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之论事,昭如日月。
《尚书大传》曰:子夏读书毕,见夫子,夫子问之,何为於书,子夏曰:书之论事,昭昭如日月之代明,离离如参辰之错行,商所受於夫子者,志之於心,不敢忘也。书:指古人的典藉;论:讲的,记述的;昭:明显。像太阳和月亮那样明显。形容丰功伟业,人所共见。
释义 昭然:很明显的样子。揭:高举。形容真相或含义暴露得清楚明白。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 这句出自《文心雕龙》第三篇《宗经第三·三极彝训》。这句话意味着,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如同星辰般明显,才华则如同日月般光辉耀眼。这句话强调了道德与才华的重要性。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这句话意味着文章应该像日月一样明亮,像星辰一样排列有序。这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于文章写作的高度赞誉。他认为,文章应该有明确的条理和逻辑,就像星辰在夜空中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同时,文章的内容应该深刻、明确,就像日月之光照耀大地,清晰可见。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意思如下:有如星辰般明显的高尚情操和道德,有可与日月同样光辉耀眼的才华。勉励自己无时无刻保持初心,勤勉好学,修身养性,远离混沌,保持清醒。
昭昭岁三春寓意什么?
基础释义 1.明亮:日月~。 2.明白:以其昏昏,使人~。 详细释义 明亮。 《楚辞·九歌·云中君》:“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王逸 注:“昭昭,明也。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译: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像日月那样明亮,像星辰那样清晰。出处:《文心雕龙·宗经》选段:《书》实记言,而训诂茫昧,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故子夏叹《书》,“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言昭灼也。
昭昭日月形容的是事物明亮、耀眼的特质,如太阳和月亮的光辉一样显而易见。2. 成语“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出自《文心雕龙宗经》,用以形容事物昭著明白,如同日月星辰般易于辨认。3. “朗朗乾坤,昭昭日月”这一成语,传达的是天地间清晰明朗的意境,象征着天地规律和秩序的存在。
“昭安”这个词是指中国古代福建省(现今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地名,也是福建省厦门市的一个区名。
“昭然若揭”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贬义词基本释义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昭昭:明显,显著,明亮。还可引申为明白,彰显,显示等意思。这里是本意。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是出自《文心雕龙》第三篇 宗经第三。意思是:有如星辰般明显的高尚情操和道德,有可与日月同样光辉耀眼的才华。“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是出自:《文心雕龙》第三篇 宗经第三 三极彝训,其书曰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全文是: 《文心雕龙》第三篇 宗经第三 三极彝训,其书曰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皇世《三坟》,帝代《五典》,重以《八索》,申以《九丘》。
◆带有“星”字的古诗: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像日月一样的光辉,像星辰一样的灿烂。可以形容华美的文字表达。
文心雕龙,十句名言?
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
九歌(一)东皇太一 原文: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三看茅屋,君臣之间意气相投,辅成大业,也理所应当地。他最喜欢的,孔明的忠诚,昭如日月星辰,历史上的;而关羽、张飞的意义,尤其应该娶了。其它得失,很明显可以考,遣芬芳留下气味,在人贤与不贤。君子小人,义与利之间而已。观演义的君子,应该进行思考了。
沈阳地铁 荒野侯城风雪去,清皇戎马故宫闲。 柳湖炮火伤痕恸,浑水新阳锦绣篇。 一代天工承巧匠,数年雍阻怎争先?开通神铁科技路,呼啸光明世纪元。
而这次与迪丽热巴的再合作,能否让他的事业打开新篇章,着实让人期待不已。刘宇宁在《安乐传》中饰演的是怎样的角色? 刘宇宁在《安乐传》中饰演的洛铭西是一个怎样的角色,演员自身对此有着最为恰当的答案。“温其如玉,湛然若神;昭昭如日月,离离如星辰,我是洛铭西。
王府俊杰行事端 健志高远襟怀宽 吾心昭昭如日月 我慕君兮何绵绵 爱及山雨风河连 你舞流剑吾弄弦 一生无奈是钟情 世事浮沉共相伴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什么意思?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是出自《文心雕龙》第三篇 宗经第三。意思是:有如星辰般明显的高尚情操和道德,有可与日月同样光辉耀眼的才华。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是出自:《文心雕龙》第三篇 宗经第三
三极彝训,其书曰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
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皇世《三坟》,帝代《五典》,重以《八索》,
申以《九丘》。岁历绵暧,条流纷糅,自夫子删述,而大宝咸耀。于是《易》张《十翼》、
《书》标七观,《诗》列四始,《礼》正五经,《春秋》五例。义既埏乎性情,辞亦匠于文
理,故能开学养正,昭明有融。然而道心惟微,圣谟卓绝,墙宇重峻,而吐纳自深。譬万钧之
洪钟,无铮铮之细响矣。
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绝,固哲人之骊渊
也。《书》实记言,而训诂茫昧,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故子夏叹《书》“昭昭若日月之
明,离离如星辰之行”,言照灼也。《诗》主言志,诂训同《书》,攡风裁兴,藻辞谲喻,温
柔在诵,故最附深衷矣。《礼》以立体,据事制范,章条纤曲,执而后显,采掇片言,莫非宝
也。《春秋》辨理,一字见义,五石六鹢,以详备成文;雉门两观,以先后显旨;其婉章志
晦,谅以邃矣。《尚书》则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此圣
文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
至根柢盘深,枝叶峻茂,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以往者虽旧,馀味日新。后进追取而
非晚,前修久用而未先,可谓太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
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
诔箴祝,则《礼》总其端;记传盟檄,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
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
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即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也。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
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
丽而不淫。扬子比雕玉以作器,谓五经之含文也。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
济。励德树声,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是以楚艳汉侈,流弊不还,正末归本,不
其懿欤!
赞曰∶三极彝训,道深稽古。致化惟一,分教斯五。性灵熔匠,文章奥府。渊哉铄乎,群言
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