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爷的传说(灶王爷的传说故事)

柠檬花盛开 古诗鉴赏 19

灶王爷的传说故事

传说一:在古代,有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以盘锅台为生,技艺高超,远近闻名,被尊称为“张灶王”。他常在为人家垒灶时,解决家庭纠纷,因此深受邻里敬重。张灶王七十岁高龄离世,恰逢腊月二十三日。

灶 王 爷 的 传 说 传说一: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

? ? ? 要讲灶王爷的传说,其中祭祀我们不得不提。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们饮食,赐于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的职责,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灶神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总计之后再向玉皇上帝报告。

灶王爷又称灶神、灶君、灶君司命、灶神星君,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位尊神为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因而受到崇拜。

此后,家家户户开始在灶台贴上灶王像,祭灶风俗逐渐流传开来。传说二:玉皇大帝的小女儿被人间真挚的爱情所吸引,决定留在人间与一位烧火帮灶的小伙子共同生活。玉帝发现后,将她打下凡间,但王母娘娘求情,最终玉帝给了小伙子灶王职位。人们因此称他为“灶王爷”,而玉帝的小女儿则被称为“灶王奶奶”。

灶王爷姓张名单,又名隗,字子郭。灶王爷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神、灶公、灶君等。自人类脱离茹毛饮血、发明火食之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灶就逐渐与人生活密切相关,祭灶也因此成为民间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过年了,有哪些关于年兽的神话传说呢?

《绝地求生-刺激战场》游戏中,别出心裁退出了由特种兵制服年兽的模式。如果你收到一封邀请函,就可以投入制服年兽的战役中来。

灶神也被称为灶君、灶王爷,是主管千家万户炉灶之事的神仙。一家人吃饭问题都都归他老人家掌管,所以备受人们崇敬。

修改病句 (1)全场观众的眼神一下子集中到主席台上。

传说杨柳青年画“画一年鼓一张”,也就是每年都会有一张年画上的东东会变活,所以人称“鼓画”。

灶王爷与玉皇大帝的关系源自民间传说,其中一个典故讲述了灶王爷成为玉皇大帝的女婿的故事。2. 故事中,玉皇大帝派遣王母娘娘下凡视察民情,其小女儿随行。这位小女儿被凡间的真情所打动,决定与一名烧火帮灶的平民相爱。3. 玉皇大帝得知后,对女儿的选择感到愤怒,将她贬下凡间,并禁止她返回天庭。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有些地方是腊月二十四)是我国民间的祭灶节,也称小年。祭灶风俗始于周代。

灶王爷的传说有哪些?

关于灶王爷的来历,有一个说法是:一位神仙幻变的民女将他掴到锅台上,变成"灶王",只能看人家吃美食。灶神姓张名单,册悄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2. 灶王爷的来历第一种说法: 《酉阳杂俎·诺皋记》云,灶神姓张名单,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其妻小字卿忌。

传说,古时候有个青年姓张,不学好,辜负了心上人郭丁香(怎么个辜负法您自由想象)。后来张单穷困潦倒,又再次遇到郭丁香。没想到,本该对负心汉落井下石的郭姑娘居然原谅了他!这一来,张单的浪子心灵受到极度震撼,羞愧难当,就一头跳进灶里殉了道德感,成为灶王爷了。郭丁香呢,就成了灶王奶奶。

真实的 灶王爷的真实来历如下:从前有一个张郎,不好好耕作,出门去做生意。 家里全部由妻子丁香操持。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而在年之前还有一个小年。

灶神 灶神在道教中的名头是“九天东厨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祭灶的历史久远,古代社会从宫廷、官绅之家到民间都把送、迎灶神仪式办的热闹隆重。

灶神在民间又被称为灶王爷,传说是上天委派到家庭的钦差。在每一个汉族家庭,老人家被奉为“一家之主”。他和夫人灶奶奶都被供奉在主房天地全神牌位的一边。每年春节五更(初一五更回),灶王爷就回来履行“一家之主”职责了(下世保平安),每年如此。所以,初一五更前必须静悄悄起床,下饺子。

福建人吃完年夜饭,父母为什么要用卫生纸替小孩抹嘴?

