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大帝(人类历史上有哪些残暴不仁的杀人魔王(排名)?)

韶华倾负 好词好句 18

武悼天王冉闵简介

冉闵,魏郡内黄人,十六国时期称冉闵大帝,国号大魏,死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武悼天王冉闵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武悼天王冉闵简介 冉闵(?-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

河南省的历史名人很多,我来说两个困守孤城,几乎改变历史进程的人物。

中国百年奋斗铸就的不朽丰碑 中国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冉闵是十六国时期人,他的身份比较特殊。冉闵的父亲是冉良,早年跟随陈午投靠乞活军。后来,后赵明帝石勒击败陈午,俘获年仅12岁的冉良,冉良由此成为石虎的养子。如此一来,后来出生的冉闵便成了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孙。后赵是羯族统治下的政权,写满了动乱、荒淫、无道等特征。

冉闵大帝建立的冉魏政权是十六国时期的一个存在仅两年的政权,而且并没有统一中国,这种自封的皇帝中国古代史上很多,而教科书只能称为简史,没有那么多资源去把所有人物记录上去的,如果大学以后专门去研究古代史的话才有可能接触。

慕容俊把冉闵斩首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五月不雨, 至于十二月。慕容俊遣使者祀之,谥冉闵为武悼天王,其日大雪,这时正是永和八年。冉闵一生,戎马倥偬,因杀胡而为汉人争取了生存空间,所以虽未称帝,却被称为“冉闵大帝”。

人类历史上有哪些残暴不仁的杀人魔王(排名)?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一生杀戮无数 无法具体统计 成吉思汗一生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颜部人。

五胡乱华时的廉台之战(今石家庄无极县),北燕皇帝慕容雋发兵30万由慕容恪率领与冉魏皇帝冉闵大战于此。

《资治通鉴·卷九十六》宋朝著名政治家司马光这样评价冉闵:闵骁勇善战,多策略。石虎爱之,比于诸孙。《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 记载:闵幼而果锐,季龙抚之如孙。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看得出来,大部分历史学家和政治家对于冉闵大帝评价还是极高的。

孔子是千古圣人,论语是千古名作,但没有孔子的周游列国,就不能形成论语这样的著作,没有孔子的弟子记述,就不会有论语成作。

冉闵,魏郡内黄人,十六国时期称冉闵大帝,国号大魏,死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他虽然建立起了冉魏政权,却只在位短短两年。后来他被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获,死于遏陉山。冉闵大帝如昙花一现般,只盛其一时,很快便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之中。冉氏本为汉族,祖上曾任汉代黎阳骑都尉,历代子孙都是武将。

冉闵大帝之所以不出名,是因为杀人太多 冉闵大帝之所以不出名。

冉闵带领乞活军抵抗少数民族对汉人的残杀,为何他称帝却无人承认?

冉闵大帝可以说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民族英雄,他挽救了汉族的血脉,在五胡乱华的那个时期,作为一个汉人,他带领汉族人民走向胜利,翻身农奴把歌唱,成为了不被人们所歧视,所迫害的人群,他颁布杀胡令,让胡人在一段时间之内闻风丧胆,胡人视冉闵作为他们最大的敌人。

名将被活捉,这个事情在三国十分的普遍,那么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各个名将被活捉之后会有怎么样的下场呢?

冉闵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被很大部分网友称为冉闵大帝,其最重要的功绩是在五胡乱华中拯救汉人,被视为汉人的救世主。冉闵何许人也?说来也挺讽刺,身为汉人救星的冉闵出身是胡人石虎的养子。这个石虎用两字形容,“魔头”,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魔头。

冉闵,魏县黄帝人,十六国时期人称冉闵大帝,名曰大尉。他死后,被追封为武丧天王。尽管他建立了魏冉政权,但他只在位两年。公元200年,被前燕皇帝慕容垂俘虏,死在昆巴山。冉闵大帝就像昙花一现,只是一瞬间,很快就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冉闵明明是汉人,却是已故赵武帝石虎的养孙。这是什么复杂的关系?

冉闵画像后世有人评价冉闵为暴君,在他与异族交战的过程中,数度发动大规模屠杀,每攻陷一座城池即下令屠尽城中胡人军民,手段未免太过残忍,然而不容忽视的是。

冉闵是十六国时期称冉闵大帝,国号大魏,死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他虽然建立起了冉魏政权,却只在位短短两年。冉闵大帝如昙花一现般,只盛其一时,很快便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之中。冉闵大帝杀了多少胡人?五胡乱华无异于神州大地上一场空前的浩劫。

如何看待历史上五胡乱华这件事?

