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论个人执政能力,徐阶、高拱、张居正谁最强?
在中国的历史上,他是第一个非常强势的内阁首辅,他的能力,徐阶、高拱两个人都自谓不如。政治上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张居正做事情非常的果断,非常拥有个人的魄力,除此以外,他还曾经在政治上对官场进行过整顿,效果同样也是非常显著。
高拱联合张居正想把徐阶搞到,徐阶在传皇帝遗诏时,让资历较浅张居正代笔,此举让高拱起了疑心,心想张居正你个孙子要不是和徐阶一伙,他干嘛找你带笔。最后徐阶这比严家父子更加腐败的清官功成身退,高拱和张居正争夺首辅后被张居正得到。
1,徐阶之子升,号少湖,1503-1583年。江苏华亭人,探花出生,中举以后,因青词写得好,为人处世周到,稳重,会办事,城府深。
张居正在明面上会妥协,让人更加舒服,高拱直来直去,让人下不了台。张居正和高拱,同样官居首辅,独揽大权,权倾一时。他们都在为大明努力,希望建功立业、名垂千古。高拱是张居正的老大哥。高拱之前,大明首辅是徐阶。高拱最终通过自己努力,把徐阶拉下台,自己上位。
徐阶,老谋深算,能屈能伸,是个合格的政治家。徐阶对于铲除严嵩一党是有大功的,隐忍多年,积蓄力量。在处理时期上,徐阶其实比严嵩更能揣摩嘉靖的心思。
徐阶高拱张居正哪个人品最好
论才能,张居正强一点点,其次是高拱和徐阶,因为张居正施行了许多利国利民的的政策;而徐阶算是个最成功的官员,厚黑学相当好,比其他两人强多了;而高拱较其余二人而言,有一点差距,但高拱用人很好,看人很准。
于谦在土木堡事件后力挽狂澜击退瓦剌大军,救大明于水火,最后什么下场?还不是让英宗给收拾了。
高拱和张居正都是明中后期的名相。 但是两个人都是猛人,虽然同在裕王府公事过,但是两人始终会走上对决的道路。 两个人发展的路线不尽相同。
张居正不说都知道,也是比较强的政治家,可以巧用宦官搞倒高拱,并做出发明考勤制度等一系列变法,以至于国泰民安。
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这四人中,论能力谁最厉害?
高拱比较有手段,也比较有声望。但是,俗话说一山还有一山高,高拱还是稍微逊色于张居正,由于无底线的决断,最终都给自己留下了破绽,这也是高拱最终下台的最关键性因素。因此,在情商与性格上,高拱与徐阶都比张居正还要低。
若真要论的话,那肯定是张居正更厉害一点。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都为明朝中期的重臣,这四人都曾担任过明朝的内阁首辅。但是很有意思的是,严嵩是被徐阶扳倒的,徐阶是被高拱掰倒的,而高拱又是被张居正扳倒的。
徐阶得益于严嵩失势,举荐了嘉靖皇帝的庶子朱载垕登基,得以封官加爵,而后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稳固了内阁的权力。
高拱翰林出身,本来就是进入内阁的后备。但是他的性格操切、刚直,并不是非常适合嘉靖时期的官场。
明朝最强的内阁团队是三杨内阁,谋断侃、徐阶高拱张居正还是其他?
三杨内阁指的是杨溥杨荣杨士奇这三个人。三人是工作上最亲近的同僚,但生活中东杨和西杨二人矛盾不小,私交比较一般。
论才能,张居正强一点点,其次是高拱和徐阶,因为张居正施行了许多利国利民的的政策;而徐阶算是个最成功的官员,厚黑学相当好,比其他两人强多了;而高拱较其余二人而言,有一点差距,但高拱用人很好,看人很准。
严,徐,高是政治家,张不但是政治家而且也是改革家!
第四部 严世蕃被称为嘉靖第一鬼才。他狡诘机智,博闻强记,熟习典章制度,畅晓经济时务,而且精力旺盛,能任繁剧。尤其善于揣摩皇上的好恶喜怒。但排除异己,陷害忠良,骄傲自大。瞎了一只眼。后三个都是治世之才,张局正太贪,高拱太傲,徐阶不错。徐阶和高拱是对头,徐阶的徒弟张居正干翻了高拱。
可是随着他的死去,大明朝的机器嘎然而止,突然停止了运转。一切又回到了他掌权前的老路,明亡实始于万历,其实就是从张居正死去的那一刻开始的。
徐阶,高拱,张居正的关系
他们三个全是明朝内阁首辅。徐阶离任首辅后高拱继任,高拱离任首辅后张居正继任。
徐阶是张居正的座师,就是科考的时候张居正的卷子是徐阶判的,高拱是隆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是万历皇帝的老师。
扩展资料:
徐阶
徐阶(1503年10月20日-1583年6月7日),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名臣,在嘉靖朝后期至隆庆朝初年任内阁首辅。
嘉靖二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忤张孚敬,被斥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从此谨事上官。
后又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廷机要大事。徐阶曾密疏揭发咸宁侯仇鸾的罪行,且擅写青词为嘉靖帝所信任。和严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谨慎以待;又善于迎合帝意,故能久安于位。
嘉靖四十一年,得知嘉靖帝对严嵩父子的不法行为已有所闻,于是就命御史邹应龙参劾,终于使严嵩罢官,其子严世蕃谪戍。徐阶则取代严嵩而为首辅。万历十一年,徐阶病卒,赠太师,谥号文贞。徐阶著有《世经堂集》、《少湖文集》等。
高拱
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朱载_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首辅。
明神宗即位后,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礼监之权,还之于内阁。与张居正谋,张居正与冯保交好,冯保进谗太后责高拱专恣,被勒令致仕。万历六年(1578年)卒于家中,次年赠复原官。著作有《高文襄公集》。
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今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 ,故而时人又称之“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1572年),明神宗登基后,因为李太后与司礼监太监冯保的支持,张居正代高拱为内阁首辅。
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十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
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万历十年(1582年)7月9日张居正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死后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