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齿孔的故事(邮票打孔的故事课文。)

忽燃又忽灭 名人名言 13

邮票齿孔的剪法?

邮票齿孔千万不能用剪刀剪,尤其是集邮爱好者,你所集的邮票的齿孔千万不能有损坏的,只需要用两只手的手指拿住两张邮票的两端慢慢一撕,两张邮票就分开了。

”1847年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邮票分剪设备。最初,这台设备只能裁剪邮票,一年后亨利对这种机器进行了改进,制造出了能打一排小孔的穿孔机,世界上第一架邮票扎孔机终于试制成功。1854年国邮局首先使用这种扎孔机,于2月份发行了第一枚齿孔邮票“红便士”,大获成功,当年即向世界各地邮局推广。

《邮票齿孔的故事》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多音字组词】便:biàn(便捷、便饭)pián(便宜、大腹便便)【形近字组词】使(天使、使者)便(方便、便宜)

①一式多份的机打发票,又不适合使用压感或老式复写纸的场合,会在同一个纸面打印出几份发票,每份票据之间,用类似邮票齿孔(较为隐秘,不像邮票齿孔那样明显,更像早期的邮票线式齿孔)预先打出齿孔,开具票据以后,可以用手直接分撕开来。

二年级学完邮票齿孔的故事后有什么启发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好撕开。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撕裂袋,也是用到了邮票齿孔原理。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撕裂袋,也是用到了邮票齿孔原理。

据说,最早的邮票没有齿孔,出售时要一枚枚剪开,很不方便。1848年,爱尔兰人亨利·亚策尔发明了打孔机。1854年1月28日英国首先发明了有齿孔邮票。到现在,世界各国发行的邮票基本上都打上了齿孔,少量无齿票也是为了提高集邮者兴趣而特意发行的,如我国发行的《梅兰芳舞台艺术》、《糜鹿》无齿票。

给您两个故事,不知您是否喜欢邮票诞生的故事中国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的故事及邮票的历史邮票诞生的故事 那还是1836年的一个夏天。

当你撕下一张邮票贴在信封上时,你可能没有察觉到,邮票的齿孔给我们带来多少方便啊。但是,你可知道,这小小的邮票齿孔的问世还有过一段有趣的故事哩!谁能想得到,邮票打孔机是一位新闻记者应急时的创举。1840年5月6日,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在英国诞生时,邮票是没有齿孔的。

邮票打孔的故事课文。

《邮票齿孔的故事》出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读本。1840年,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最早的邮票跟现在的不一样。

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是这样的:传说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848年,有位新闻记者在伦敦市中心的一家酒店边喝酒边撰写当天的新闻,稿子写好后,分别装进信封,准备寄到几家报馆去。这时,他从衣袋里取出一大张维多利亚女皇像邮票,想向酒店老板借一把剪刀将邮票剪开。

邮票齿孔是为了方便邮票的撕开。在整张邮票的各枚之间用打孔器打出孔洞,分撕后,单枚邮票边缘凹进的半圆形部分称孔,凸出的部分称齿,合称为齿孔。

《邮票齿孔的故事》出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读本。1840年,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最早的邮票跟现在的不一样。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一家小酒馆喝酒。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邮票齿孔的故事》原文 1840年,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最早的邮票跟现在的不一样。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以前邮票使用过程中在身边没有剪刀的情况下使用不方便,裁剪不容易。 因此加入了齿孔,让人们在没有剪刀的情况下撕邮票方便。

小学二年级语文《邮票齿孔的故事》课件及教学反思【三篇】

【 #课件# 导语】课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做的得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如若枯燥乏味的课件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精心设计好一个课件,因势利导,就能紧扣学生的活动心理,活跃其思维,增强其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小学二年级语文《邮票齿孔的故事》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邮票齿孔的故事》课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生字卡、邮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读准生字的音,认清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关于邮票的知识,板书课题:邮票上的齿孔。

  2、齐读课题,别看这小小的邮票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合作学习,把生字读给小伙伴听,相互检查,订正。

  3、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学生认读,读准字音。

  4、出示生字卡,让学生看了哪些字较认识了,讲讲是怎么认识的。

  5、指名朗读课文。

  6、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7个生字,学生练习拼读。

  2、用生字组词。

  3、师范写,指导学生观察。

  四、齐读全文。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把句子读顺。

  2、找一找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3、那个外地人为什么事情而发愁呢?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2、外地人有什么举动?看插图你能想象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学一学他的样子。

  3、从课文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哪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师范读。

