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岳阳楼的思想感情(杜甫的《登岳阳楼》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流星划过sky 诗词教学 18

石壕吏 又呈吴郎 登岳阳楼 分别表达作者什么心情和道理~?

回石壕吏:诗人对老百姓的同情,对官吏的痛恨。 又呈吴郎:不管自己多艰苦都热心帮助他人的思想。 登岳阳楼:对前途茫然,担心国家,忧国忧民之情。

昔闻洞庭水,-------言水之大也。“洞庭春尽水如天”。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今上岳阳楼。--------天下名楼,人文荟萃。

《登岳阳楼》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以下几种情感:家国之忧:诗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想到兵荒马乱的战场,不禁涕泪交流。这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战争的悲愤。

登岳阳楼的主题:抒发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难酬的感慨。《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杜甫的《登岳阳楼》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昔闻洞庭水,-------言水之大也.“洞庭春尽水如天”.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今上岳阳楼.--------天下名楼,人文荟萃.吴楚东南坼。

思想感情: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

“凭轩涕泗流” 一句中,则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

《登岳阳楼》通过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唐代杜甫《登岳阳楼》,原文为: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凭轩涕泗流” 一句中,则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无可奈何!

《登岳阳楼》这首诗篇幅虽短但气魄非常雄大,它把湖山之胜与诗人心中家国多难的悲哀结合起来抒写,表达了诗人因湖山之景而触动身世之悲。

杜甫的《登岳阳楼》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赏析】《登岳阳楼》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表达了诗人虽然自己身世坎坷,但不忘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了对风雨飘摇中的大唐王朝深深的忧虑。

情感有别:杜甫的《登岳阳楼》表现的是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之情。

据史料记载,杜甫晚年曾由四川乘舟进入洞庭,流落寄居在岳州。当时,杜甫已穷困潦倒,家贫如洗,只有一叶孤舟伴随着他孤独一身漂流江湖。杜甫来到岳阳后,登上岳阳楼,百感交集写下了许多首感人的诗篇。

洞庭湖,岳阳楼,天地,孤舟,战马等。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登岳阳楼中涕泗流包含了作者那些心情

1、自身漂泊不定的悲凉

《登岳阳楼》写于杜甫晚年,此时的他居无定所,饱受流离之苦,在这首诗中,也通过景物“洞庭”到“岳阳楼”的变迁,表现出了作者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一生蹉跎的悲凉之感。

2、感怀时事的忧虑

《登岳阳楼》的尾联借对“戎马”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关怀,对生民的忧虑与担忧,表现了诗人虽老病孤身,却心怀天下的情怀。

杜甫的《登岳阳楼》抒发了诗人由衷的礼赞,不过诗人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诗文如下: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在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首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凭轩涕泗流” 一句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无可奈何。

登岳阳楼

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早早就闻知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观看。

吴楚被大部分为东南两地,浩荡的水波吞吐昼夜不息。

亲朋好友个个都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仿佛一叶孤舟。

北边的关山战火不曾停息,我扶窗远眺不禁涕泪交流。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标签: 岳阳楼 诗人 杜甫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