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二) 教学目标: 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部分词语“呼风唤雨、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洞察、探索”。
一共有27课,其中20课是讲读课文,7课是略读课文。
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书共有90 000字!谢谢! 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书共有90 000字!谢谢!
第七组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7*乌塔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第八组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30*电脑住宅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选读课文 1 五彩池 2 小青石 3 麻雀 4 迷人的张家界 5 仰望布达拉 6 一个苹果 7 幻想家 8 人造发光植物 。
【导语】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课文内容《观潮》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奇特、雄伟、壮观的景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课文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是什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是《观潮》。《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原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记者对比了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和旧版教材发现,新教材共有27篇课文,相比旧教材的32篇删减了5篇,明确划分为八个单元。
《走月亮》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第二篇课文。原文如下。原文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
虑组词考虑,思虑,胆组词胆大,胆子,责组词责任,责备,豪组词豪放,豪杰,竖组词竖式,横竖,坚组词坚持,坚强,鹭组词白鹭,鹭鸶,枪组词手枪,机关枪。
拟人的修辞手法——“雨后蝴蝶就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她们是那么高兴,那么鲜艳。我想,她们一定是藏在一个秘密的家里,她们的家一定美丽而甜蜜。
一共有27课,其中20课是讲读课文,7课是略读课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词语表有多少个?
四年级词语表一共有421字。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四年级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词语,而这些词语通常收录在教材中的四年级生字表或词语表中。
七彩课堂 七彩课堂与课本同步。里面有详细的字词解释,造句,诗词的出处,诗词介绍。有对课文重点的解析,作者的介绍,中心思想的表达等等!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1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浪淘沙古诗在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34页,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哦,谢谢啦!
在4年级上册中第一课观潮的课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是《走月亮》,多音字有:
1、载
zài(载歌载舞)
zǎi(记载)
2、种
zhòng(种植)
zhǒng(播种)
3、假
jià(真假)
jiǎ(休假)
4、待
dài(期待)
dāi(待会)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是《走月亮》,多音字有:
1、载
zài(载歌载舞)
zǎi(记载)
2、种
zhòng(种植)
zhǒng(播种)
3、假
jià(真假)
jiǎ(休假)
4、待
dài(期待)
dāi(待会)
观 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扩展资料《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
《观潮》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文中地点,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1] 。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来源。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千米。自源头起,流经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积55058平方公里,经杭州湾注入东海。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参考资料:观潮-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钱塘江-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