#丁酉新春# 福州早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君之前,福州人便开始为新年而忙碌。

灶王,亦称“灶神”、“灶君”、“灶君老爷”、“老灶爷”,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掌管家庭饮食的神祇。在民间,人们对灶王的信仰十分普遍,通常会在炉灶上方供奉灶王像。根据《事物原会》的记载,黄帝创建了灶台,死后便成为了灶神。《淮南子·泛宏渗论篇》中提到,炎帝掌握了火的力量,最终成为了灶神。

灶王爷叫张单。酉阳杂俎·诺皋记》记载,灶王爷名叫张单,妻子丁香孝顺公婆,一家人其乐融融。后来张单经商发了财,移情别恋妓女海棠,便回家休了丁香。娶进门的海棠好吃懒做,还不小心烧光了家产,丢下张单改嫁他人。张单只好流浪乞讨,腊月廿三,他无意中讨饭到丁香家。

说法五:清官封神 相传灶神是清官苏吉利,因百姓供奉而成神。在电视剧《木兰新编》中,苏清官被描绘成一个搞笑角色。说法六:灶马、蟑螂 还有一种说法,灶王其实是一种昆虫,名为灶马(学名突灶螽),也有人说是蟑螂。名作家汪曾祺在介绍江苏民风时,还提到灶王爷的坐骑是红蜻蜓,也有骑纸马的传说。

关于灶王爷的名字基本有两种说法:唐李贤注引《杂五行书》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旧时每当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我国绝大多数人家都要祭灶王爷。 民间传说,每家灶头都有一位灶王爷。

传说中的灶神是什么

在春节习俗中有祭灶的习俗,因为传说灶神是从上一年除夕一直到今年腊月二十二日在家里庇护家人,到腊月二十三日这天灶神要到天庭去汇报这一家的情况,进行善恶裁定,来年将实施赏罚。灶神对家中的关系着一年的福祸,所有腊月二十三日要进行祭灶仪式,恭送灶神去到天庭。

祭灶这一民俗活动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相关的传说有三个,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祭灶节的相关传说。

灶王爷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一尊神灵,被认为是经商、做生意、守护家庭等方面的守护神,尤其在中国农村地区有着广泛的信仰。灶王爷的传说中,虔诚是代表一种信仰、敬畏和感恩之情。按照传说,灶王爷是一位曾经是凡人的炊事员。因为他为人诚实守信、努力工作、善良热心,死后被封为灶王爷。

民间对灶王爷的故事颇多。一则流传广泛的民谣描述灶王爷姓张,形象是“摇摇摆摆下了乡。白天吃的油盐饭,晚上喝的烂面汤。岁末上天言好事,年初下界降吉祥。”这反映了灶王爷与张单休妻的传说有关。

二月二,龙抬头,霹雳神带着玉皇大帝的旨意到谭家问罪。然而,看到谭家的缸里盛的是清水,立即回天廷报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传唤灶王爷,要治他虚报假情的罪。灶王爷大喊冤枉。霹雳神经过调查,才知道是土地爷搞的鬼,于是摧毁了土地庙。

灶王爷的故事

灶王爷的故事5篇

灶王爷的故事1   据传“灶王”原是浪荡公子张万仓,外号张腊月。其原配丁香女勤俭贤惠、美丽善良,由于张腊月喜新厌旧,后门休出丁香女,前门娶来王海棠。不几年家底被挥霍净光,张腊月后悔莫及哭瞎了眼,便沿街乞讨。有一年腊月二十三,他讨饭到了丁香家,丁香女看到张腊月可怜,便不记前仇,让仆人把他请进来给他一碗龙须面吃。当他得知这是前妻丁香家时,羞愧难当便一头掸死在锅台上,从此贤惠的丁香女便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祭祀他于锅台上,传来传去,便把张腊月传为“灶王”,民间也传下了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张贴“灶王”的习俗。

