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教案(王维使至塞上翻译 ?)

花落相思尽 诗词教学 17

古诗的教案

教学设想:1.《归园田居》和《游山西村》都是描写农家村居生活,《使至塞上》和《渡荆门送别》都通过画面展示不同空间内景物的风貌,可打乱课文的原顺序,把它们分成两组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朗读体味诗的语言美,通过联想与想象领会诗的意境美,通过讨论加深对诗的印象。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作业 1.《使至塞上》写的是什么情景?(抓住“边塞风光”即可)2.诗中的“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学生说出类似“孤寂”、“荒凉”、“消沉”等即可。

李贺:《雁门太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四首教案

学习《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 王维导入新课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 *** 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王维是有一丝的孤寂,并且我认为更多的是对战争的反对。是哀叹人民。并非只是抱怨自己的被排挤。 你是老师吗?怎么需要教案?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问题描述:教案一起!!!解析:使至塞上 整体把握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王维《使至塞上》,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理解诗的内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 导入新课,出示目标(1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品读一首诗歌——《使至塞上》,希望在这堂课上,大家能学的轻松,学的投入,收获多多,喜悦多多。 首先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吧: 1,理解内容。 2,赏析语言。 3,体会情感。 带着这三个目标,我们开始这节课的诗歌之旅。

六年级文言文两则课标要求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岑参:《白雪歌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陆游:《十一月四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词也是描写边塞生活的。

《使至塞上》是唐朝大诗人王维写的一首五言律诗,如今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是第三册第25课《诗五首》中的第一首。开元二十五年,也即公元737年,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这首诗写的就是他这次出使的情景。

王维 使至塞上 翻译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诗文注释]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单车:形容轻骑简从。问边:慰问边士。属国:秦汉时官名典属国的简称,诗中指作者本人。当时作者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慰得胜将士。

旧知导入:(1)我们之前学习过唐代诗人王维的边塞诗《使至塞上》,有一位诗人被称为唐代诗坛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他就是李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作品《雁门太守行》;(2)解题“行”“雁门关”。 诵读赏析 (一)初读,感受诗韵美: 1.明确朗读的三个层次,读准字音读顺语句和读出抑扬顿挫。

(其三)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游山西村 八年级下册 21 与朱元思书 22 五柳先生传 23 马说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25 诗词曲五首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赤壁 3.过零丁洋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山坡羊潼关怀古 26 小石潭记 27 岳阳楼记 28 醉翁亭记 29 满井游记 30 诗五首 1.饮酒。

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我们这样划分节奏:“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五言诗的划分)。

初三上册语文《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

导语;《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下面是其公开课教案,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时 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单介绍唐诗的类型

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

2、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简介背景

1.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王维是怎样的一个人?(之后提问)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2.谈谈创作背景和意境情感

开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三、课文赏析

1.让一学生朗读,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由此导入讲解全诗。

2.“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讲解: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翻译:我只身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讲解: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提问(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提供的答案:“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提问(2):说说这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供的答案: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让学生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沙漠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醒目, “直”字,使景物一下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

5、“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这里“在燕然”是不是说都护真的在燕然山呢?

提供参考:这是引用典故,汉朝的窦宪在燕然山打仗胜利后在石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6、谈谈本文的情感变化(本环节由学生自由发挥,点拨:“抑郁到慷慨”)

四、画诗

通过你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理解,用简笔画把此景画出来。

五、写诗

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你画的内容写下来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1、背诵这首诗。

2、收集三句以上写有关大漠的诗词。

选做题:把这首诗改写一篇散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