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大致意思是什么?
“芭蕉不展丁香结”,是引用李商隐《代赠》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里的一句。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同向春风:芭蕉和丁香一同对着黄昏清冷的春风(诗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意思:蕉心未展丁香也是含苞未放,它们一同向着春风各自忧愁。体现了一对有情人不能相见的愁苦。句中,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发愁苦闷。
出自唐代李商隐《代赠》,原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译文: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愁苦。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
“芭蕉不展丁香结”意思是蕉心紧裹未展,丁香也郁结未解;“丁香空结雨中愁”意思是雨中的丁香花让人想起凝结的忧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代赠二首》其一,原文为: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出自唐代李商隐的《代赠二首》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全诗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结未解。 出处:唐·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原文是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意思是:芭蕉的交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句诗的意思是:芭蕉的蕉心还未展开,丁香的花蕾还未绽出。它们面向傍晚的春风,各有无限的哀愁。体现了一对有情人不能相见的愁苦。【出处】唐代诗人李商隐著作《代赠二首·其一》【原文】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这句诗的意思是: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依然含苞;两个相爱的人身处异地,都因春风拂起了内心的离别愁闷。出处:唐·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原诗: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句诗的意思是:芭蕉的蕉心还未展开,丁香的花蕾还未绽出。它们面向傍晚的春风,各有无限的哀愁。出处:《代赠二首》 李商隐 〔唐代〕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出自李商隐的《代赠》,全诗如下: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译文: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玉梯横断,天上一弯新月洒下淡淡的清辉。
意思:蕉心没有展开丁香也郁结未解。 出自:唐 李商隐《代赠二首 其一》 原诗:代赠二首 其一唐代: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中钩。
丁香花又名“百结”,呈十字结状。仿佛是一个结,系住人的愁思而不得脱。这里是以其来喻“心结”、“愁结”,将惆怅郁结于千钱情结之中。
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 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全文如下:
代赠二首唐 · 李商隐
其一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其二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译文
第一首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蕉心未展丁香也是含苞未放,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第二首日出东南方照耀高楼,楼上心怀离愁的人唱着《石洲》。纵然眉黛像春山、春山如眉黛,也不知承受得多少忧愁?
注释
玉梯横绝:华美的楼梯横断,无由得上。芭蕉不展:蕉心紧裹未展。丁香结:丁香花花骨朵的含苞欲放状,这里也暗喻愁思。石洲:见《乐府诗集》,为思妇怀远之作。总:纵使。眉黛(dài):黛眉。古时妇女好以青黑色的颜料画眉。
作品简介
《代赠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此诗是代友人赠所思之作,两首全以对面写来拟想所思女子日暮愁思情景。第一首所写是黄昏时女主人公远望的百无聊赖,并写俯视楼下庭院所见景物,更增离愁;第二首则写女主人公晨间登楼时的无限愁情。这两首诗景与情、物与人融为一体,“比”与“兴”融为一体,精心结构而又毫无造作,是这两首诗的成功之处。两首诗意境优美,含蕴无穷。
作品赏析
第一首写的是黄昏的离愁。以一女子的口吻,写她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绪。诗中所写的时间是春日的黄昏。诗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衬托出她的内心感情。一、二两句,“楼上黄昏”就点明了时间、地点。接下“欲望休”三字则维妙逼肖地描摹出女子的行动:她举步走到楼头,想去望望远处,却又凄然而止。这里,不仅使读者看到了女子的姿态,而且也透露出她那无奈作罢的神情。她想去望她的情人,但又欲望还休,此诗的“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隔,无法相会。此连上句,是说女子渴望见到情人,因此想去眺望;但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只得止步。欲望还休,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写得巧妙逼真。“月如钩”一本作“月中钩”,意同。它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
三、四句仍然通过写景来进一步揭示女子的内心感情。第二句缺月如钩是女子抬头所见远处天上之景;这两句则是女子低头所见近处地上景色。高下远近,错落有致。这里的芭蕉,是蕉心还未展开的芭蕉,这里的丁香,也不是花瓣盛展的丁香,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边。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物之愁,兴起、加深了人之愁,是“兴”;物之愁,亦即人之愁,又是“比”。芭蕉丁香既是诗人的精心安排,同时又是即目所见,随手拈来,显得格外自然。
第二首则写女主人公晨间登楼时的无限愁情。第一句是化用古代乐府诗句,此句未写人,但已有人在内,人们可以想到女主人公迎着日出正凭楼愁立,第二句具体写离愁别恨满怀的女主人公悲愁地唱着怨歌,两句情景如画,人物神情鲜活可见。
三、四二句也是名句,着眼于写女主人公的愁眉不展。形容女主人公的眉毛如同青山,本是以青山形状比喻眉的形状,以状愁眉不展郁结难解之态,并非女主人公有意为之。但诗人写成女主人公有意而为,即有意用青黛描眉作青山状,下句又由青山生发反跌出新意,就使诗意曲折婉转,意味深长。这位离人即使把眉画成青山也难容下几多愁绪。愁眉郁结难开变成了青山般的眉也容不下愁,这种新巧的比况就把抽象的无尽的愁情离绪具象化鲜活化,堪称巧思。青山扫扫的巧思,也不是生硬造作。而全是出之自然,由高楼远望,立即可见到青山,这青山之形酷似女主人公之眉,诗人涉笔成趣,经过巧妙联想遂融铸出此咏愁的名句。景与情、物与人融为一体,“比”与“兴”融为一体,精心结构而又毫无造作,是这两首诗的成功之处。特别是“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两句,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诗话类编》就把第一首特别标举出来,深受赞赏。
创作背景
代赠是指代人写作赠人之诗,也可能是诗人故意这样标题,并非真有代拟对象,因这类诗多写相思之情。这两首诗未编年,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公元813年-公元858年),字义山,号玉溪(音xī)生(一说为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唐代诗人杜牧合称“小李杜”。
李商隐著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还有《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较为出名的诗有《锦瑟》《夜雨寄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