灶王爷的故事2   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在民间还有另一种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中原大地有个张生,娶妻郭丁香。郭丁香长得眉清目秀,貌若天仙,性情温顺,吃斋念佛,乐善好施,人人羡慕张生有个贤惠的妻子,夫妻二人感情深焉。郭丁香不但貌美,而且持家有方。她种棉,防线,织布;种桑,养蚕,织锦,起五更睡半夜,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家业很快兴旺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张生家中存粮大囤满、小囤流,金银财宝不计其数,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幸福美满,人人羡慕。

  谁知张家富裕后,张生忘本,贪图享乐,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更喜沾花惹草,喜新厌旧,不久以郭丁香不育为名,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媳妇李海棠。李海棠虽说人长得漂亮,可是为人奸诈,好吃懒做,过门不久,妒忌丁香,经常无事生非,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后来海棠硬逼着张生把丁香休了。

  郭丁香含泪离开张家,来到荒郊野外,她口中念念有词:我的鸡跟我飞,我的狗跟我走。于是家中鸡狗随之而来。接着她又念道:屋里粮食跟我走,金银财宝随我来。从此郭丁香在这里安家落户,不久又重新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

  自从张生休了郭丁香,他和海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整日吃喝玩乐,不到两年光景,把个万贯家产全部卖光。张生和海棠走投无路,只得沿街乞讨。

  在一个风雪交加、北风凛冽的日子,张生行乞来到一家门前,这时他已饿得行走困难,站立不稳。这家丫环红红看他实在可怜,就把他扶进厨房,拿来美味佳肴,让他饱饱地吃了一顿。张生听丫环不住口地夸奖她家女主人智慧善良,乐善好施,可惜命运不佳,直到现在还是孤苦伶仃一人。张生十分敬慕这位女主人,真想面谢这位贵夫人。

  恰在这时,贵夫人来到院子里,丫环忙告诉张生说:你看,我家夫人来了。张生见了这位贵夫人,头戴金冠,身穿华丽衣衫,面目和善,忙叩头施礼,口中一连声地叫道:大娘,大娘,谢谢您的救命之恩!

  贵夫人听了,怒目喝道:柳条子穿鱼你瞎双眼,见了贤妻喊大娘!

  这时张生抬头细看,站在面前的原来是两年前自己抛弃的妻子郭丁香。他羞愧难言,无地自容无,可是躲又无处躲,藏又无地藏,最后只好钻进灶膛里。郭丁香见了,急忙跟了过去,来到灶房,急忙把他拉出来。可怜张生已活活烧死。善良的丁香看到此情此景,悲愤交加,痛不欲生。她厚葬张生后,抑郁寡欢,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后,考虑到郭丁香生前为人,封郭丁香为灶婆,又念及张生能知错认错,封张生为灶王,专管人间、天上传递消息。

  自从张生当了灶王爷,每年除夕来到人间,收集各家的善事恶行,于腊月二十三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据此玉皇大帝扬善惩恶,以保天下太平。

  百姓得知张生当了灶王,想起他的生前为人,敬畏交加,担心他在玉皇大帝面前拨弄是非,于是在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时,一边磕头施礼,一边唠叨:灶王爷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且向他嘴里塞糖,还在嘴边摸糖,希望他说话甜甜的,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要胡言乱语。

  灶王爷深知民间疾苦,状告三尸神在人间为非作歹,并且告诫各家各户从腊月二十三日到除夕,打扫庭院,才使三尸神的阴谋没能得逞。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天上人间诸神中,唯有灶王爷最具人性,体贴民情,因此历来受到全国百姓的敬仰,每年腊月二十三送灶王,除夕之夜迎灶王,年年如此,乐此不疲。

灶王爷的故事3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是个送灶的日子,过去这个时候,人们都要请灶王爷吃麦芽糖,还让他转送一些给玉帝吃。可如今没人给他俩送糖了。玉帝吃不到糖,挺不高兴,就把灶王爷招来,责问他;“过去每年这一天,你都献给我麦芽糖,可这几年,我怎么连糖影子也见不到?”