  4、让学生撕一撕有齿轮的邮票。

  5、指导朗读。

  6、分角色朗读。

  三、联系实际,延伸扩展。

  四、总结全文。

  五、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邮票上的齿孔

  外地人:发愁、用别针刺一圈小孔

  认真观察,认真思考

  阿切尔:思考、发明邮票打孔机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邮票齿孔的故事》课件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位发明家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他就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能很容易地被撕开。通过不断研究,他终于发明了邮票打孔机。这篇课文不仅告诉了我们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还告诉了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本篇课文中出现了两个人,我们可以抓住课文描写那个用别针刺邮票的人一系列动作的句子感悟他的善于动脑和动手;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大胆想象阿切尔被那个人的行为所吸引后的想法以及研究发明打孔机的过程来感悟他善于观察事物、思考研究、发明创造的优秀品质,揭示课文所寓含的道理。最后我们可以住抓住文中“立即”、“直到现在”、“仍然”来感悟这一发明的重大价值。另外文中还有较多表示数量的词语,如一家酒馆等,可以让学生积累并运用。课后还有一个介绍邮票知识的资料袋,可作适当扩展,让学生知道一些关于邮票的知识,还可培养集邮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了解一些关于邮票的知识,积累运用表示数量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3.初步学会能抓住重点词句和想象补白来感悟人物的品质、课文的'真谛。

  教学重点

  认识文中13个生字,书写12个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实物投影仪、简单的PPT课件。

  学生:集邮册,搜集一些关于邮票常识的文字资料,一张画着多张无齿孔邮票的白纸。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预设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欣赏铺垫

  1.猜谜语:小小一幅画,无脚走天下。寄信必用它,无它信不发。请打一物。

  2.板书“邮票”。你知道关于邮票的哪些知识吗?

  3.课件图片演示:一边出现各种邮票的画面,一边结合课后资料袋

  配乐补充

  介绍邮票的知识。

  二、比较理解齿孔,引出课题

  1.出示两张邮票:一张无齿孔,一张有齿孔。比较这两张邮票有何不同?

  板书:齿孔。为什么把这些小孔叫齿孔?随机认识“齿”,牙齿的齿。

  2.邮票的四周为什么会有齿孔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第14课,板书完整课题。

  3.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1.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段序,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力争读通课文。

  2.交流反馈:课件出示以下语句,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1)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出示生字卡片“裁”,与“栽”“载”作比较。

  (2)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的一家小酒馆喝酒。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酒”,与“洒”作区别。

  出示词语卡片“伦敦”,补充介绍伦敦是英国的首都。

  (3)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四、研读课文感悟人物

  1.课文中讲到了哪两个人?板书用别针刺邮票的人和阿切尔。

  2.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用别针刺邮票的人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阿切尔的句子。

  3.交流研读描写用别针刺邮票的人的句子。

  (1)圈出描写动作的词。理解什么叫求助。

  (2)用上其中一些重要的动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人是怎么解决裁邮票没有小刀这个问题的。

  (3)取下胸前的校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邮票纸,模仿这个人刺好一个个小孔,轻松撕邮票的过程。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撕”,体念用手撕的感觉。

  (4)从这个人的这番举动当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善于动脑思考。

  (5)指导朗读重要语句。

  4.交流研读描写阿切尔的句子。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什么叫吸引?酒馆那么多人,为什么单单只有阿切尔会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

  (2)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3)他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词语卡片“研究”。想象这个研究会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阿切尔会碰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

  (4)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善于观察事物、思考研究、发明创造。

  (5)指导朗读重点语句。

  五、巩固字词书写新字

  1.课件出示:比一比,口头组词。

  力()裁()斯()论()酒()更()

  刀()栽()撕()伦()洒()便()

  2.指导书写生字

  (1)归类指导:仍、使、便

  “使”字中间是个口,一撇要出头;“便”字中间是个日,一撇不能出头。

  (2)重点指导:英、整、式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邮票齿孔的故事》讲的是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本节课中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动脑思考,会认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达到了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中,老师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利用生活实际,突破重难点。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教学环节,初步课文之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中心问题,抓住文章的重点,利用学生生活实际,找一找生活中带齿或齿孔的东西来突破难点。让学生明了科学发明并不遥不可及,只要细心观察,动脑思考,勇于实践,就一定会有所创造。

  2、抓词句的训练。不管怎样的教学设计都应当为语文的教学服务,语文教学要重视词句的训练。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发展学生想象力。在扩展活动中,我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首先安排了“说一说”、“我知道”,然后展示了各种邮票让学生欣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