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体性(《文心雕龙》中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这指的是什么?)

恍惚一瞬苦相见 古诗鉴赏 24

文心雕龙是什么体?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

回才、气、学、习,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所提出的构成创作个性的四个因素。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正。刘勰强调先天的才气是基础、是根本;后天的学习也对创作个性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文化审美的平面化与市场化,以及互联网传媒与大众信息传输扩张,人的精神世界与审美精神的世俗化。

文:《文心雕龙》全书中单独用“文”字共三百三十七处(据巴黎大学北京汉学研究所《文心雕龙新书通检》)。

《文心雕龙》中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这指的是什么?

《文心雕龙》的《体性篇》概括文学创作的八种风格,称为“八体”,一,“典雅”--- ---要有内涵。主要指文辞优雅不俗。二,“远奥”---要有深刻的思想性。三,“精约”---要简练而且能说明问题。四,“显附”---要观点明确还有亲和力。五,“繁缛”---要有多种的修辞手法和概括性。

这里考察的是“体性”之“体”及其相关的意义。在《文心雕龙》的研究中,一般把“体”理解为“体裁”和“风格”,这种理解大体上是不错的,但不是一种很完善的理解。

刘勰本身出身没落世族,凭与僧佑结交而获得进身之阶,晚年正式出家,一生未婚。其思想上倡导儒释道三家合一,这在他的《文心雕龙》中也有呈现。

《文心雕龙》将各种不同的文章,分为四组八体,每一组各有正反两体,分别是“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这八体。

文心雕龙强调的是?

刘勰 在文心雕龙神思强调作家要注意积累知识,辨明事理,善于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训练自己的情致, 全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艺术构思的特点和作用。

’体是本体,性是本性。体与性,同体而异名。《体性》篇出自《文心雕龙》第二十七篇,是刘勰风格论的主要内容。从作品风格(“体”)和作者性格(“性”)的关系来论述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自性即人们心中本来就有、本自具足的光明性智,是人的精神本体(法身)。

文心雕龙体性原文及翻译如下: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

是因为《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

文心雕龙》全书五十篇,按照《序志》所提示,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原道》至《辨骚》五篇为“文之枢纽”;二是《明诗》至《书记》二十篇为“论文叙笔”;三是《神思》至《程器》二十四篇为“割情析采”。

雅:雅乐。郑:郑声。这里是借“雅郑”指正与邪。

文心雕龙地位?

刘勰,南朝齐、梁时期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30岁时开始创作的《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体性》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七篇,从作品风格(“体”)和作者性格(“性”)的关系来论述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文学创作的根本问题谈起,指出创作是作者有了某种情感的冲动,才发而为文的。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

神性:指《文心雕龙》中的《神思》、《体性》。图:描述。风势:指《文心雕龙》中的《风骨》、《定势》。苞:通“包”,包举。会通:指《文心雕龙》中的《附会》、《通变》。阅:观察。声字:指《文心雕龙》中的《声律》、《练字》。崇替:泛滥。怊怅(chāo chàng):感叹。耿介:感慨。毛目:细目。

文心雕龙体性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体性原文及翻译如下: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翻译:文的意义是很重大的。它和天地一起产生,怎么诠释它更为合适呢?从宇宙混沌到天地分判,出现了两块圆玉似的日月,显示出天上光辉灿烂的景象;山河壮阔,来展示大地的相貌。这也许就是大自然所作的文章了吧。

抬头就可以看到星光璀璨,低头就可以看到山河逶迤。上下的位置确定后,天地就产生了。

天地之间的人与二者互相匹配,成就了天下万物生灵,这就是道家所称的“三才”。人是万物的灵长,是天地的本心。人都具有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出语言来;语言产生之后,就会有文章,这也是自然之间的规律。

标签: 文心 文学 天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