  灶王爷听玉帝这么一说,赶紧跑到南天门往下瞧。根据以往的经验,只要看见哪一家房子里有香烟缭绕.就知道这家主人正在烧香供佛,要请他去大吃一顿。可现在.他看呀看呀.看了好久,眼都瞅酸了,还是看不见一丝烟火。

  灶王爷急了,忙上殿对玉帝说:“玉帝莫生气,待臣到下界去看看。”说着,就腾云驾雾来到人间。

  灶王爷降落在一座大房子前面,刚刚推开门,就吓了一大跳,呀!这儿怎么有个妖怪:大大的个子,怪模怪样的,长着三排转动着的牙齿,排成“品”字形,正在“咔嚓咔嚓”不停地嚼着甘蔗,不一会儿,就把一大堆甘蔗嚼碎,咽到肚里去了。

  灶王爷虽说是个神仙,可他只会向玉帝打小报告,并没有大本事。他的身子长得胖,这会儿想跑又跑不动,只得壮起胆子来,战战兢兢地问妖怪:“你……你是何方妖精?”

  “灶王爷不必害怕!”地里突然冒出一个人来,灶王爷仔细一看,是个白胡子老头,拄着一根拐杖。噢,原来是土地公公!

  土地公公说:“小神一直住在人间,对人间的事情也略知一二.知道此物不是妖怪,而是造糖用的甘蔗压榨机。你看这些甘蔗,经机器这么一压,糖汁就从里面跑出来了。听说,再经过脱色、过滤、蒸发、结晶,就可以造出糖来。”

  灶王爷仔细一看,可不是!那些管子里流的全是糖汁,真把他给馋坏了。他命令土地公公:“快给我拿麦芽糖来!我吃了,会在玉帝面前替你说几句好话。”

  土地公公忙说:“有!有!这里是造糖厂,不要说蔗糖、麦芽糖、葡萄糖了,还有乳糖、冰糖、果糖、红糖……什么糖都有,您尽管拿吧!”

  灶王爷真是喜出望外,每样都抓了一大把,拿回家大吃一顿,还送一半给玉帝。

  玉帝边吃边点头,满意极了,连声说:“不错!不错!比麦芽糖还甜!”玉帝吃完糖,还不过瘾,又对灶王爷说:“我还要吃糖!我要尝尝更甜的糖!”

  灶王爷又去找土地公公。土地公公只好再带他去找糖。

  灶王爷看到桌上有好几个糖罐子,其中一个糖罐子的标签上写:“龙胆糖”,心想:“好家伙!龙的胆能做糖!这糖一定名贵!”便兴冲冲地抢着这罐糖走了。土地公公在灶王爷后面紧追,着急地喊:“等一等!这不是……”可是,灶王爷连理都没理他,只管腾云驾雾上天去。

  玉帝听说龙胆能做糖,高兴极了,命令天兵天将:“把四海龙王一家全绑起来!拿他们的胆做糖!”

  玉帝发过命令,就坐下来吃糖。可是,他刚吃一口糖,就皱紧了眉头,问:“此糖为何不甜?”

  灶王爷一听,慌了,也赶紧尝一尝,咦?果然没有甜味,还带点苦味呢!

  玉帝很不高兴,命令灶王爷:“你快给我换一罐好糖来!”

  灶王爷不敢怠慢,赶紧照玉帝的命令去办。他到人间见了土地公公,就埋怨他:“你怎么给我不甜的糖?”

  土地公公委屈地说:“小神连声喊叫,可您只管上天去,小神有何法子呢?您自己搞错了,这龙胆糖是用龙胆的根造出来的,龙胆是一种植物,哪是什么龙的胆?”

