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什么只有王翦得到善终呢?
8条回【推荐答案】王翦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他在战争中表现出色,被称为“秦之名将”。王翦曾经率军攻占过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所以王翦病死于公元前208年的说法,证据不足。一般公认的说法,都还是认为王翦卒于前210年之前。毕竟王翦是服务了四代秦王的四朝元老,他如果活能到陈胜吴广起义时,凭借他的政治影响力和地位,不可能一点记载都没有。另外我个人认为,即便秦末那会儿王翦还活着,他也不大可能有太多的作为。
一报还一报,在王翦逼杀项燕后的16年后,项燕的孙子项羽也杀害了王翦的孙子王离,两家算是扯平了。
王翦灭亡楚国以后就忽然间消失匿迹了,从此再也没有关于他的任何信息。一般公认的说法,都还是认为王翦卒于前210年之前。毕竟王翦是服务了四代秦王的四朝元老,他如果活能到陈胜吴广起义时,凭借他的政治影响力和地位,不可能一点记载都没有。王翦墓 王翦墓位于富平县东北20千米处的到贤乡巨贤村北。
秦始皇统一国家,王翦家和蒙恬家是两个功臣之家,恩宠无人可及。那么,他们两家中的王家在秦始皇建立大秦王朝后,下落如何呢?
秦朝末年胡亥跟赵高施行暴政,天下百姓叫苦不迭。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陈胜自立为王后,分三路攻秦,派周文率数十万大军逼近咸阳。
秦朝灭亡时王翦在干嘛?
秦朝灭亡时王翦以告老还乡。王翦大约在前210年,也就是在秦二世登基的第一年去世的。秦朝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在前209年爆发的。当秦朝真正面临到统治危机的时候,王翦已经去世了至少一年的时间。
一是自己上了年纪,干不动了;二是不满胡亥赵高乱政;三是眼看北方军团和南方赵佗都不来救援,所以…… 一是自己上了年纪,干不动了;二是不满胡亥赵高乱政。
“起翦颇牧,用兵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千字文》 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为秦国所立下的功勋绝不在武安侯白起之下。
秦朝灭亡时王翦以告老还乡。王翦大约在前210年,也就是在秦二世登基的第一年去世的。秦朝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在前209年爆发的。当秦朝真正面临到统治危机的时候,王翦已经去世了至少一年的时间。
秦灭亡战场上王翦在哪里?
秦王朝的四大名将中,白起早早被赐死,王翦又病死,蒙恬又被自己人亲手毒死,剩下的章邯也就投奔项羽去了。最后更别说在刘邦杀进咸阳的时候,赵高还在忙着夺权,把朝廷搅得天翻地覆。彼时正统的王室继承人子婴还在忙着对付赵高。可不就让刘邦得了空子吗?
秦朝灭亡后王翦的去向其实并没有经过证实的说法,不过《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有一段话是有相关内容的,里边的大概意思就是秦朝灭亡之前王翦其实就已经去世了,当时还留于世的只有王翦的孙子王离。不过这段话并没有得到非常有利的证实,不过根据后期的历史而言,这段话其实也是有一定真实性的。
其实,在秦朝灭亡时,不是王翦不愿出来救国,而是王翦早已去世了。根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秦二世时,王翦及其子贲皆已死。也就是说,王家王翦、王贲两父子早在秦二世在位时就死了,只剩下王翦孙子王离。而在秦朝灭亡时,就连秦二世都已经病死了,试问王翦又怎能出来救国呢?
历史无假设,但真的假设他们对调,过程可能不一样但结局却会一样。
秦朝灭亡时,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在干啥?
因为首先,假设王翦能活到秦末,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他第一次见于史书记载是献计逼死魏齐。虽然史书上对于魏齐是死于长平之战前还是长平之战后没有准确记载。但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之间,无论战前战后,赵国都怕秦国,都会逼杀魏齐讨好秦相范睢。我假定是战后,即公元前260年。
我觉得应该是秦朝灭亡的时候,王翦应该已经去世了,因为按照历史书里面的说法来说,当时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王翦已经60多岁了,所以说他可能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几年就去世了,这个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当时的人均寿命还是比较低的,而且从历史上来看,秦朝灭亡的时候也没有王翦的活动。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战将,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 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
王翦在秦昭王、秦庄襄王期间都默默无闻,真正发家于秦始皇时期,平吕不韦、嫪毐之乱、平赵灭燕亡楚为秦国立下不世之功,王翦为千里马,秦王嬴政作为伯乐,任人为贤选王翦为秦国攻灭六国打下坚实基础。王翦忠于秦王嬴政,为大秦帝国统一之战立下不世之功,他对得起秦国,也对得起秦王嬴政。
那么问题来了,秦始皇重用的那些个名将,在刘邦项羽摧枯拉朽反秦朝的时候,怎么都没有没有出手帮助秦国呢? 首先来说说当年统一六国都有哪些名将,大家都知道灭六国的主力就是王翦父子。除这爷俩之外,协助他们的还有蒙家父子以及内史腾、李信、章邯等名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无杀功臣之心,也一直高官厚禄用之。
秦朝灭亡王翦去哪了?
王翦不回救秦朝的原因如下:
1、功高震主,自己屡次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在朝中也很有威望,害怕自己有取代秦王的嫌疑(许多功臣被杀掉的原因就是功劳和威望已经盖过了君主)这样朝中的不少人会拥立王翦形成一股与君主抗衡的党羽,历来结党营私都是大忌,虽然王翦无心,但怕被有的人利用自己的威望来对抗皇权。
2、朝中树敌,本来老资格很有可能有倚老卖老的嫌疑,加上后起之秀的李信,蒙恬等一直把王翦视作自己提拔生涯当中的绊脚石,ps:虽然王翦无心打击年轻的后起力量,但是为了避嫌王翦选择退出朝廷(ps:李信和蒙恬都认为王翦在阻挡自己的升迁)还是那句话,要把机会让给年轻人,要对年轻人放心啦。
3、本身自己年龄已经很大所以看透了一些东西,淡薄了所谓的名利,名利太多会成为自己的包袱,是时候解放自己了,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嘛,要多培养一点年轻人。
王翦灭亡楚国以后就忽然间消失匿迹了,从此再也没有关于他的任何信息。
一般公认的说法,都还是认为王翦卒于前210年之前。毕竟王翦是服务了四代秦王的四朝元老,他如果活能到陈胜吴广起义时,凭借他的政治影响力和地位,不可能一点记载都没有。
王翦墓
王翦墓位于富平县东北20千米处的到贤乡巨贤村北。
王翦墓为长方形,南北长40米,东西宽30米,高9米,顶部平坦,在墓的西北200米处有南北排列的六座小冢,传为埋着六国王侯的衣冠、图书和俘虏等,是为了表彰王翦统一中国的战功而修的,现六冢已平,仅留遗迹。
1956年8月6日,王翦墓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6月,富平县人民政府立标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