身在闹市,心向青山 五胡乱华,由匈奴人刘渊和氐族人李雄起兵造反开始。 刘渊起兵于山西,李雄起兵于四川,他们建立的政权国号都是“汉”。

也因此,敌人惊惧不已,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

是!五胡乱华的时代,北方汉人的地位低贱到极致,没有冉闵的强势而起就没有北方汉人的延续!他在汉族中的地位必然要高于那所谓的中华武力的代表——成吉思汗。冉闵才是汉人的代表!有空了可以看看《冉闵大传 北地苍凉》,这是为数不多的讲述冉闵的书。

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有十位“勇战派”代表人物。 一:项羽 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正史中对冉闵的评价

  众所周知,五胡乱华是一段血腥黑暗的 历史 ,纯粹站在当时的历史角度来看(不涉及现今的民族关系),冉闵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正史中对冉闵的评价,希望能帮到你。

  正史中对冉闵的评价

  第一,冉闵诛胡实质上是十六国时期胡汉矛盾长期积累并激化后的表现。首先,冉闵为什么要诛胡?因为胡人反对他;那为什么胡人反对他?因为冉闵是汉人;那为什么冉闵是汉人就要反对他?因为胡人对汉人太残忍,胡人害怕身为汉人的冉闵报复他们。由此可见,冉闵诛胡是胡汉矛盾激化后的必然结果,反映出后赵时期胡汉矛盾的尖锐深刻。

  第二,冉闵诛胡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个人 政治 目的,而非民族大义,目的在于获得汉人支持,同时预先消灭胡人部分有生力量,以图建立起自己的统治,这一点,我们无须讳言。冉闵的这一动机,肯定算不得高尚,但也算不得低劣,是一个中性概念,这样看来,冉闵肯定不能算是民族樱雄(审核词组),因为他没有那么伟大高尚的情怀

  第三,应该承认,冉闵诛胡是受到中原汉族人民支持的,《晋书》记载显示,中原各地汉民在获知冉闵杀胡后,都纷纷响应冉闵诛杀胡人:“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意即:“对于屯据四方各地的羯人,当地的汉人都遵照冉闵的檄书诛杀之。” ;《晋书》记载冉闵积极准备诛杀胡人时,结果凡是路程之内的汉人闻讯都踊跃前来,并积极追随冉闵诛杀胡人:“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可见当时汉羯矛盾早已不可调和。说的更明白一点,是冉闵的一道杀胡令把汉人积压多年的屈辱和怒火给爆发出来了,大面积的仇恨一旦被点燃,遂在社会上迅速大面积蔓延,如同开闸的瀑布一样不可遏止,导致各地汉人争相击杀胡人(主要是屠杀汉族最烈的羯人和匈奴人,即“胡羯”),可见所谓“冉闵诛胡”,其实应该叫做”汉人诛胡“,虽然诛胡由冉闵发动,但是主要参与者还是各地普通汉族百姓,所以本质上其实是民族复仇行为,是一个长期受着侵略迫害屠杀的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自发复仇行动。

  第四,冉闵兵败被杀后,汉人普遍予以同情,这也说明冉闵的野蛮行动客观上反映着汉族人对胡人的反抗情绪。

  第五,从个人性格上看,冉闵行事粗暴简单,逞勇残杀,刚愎自用,不纳忠言,滥杀部将,缺乏长远战略眼光,这一点上他与项羽颇类似,由于他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所以他盲动而峻急地发动了诛胡事件,并贸然称帝,结果又失去了东晋的支持,这是他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

  第六,在 军事 谋略和勇力上,冉闵算得是一代名将,再世项羽,军事才能“胡夏宿将莫不惮之”,《晋书》记载冉闵“善谋策,勇力绝人”,多次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大破胡骑,胆气一往无前,能够多次在险恶情况下力挽狂澜,化不利为有利

  第七,应该说冉闵还是有一定民族观念的,这从他夺权后立即宣布“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把自己与“六夷”明确区别开来,即位时立即恢复自己的汉姓,开仓散粮救济保护汉人可以看出,特别是他在临死前的那句名言:“ 天下 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樱雄(审核词组),何为不得称帝邪!”,更是掷地有声,同时也可见冉闵同当时的其他汉人一样,以自己的中华(汉族)身份为荣,自认为比“夷狄禽兽之类”有一种民族优越感,这实际上是一种民族认同感,或者说民族意识。

  笔者认为:冉闵是一个有一定民族观念的乱世雄杰,他长于军事作战,却缺乏政治战略眼光,其行动客观上反映着汉族人对羯族匈奴族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在汉族势力万马齐喑,胡汉力量对比悬殊的不利历史大背景下,惟独冉闵逆天而行,领汉族孤军与强胡争衡,以区区之力驰骋中原,而东晋又只作壁上观,是以亡不旋踵。

标签: 冉闵 汉人 大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