  灶王爷自知理亏,就不再说什么。忽然,他一眼瞅见架子上有个罐子,标签上写着“糖精”二字,便打开罐子,用手指蘸点颗粒儿尝尝,嘿,甜极了!灶王爷心想:“这土地神真小气,原来把好糖藏在架子上,想留着独自受用。”便乘土地公公不注意,把这糖精罐子藏在自己的大袍袖里上天去了。

  玉帝等得不耐烦,一见灶王爷回来,就迫不及待地夺过罐子,抓了一把糖精往嘴里塞。

  “哎哟,苦死了!”玉帝的脸皱得像干黄瓜。

  玉帝大怒,把灶王爷骂了一顿,差点儿没把他的胡子给揪下来。不光这样,他还生“人”的气,又命令二郎神到下界去,把甘蔗统统拔光,叫人们造不出糖来。

  二郎神下到人间,正要执行玉帝的命令,土地公公赶紧从地里钻出来,拉住他的袖子说:“二郎神,别动手!这事都怪灶王爷,谁叫他把糖精当作糖偷到天上去!其实,糖精是一种有机合成物,名叫‘邻磺酰苯酰亚胺’,压根儿不是糖!”

  二郎神为难了,要是不执行玉帝的命令,玉帝怪罪起来怎么办呢?

  土地公公出了个主意:“把甘蔗拔掉太可惜了,不如把它变成山芋,这样既不糟蹋东西,也不会被玉帝发现。”

  二郎神照土地公公的主意把甘蔗全变成了山芋。

  过了些时候,玉帝和灶王爷又想吃糖了,两个家伙馋得口水直流。玉帝对灶王爷说:“你再下去给我弄些糖来!”

  灶王爷愁眉苦脸地回答:“甘蔗全没有了,还会有糖?”可他不敢违抗玉帝的命令,只好又到人间跑一趟。

  灶王爷又去找土地公公帮忙。他做梦也没想到,土地公公又帮他找到了糖!不过,这些糖都不是用甘蔗做的,而是用甜菜和糖高粱做的。不光这样,灶王爷还吃到一种用山芋做的糖——异构糖。

  玉帝和灶王爷终于又有糖吃了!他们觉得,吃了糖,身上暖洋洋的,也格外有劲。

  玉帝和灶王爷迷上了糖!他们每天都在自己的袖子里放着一堆糖,格崩格崩地吃个不停。吃呀吃呀,过了半年,不光灶王爷变得更胖了,连玉帝也成了大胖子!到了年底,他们的牙齿全龋坏掉光了,过年的时候,他俩就只好光喝汤,没法吃鱼吃肉啦!

  ----------------------

  爱吃糖的`小猪

  爱吃糖的老虎

灶王爷的故事4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张生的人娶了个媳妇,名唤郭丁香。郭丁香非常贤惠,自从嫁给张生后,每天起早贪黑,不辞辛劳地一操一持家务。没过几年工夫,他们的家业就逐渐兴旺起来,家里骡马成群,盖了几百间瓦舍,成了当地的大户人家。张生能够过上好日子,多亏娶了勤劳的丁香。

  张生看到家业越来越大,日子过得很舒服,却未想过家业是怎么得来的。眼看郭丁香一操一劳过度,人老珠黄,没有年轻时漂亮了,张生慢慢变得喜新厌旧。后来,他便整天不干活,一心想把郭丁香休掉,找个更年轻更漂亮的媳妇。他整天虐一待丁香,最后终于把丁香休了,又娶了财主的女儿李海棠做老婆。李海棠好吃懒做,整日和张生花天酒地,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因为两人都不一操一持家务,坐吃山空,没过多久,张生的家业全部败尽,渐渐地穷了,房屋和土地都被卖掉了,最后终于穷得连饭也吃不上了。李海棠眼看过不下去,就偷偷跑了。张生终于沦落为乞丐。

