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虎门销烟的故事)

侨乔 好词好句 17

虎门销烟的故事

第三天,林则徐又和随从们到广州的大小茶楼去,一边饮茶,一边和茶客们交谈。查清了官府如何与洋鬼子勾结贩烟的实情,并把贪官的名字都记在心里。随后,林则徐去总督府上任了。林则徐上任之后,就把那些参与勾结洋人贩烟的官员、烟贩统统抓起来,依法办理了。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英国的代表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839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毒品鸦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不管是国家发展还是军事实力,都不是当时的中国所能比的。

不请自来。关于这个问题,小编的头条号文章里有专门的篇幅讲过。文章名为《林则徐“虎门销烟”,他的遗言只有三个字,至今没有人能够解释》,现在部分摘录如下。

一方面这是在向英人展示强硬,也希望这样能吓退英商不敢再贩卖鸦片,英方不敢挑起战端。 另一方面,这也昭示国人,他禁烟的决心。

林则徐虎门销烟简介?

十九世纪前期,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的不利局面,把鸦片走私到中国,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危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道光帝派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做了一些重要的事情,并因此而闻名于世。

5月18日,败绝烟贩的缴烟过程顺利结束,鸦片总数惊人。19日,英国商贩兰士禄·颠地等人被驱逐出境,义律也将部分英国人撤至澳门。林则徐原打算将鸦片运往京师销毁,但御史邓瀛建议公开销毁以防止替换,道光帝同意了这个提议。于是,林则徐决定在虎门进行公开的销烟行动。

6月3日,林则徐率领广东大小官员,前来监督销毁收缴的鸦片。一箱箱鸦片被投入浸满海水的大池中,再倒上海盐和生石灰,顿时池水沸腾,浓烟滚滚,鸦片化作了灰烬。成千上万围观的群众,发出了春雷般的欢呼声。一批焚毁,冲刷干净,又投入一批。就这样,虎门销烟整整持续了二十三天。

1839年5月23日,兰士禄·颠地等英国商贩被驱逐出境,次日义律亦将十三行的英国人撤到澳门。林则徐本想将鸦片运回京师销毁,不过御史邓瀛认为为防鸦片被偷偷换掉,就地销毁更好,道光帝同意。林则徐决定于虎门公开销烟,接下来林则徐就要找出销毁鸦片的方法。

虎门离广州城约有一百多里地,人们冒着6月的骄阳,经过长途跋涉,前来观看。虎门海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15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①,直通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往里灌水。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以下是关于这一故事的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背景 在鸦片战争前,中国受到英国大量鸦片输入的严重侵害。鸦片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健康和国家的利益。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清朝官员林则徐坚决主张禁烟,并决定采取行动销毁鸦片。

其一,被称作:"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之所以这样描述,是林则徐乃清代难得的社稷良臣,他在道光年间看到鸦片危害神州之重,遂上书力陈:"若犹泄泄视之。

林则徐虎门销烟:林则徐于1838年12月31日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往广东查禁鸦片,抑制该省水师。他于1839年3月10日抵达广州,在两广总督邓廷桢的合作下,依靠广州人民禁烟。当时,鸦片商人和英国代表都抱观望态度。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1839年6月3日,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林则徐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是什么

清政府看到了禁烟的胜利,却没人能察觉英国在背后虎视眈眈,战争随着禁烟运动悄然而至。这之后,就有了许多事后诸葛抱怨林的禁烟方法太过激进,道光对林的看法也从“忠君爱国”变为了“误国误朕”,认为林是挑起鸦片战争的祸端。

当时正确的做法应是缓和与英国的关系,避免冲突,重整国家改革制度,才能有与英国较量的筹码。再以后来人的眼光审视这一结论,便会发现这是个悖论,

无论林则徐在禁烟中的手段多么合理,只要是动了英国人的奶酪,他们便会用武力抢回来,这便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精神。面对必然会爆发的战争,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越早越好,若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再晚二十年,就很难想象现在世界的格局了。

扩展资料

1838年,大臣黄爵滋的一份奏折引起了道光帝的注意。奏折中大声疾呼主张严禁鸦片,并提出了新的禁烟思路,将重心从严查贩烟转换为逮捕吸食鸦片的瘾君子。

可黄爵滋提议对一年未能戒烟的瘾君子判处杀头极刑,其中有许多技术性问题对于清政府来说难于实施,道光对此新奇提议也颇感踌躇,便将此奏折下发各地将军督抚,令他们“各抒几见“,得到的复折仅有少数赞同。

正在道光帝思忖之际,又收到了琦善的奏折,称在天津拿获鸦片13万两,这是禁烟以来查获最大的数量,琦善还奏明,这些鸦片都是从广东运来的。

至此,道光在愤怒之余,终于下定决心,再次使用老法子严查贩烟。所不同的是,道光已不再相信广东的地方官员,而是派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烟。

这之前,广东已有了百余年的禁烟历史,外商也早已习惯了中国官吏的手段,每次禁烟不过是中国官员变相的勒索敛财,所以鸦片屡禁不止,走私也越来越猖狂。林则徐到达后,采用了百余年未使用的方法,将禁烟的矛头直指居住在广州的外国商人。

1939年3月18日,林先是饬令行商让外国人缴纳藏在趸船内的万箱鸦片,英国人自是不肯,只是“礼节性”地交出了千余箱,便用各种手段推脱。3月24日,林下了最大的决心,关闭所有中外交易,封锁商馆,撤走仆役。

不到3日,外商便抵不住压力,上缴鸦片两万余箱,基本一网打尽。对于这史无前例的胜利,道光帝心里也是美滋滋,他批林的奏折说:“卿之忠君爱国皎然于域中化外矣。”

对于那些外国人,他们还是不相信林真的要禁烟,认为这次他发了大财。他们哪里能想到,办事认真的林为了防止鸦片焚烧后残余渗入土中,引得烟鬼掘土精炼,便在虎门海滩挑了两个池子,将烟土和石灰在水中搅拌,退潮后随浪入海,然后洗刷池底,不留涓滴。这便是虎门销烟的大致经过。

标签: 鸦片 林则徐 虎门销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