额头长四方脸,长相比较端庄、富态,还会有一种特殊气质。
武则天的容貌?
我肯定知道不了,应该不错《资治通鉴》载:武后之女“太平公主方额广颐,多权略,太后以为类己”。“方额广颐”是在面貌上的相似,正是唐人所崇尚的美人型。
大家好,我是诗涵果果。 说起武则天,我想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中国第一位女皇帝,鼎鼎有名!
武则天虽然在体型上是比较富态的,但是有身为女皇帝的端庄,整体来看是强势又明艳的状态,因为在相貌上有一点男相,所以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其次,武则天之所以能够得到李世民的宠爱,相貌一定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是武则天非常坚韧和刚强的性格,应该是吸引李世民宠爱的主要原因。
武则天有二个丈夫。 唐高宗李治。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即唐高宗(649至683年在位),祖籍陇西成纪,628年出生于长安。
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唐太宗时期的武则天和李世民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和认知!
武则天死时出现了日食和闪电。历史记载中记载了武则天去世时出现了日食和闪电的天象,这些天象也在当时被人们认为是上天对武则天死亡的预示。
窥探历史真相: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传奇一生
1、武则天的一生 武则天,名祝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生于唐武德七年(623年),卒子唐神龙元年(705年),享年82岁。67岁登基称帝,在位15年。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拜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争宠,互相谗毁。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为皇后。
王皇后被废不久,即与萧淑妃同被则天害死。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自显庆末年起,乘高宗体弱多病之机,遂专国柄,威势日重。上元元年(674),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宫中称为“二圣”。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二月,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则天于天授元年(690)称帝,国号周。废睿宗为皇嗣,改东都洛阳为神都。退位后,唐中宗李显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后”。从此,“则天”二字逐渐代替其名,传至今日,人们都称之为武则天。
2、出身官宦之家 武则天是武氏家族在文水县的第八代子孙。北魏时,她的祖先武洽官封五兵尚书、晋阳公,食邑于文水,赐田50顷。这块封邑大约占据着南徐至北徐两村之地。在这块土地上至今仍留有和武氏家族有关的古迹,如则天庙、武家山、武家廓、泌水河、神福泉、武辕城等。其父武士κ翘聘咦李渊的开国功臣,历任井钺将军右厢卫、工部尚书,封应国公。
在唐太宗朝,历任豫州都督、利州都督、荆州大都督。贞观九年(635年),卒于荆州大都督任上,享年59岁。其母杨氏,是隋朝宗室宰相杨达之女,自幼笃信佛教,受戒立志事佛,有很高的文化素养,42岁嫁武士ξ继室妻子,生有三女,武则天是其次女。武则天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之家。
武则天幼年是都督府千金,后来是圣神皇帝,关于她的事迹被人们传为神话故事的很多,如袁天罡相面的传说,至今,四川广元还留有望云铺的地名。相传,唐代火井令袁天罡回京,走到朝天关山上看见利州方向有王气,又往西南走了15里到望云铺,见利州上空祥云累累,说:“王气至。”武土μ说他善长相面,便邀至府上。当时武则天尚在强褓怀中,穿男孩服装,袁天罡看后说:“龙瞳风颈,富贵之极。”又反复细看说:“若是女当为天子。”又如正月二十三日妇女游河湾,是四川广元一年一度的民间例会,相传这天是武则天的生日。还有则天婆婆梳妆楼、则天坝等遗迹与传说。
3、从才人到皇后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受召入宫。临别时,母亲杨氏伤心恸哭,武则天却泰然处之,安慰母亲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夫?”由此小事已可看出武则天从小即见识非凡。
武则天入宫之初被册封为才人,但10多年过去了,武则天既无子女也没有被提升,可见她在当时的处境并不十分理想。然而,武则天却时时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政治抱负。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匹烈马,名号“狮子骢”,没有人能够驯服,唐太宗为此叹息不已。当时武则天侍侯在侧,她勇敢地提出驯马的要求,说:“妾能驭之,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马供人骑,若不能驯服要它何用。”
唐太宗听了夸奖她的胆略。这也正是日后武则天的一条驭政之道。之后,她逐渐与太子李治志趣相投,关系密切。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按当时宫廷常规,武则天出家为尼。两年的尼姑生活使她全面地回顾了宫廷生活的富贵与艰险,在政治上日趋成熟。
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则天再次回到自己生活过的唐朝皇官。这是她与唐高宗李治的共同要求,同时还有着另一层复杂的背景,这就是王皇后在宫中受到萧淑妃争宠的困扰,迫切希望借武则天回宫来离间皇帝对萧淑妃的宠爱之情。武则天回宫之初,也只是宫女身份,安排王皇后身边。武则天出于政治上的要求,聪明乖巧,“卑词曲体以事后”,王皇后“数称其美于上”。
永徽三年(652年),武则天生了长子李弘,给自己带来了晋升的希望,也给王皇后增加了一层忧虑。本来武则天就与唐高宗志趣相投,皇帝对她的恩宠日益增多,使王皇后大为吃醋。永徽五年(654年)三月,武则天被册封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与淑纪,成为后宫的第三号人物。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王皇后密于母柳氏求巫祝厌胜(即请巫师作法咒诅他人),事发,唐高宗大怒,断令柳氏不得人宫,舅柳(特殊字)罢知政事。十月十三日,唐高宗下诏:“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鸠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一并除名流放岭南。亡父王仁佑追夺告身。”连贬出京城的柳(特殊字)也因潜通宫掖,谋行鸠毒处以死罪。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九日,唐高宗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登上皇后宝座,是武则天一生成败的关键环节,她的政治生涯也由此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