  有一天,张生要饭要到一家门口,一个仆人给他盛了一碗汤喝了。张生说:“这汤真好喝,再给一碗喝吧。”仆人又盛了一碗给张生喝了。张生喝完两碗汤,看看天色不早了,就说:“天不早了,问问你家主人,能让我在你家厨房里住一一夜吗?”仆人说:“行。”就把张生领到厨房里住下。张生说还饿,还想喝碗汤,仆人又给他盛了一碗,张生喝完说:“你东家心眼真好,你回报一声,我想见见他。”仆人说:“不用回报,我家主人心眼最好,给她说一声就来。”张生心里感激不尽。正想着,这家主人来了,张生一看,好像很面熟,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被自己休掉的丁香。丁香问张生:“怎么到了这步田地了?”张生羞得无地自容。心想:“我哪里还有脸活着,死了吧。”张生一看丁香家的大锅底下火烧得正旺,就一头钻到锅底下烧死了。玉皇大帝知道张生虽然不好,但他懂得害羞,自己投火烧死自己,说明他没坏到底,还能回心转意,他既死在锅底下,就封他为灶王吧。

  张天师传下旨意:封张生为灶王,为一家之主。家家户户逢年过节都要用果子敬他。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一爷就要骑马上天回报各家各户的情况,腊月三十那天再回来,在天上过七天。

  老百姓恐怕灶王一爷上天不说自家好话,在送他上天的时候,都用秫秸扎个马,做些面条,叫他吃饱喝足,招待得好好的,还祷告一番,希望他上天回报时多说说好话。后来又用糯米做个糖盘孝敬他,想用糖盘粘住灶王一爷的嘴,不让他说坏话。人们还在灶王像两边写了一幅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披是“一家之主”。直到现在,还有“二十三里啃糖盘,再过七天就到年”的说法。

灶王爷的故事5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小年儿,家家户户祭奠灶王爷的日子。现在很少有人在这一天上供烧香,但是这个节日习俗还一直流传着。

  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供奉灶王爷。那时的灶王爷很少有现在这印刷精美的挂画儿,人家灶台前灯窝儿旁边便是灶王爷的牌位儿,一张黄纸贴在墙上,中间写着“灶王爷之位”几个大字;两边是一幅对联儿,“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上边是横批,“一家之主”,也因此在民间产生了一句歇后语,叫做“灶王爷的横批——一家之主”。在那张纸做的牌位儿下边钉两根小木橛儿托起一块一尺来长儿半尺来宽儿的小木板儿,那是给灶王爷摆放上香炉和糖果用的。

  传说在这一天,家家户户供奉的灶王爷都要回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他在凡间一年的工作,同时还要把人们的要求和良好愿望反映给玉皇大帝。因此,人们在这一天的早上,都要点上一炷香,三拜九叩首,在心里默默地向灶王爷祈祷,委托灶王爷把自己的愿望带给玉皇大帝,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

  小时候父亲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说的就是灶王爷满足人们愿望的事儿。

  故事说的是,很久以前,有个老员外,雇了一个小长工儿,这个小长工儿一晃已经十八岁了。老员外有一个儿子,和这个小长工同庚,不同的是老员外的儿子不但不需要下田劳作,还老早儿的娶了妻,生了子,小长工觉得很不公平。

  这一年的腊月二十三,小长工领了一年的工钱,回家和唯一的亲人老父亲过年。话说小长工的父亲就在这一天的早上给自家的灶王爷供了糖果,上了香,然后三扣九拜之后在心里默默祈祷:“大慈大悲的灶王老爷,行行好吧,让我的儿子早点上媳妇……”

  就在这一天的夜里,小长工做了一个梦,梦见了灶王爷,灶王爷告诉他说:“明天你到集市上买一张画有美丽姑娘的年画,贴在你家炕稍墙上,你老父亲的愿望就能实现。”小长工虽然不知道父亲的心愿是什么,但还是照着做了。

