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是谁的诗?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是陈子昂《感遇·其二》中的诗句。作品简介 前四句赞美在幽静孤独的环境中,香兰和杜若的秀丽风采:“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秀丽芬芳的香兰和杜若,生长在春天与夏天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它们蓊蓊郁郁地,生长得非常茂盛。“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还不知道:陈子昂的《感遇(其二)》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此诗流露出诗人仕途不得志,空有满腔抱负却难遇伯乐的苦楚心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感遇(其二)【原文】兰若 ① 生春夏,芊蔚 ② 何青青 ③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秋风生。
感遇·其一 唐·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唐张九龄《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二唐·陈子昂 感遇(其二)
陈子昂,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以其质朴苍劲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一股力量。他的《感遇》系列诗作,如这篇《其二》,不仅是对个人身世的感慨,更是对时政的深刻洞察。在诗中,他以香兰杜若为象征,寄托了对抱负无法施展的无奈和对美好愿望难以实现的叹息。
这首诗当是归隐后的作品。再过两年,陈子昂就被县令段简害死在狱中。弄清了诗人的身世和遭遇,我们对于这首诗深沉的寄托就能了然了。诗人是以具有美好素质的兰若,来比喻自己忧国忧民的美好品质的。可是,尽管兰若如此美好,却“幽独空林色”,只能空自在林中自开自谢,并无人欣赏。
《感遇·其二》是唐朝陈子昂创作的古诗作品。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 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 芳意竟何成!本篇是陈子昂所写的以感慨身世及时政为主旨的三十八首《感遇》诗中的第二首,诗中以香兰杜若自喻,托物感怀,寄意深远。
他是唐朝诗歌革新的先驱,今存《陈伯玉集》。题解 《感遇》是陈子昂所写的以感慨身世及时政为主旨的组诗,共三十八首,本篇为其中的第二首。诗中以香兰杜若自喻,托物感怀,寄意深远,透露出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抒发了芳华易逝、时不我待的感慨。句解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藿藜典故?
历史典故 > 藜藿 ①指粗劣的饭菜。三国魏曹植《七启》:“予甘藜藿,未暇此食也。” ②借指老百姓。唐陈子昂《感遇》诗之二九: “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
出自宋·黄庭坚·题落星寺四首 蜻蛉游天地,与世本无患。 出自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蜻蛉草际飞。
《兰花·感遇(其二)》咏兰花诗鉴赏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这是一首托物寓意诗,为陈子昂所写的感遇组诗中的第二首,当作于诗人去官归田之后。
有关芊蓁字的古诗有: 1.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出自唐代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 2.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
感遇其二陈子昂原文及翻译具体如下:原文如下:微月生西海。悠悠上天涯。象纬凌簿霜。狮星临不夜。歌郑与苏门。佳丽同广居。娇女并中海。金堂及上路。宝轩联华衡。嗤彼昌容与。表世将婴婴。厉矣西山作。瞻情忍自沈。伊人虽云远。惠问终日归。命已时世异。婉娈思依依。
原文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 陈子昂 〔唐代〕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译文 兰草杜若生长在春夏时节,茎叶茂盛多么美好青葱。幽雅孤高独擅林中美色,红花下垂着覆盖了紫色的株茎。白天慢慢变短,袅袅的秋风已悄悄来临。
《感遇》,是陈子昂所写的以感慨身世及时政为主旨的组诗,共三十八首,本篇为其中的第二首。诗中以兰若自比,寄托了个人的身世之感。陈子昂颇有政治才干,但屡受排挤压抑,报国无门,四十一岁为射洪县令段简所害。这正象秀美幽独的兰若,在风刀霜剑的摧残下枯萎凋谢了。
唐代陈子昂所作的三十八首《感遇诗》.《感遇诗》三十八首,全是五言古诗体,有四韵的,有六韵的,有八韵的,字数不等.它们的内容。
陈子昂。 陈子昂所写的以感慨身世及时政为主旨的组诗,共三十八首,本篇为其中的第二首。诗中以兰若自比,寄托了个人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扛一动物)
【狗狗】这么美的诗,实不忍猜这个答案,这诗原出自陈子昂《感遇其二》感遇(其二)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隐寓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报国无门、理想破灭的忧伤.。
陈子昂字号:伯玉,称号:诗骨。 陈子昂 唐代文学家、诗人 作品《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659年——700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螟蛉轻二豪,一马齐万物。 出自宋·欧阳修·新营小斋凿地炉辄成五言三十七韵 螟蛉蜾蠃但痴坐,夜寒南北斗垂天。
感遇·其二,唐朝张九龄所写的抒情唐诗。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桃李媚时,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别。同名感遇(其二),唐陈子昂所写。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六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六 [作者] 陈子昂 [朝代] 唐代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
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沈冥?
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
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六》注释 ⑴“吾观”两句:古人认为龙是至阳之精,变化无常。 ⑵冥密:阴暗壅塞。 ⑶元化:造化。并:合。 ⑷象识:一作“蒙识”。沈冥:一作“沦冥”。 ⑸丹经:指道家求仙之术。 ⑹昆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瑶树:仙境中的玉树。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六》作者陈子昂简介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
陈子昂的其它作品 ○ 登幽州台歌
○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 岘山怀古
○ 度荆门望楚
○ 燕昭王
○ 陈子昂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