  大年三十儿晚上,子夜到了,小长工烧开了煮饺子水,和老父亲到院子里放爆竹。放完爆竹,爷俩欢天喜地地回屋煮饺子,一开门,见一个美丽端庄,衣着艳丽的姑娘正在灶台前忙着煮饺子呢。抬头看看灶王爷,灶王爷仿佛在看着他们笑;再进里屋一看,墙上的年画变成了一张白纸,老父亲心里一下子明白了,那煮饺子的姑娘就是灶王爷求玉皇大帝赐给他的儿媳妇。

  转眼之间又到了年底,小长工已经有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可是他仍然长年累月给老员外扛活,日子过得比先前更紧了,小长工觉得很不公平。小年儿又到了,小长工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给灶王爷上香祈祷,祈求能赐给他富贵。夜里,灶王爷又来了,见面第一句话就说:“小伙子啊,你不知足哇。有了媳妇和儿子又想要富贵,天下哪有那么多好事?”

  小长工问灶王爷:“我为什么就不能像老员外的儿子那样?”

  灶王爷说:“他能和你比吗?他只有二十三岁的寿命,你有七十三岁的寿命啊!”

  小长工说:“我就是活到一百零三岁不也是受穷吗?我宁肯和他一样活到二十三岁,也不愿意永远受穷。”

  灶王爷想了想,对他说:“那好吧,明天你到集市上捡带有金元宝的年画买一张,贴在炕稍墙上就行了。”

  第二天,小长工照样儿做了。

  大年三十晚上,小长工放完爆竹回屋里一看,惊呆了,炕上摆满了黄澄澄的金元宝。

  有了钱,小长工不用再给人家扛活了,家里买了很多土地,盖了四合大院儿,雇了好几个长工,从此,小长工当上了远近闻名的大员外。他老父亲为了能多抱几个孙子,又为儿子娶了好几房儿媳妇,没过几年,老人家就孙子孙女成帮了,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小长工时刻都没有忘记灶王老爷的大恩大德,但是不知道怎么报答。经过多日的冥思苦想之后,决定在自家为灶王老爷修建一座祠堂,于是请了泥瓦匠,盖起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祠堂,为灶王老爷雕铸了一樽镀金的泥像。

  是年小年儿的夜里,灶王爷又来到了他的梦里,告诉他年三十儿半夜十二年点他就到寿命了,让他有个准备。

  第二天,他告诉他的子女们说:“年三十儿我就要走啦,你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了灶王老爷的大恩大德,特别是腊月二十三,千万不要忘了给灶王老爷上供烧香。”

  年三十儿,她早早地来到灶王老爷的祠堂里,坐在灶王老爷的对面,摆上了丰盛的酒菜,自己吃一口菜,给灶王老爷喂一口菜;自己喝一口酒,给灶王老爷喝一口酒。就这样,一口菜,一口酒,一边吃,一边喝,一边唠着感恩的话,弄得灶王老爷满脸满身都是酒菜,都是油腻。子夜到了,阎王派两个钦差来接他,一看他正在和灶王爷面对面的喝酒,没敢惊动,忙跑回去向阎王报告说:“那小子正在和灶王爷喝酒呢,有说有笑的,我们俩没敢惊动。”

  阎王不信,亲自和两个钦差去接,到那一看果然不假,于是火冒三丈,就去找玉皇大帝说理。玉皇大帝听了之后说:“不对呀,老张现在正在和各路神仙一起吃庆功酒呢?”两人一边说一边来到了宴会大厅找灶王爷。灶王爷说:“那那儿是我呀,那是他为了感激我,为我塑的镀金泥像。”

  玉帝和阎王一听世上还有这样知恩图报之人,感动之余,就免去了小长工一死,允许他能活多久就活多久。

  小长工陪着灶王老爷的雕像喝到天亮竟然还活着,而老员外的儿子,在那个年三十儿的子夜时分如期归西了。

  末了的结论是,做人,要知道知恩图报。

标签: 灶王爷 玉帝 张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