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风格各异的诗人被统一称为朦胧诗?
朦胧诗派 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指人意识不十分 清晰 或事物界限不清。 成语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9回:“ 夫人 朦朦胧胧,尚不肯就走,早被几个宫人扶的扶,拽的拽,将他搀出宫来迎驾。
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朦胧诗名词解释是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名这样一些特征。
朦胧诗的历史功绩及艺术成就是无法忽视的,在一篇回顾当代汉语诗歌二十多年所走过的道路的文章中。
朦胧诗的表现手法?
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
朦胧诗派是指在诗歌创作上追求朦胧、含蓄、多义性的一种诗歌风格。这一诗派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产生与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朦胧诗派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支重要诗派,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有徐志摩、郑振铎、聂绀弩等。
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有: 食指、北岛、杨炼、多多、根子、舒婷、芒克、顾城、黄翔、江河、梁小斌、严力、王小妮、林莽、方含、田晓青、哑默、傅天琳。
朦胧诗派名词解释
朦胧诗派名词朦胧诗派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作品注重诗的主观情绪和内心世界的表达,采用含蓄、暗示、意象等手法,追求诗歌的朦胧、多义和含蓄美。朦胧诗派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流派,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文化和思想解放时期。
朦胧诗派名词解释: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文学流派。朦胧诗派人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诗坛上涌现了一股独特的创作潮流,被称为“朦胧诗派”。这一诗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北岛、舒婷、顾城、江河和杨炼等,他们虽然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没有公开的宣言,但凭借各自的独立创作和共性的艺术追求,他们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崛起诗群”。
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诗意隐约含蓄、富含寓意,主题多解多义等一些特征。
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所谓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名这样一些特征。
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各有什么特点?
新月派和朦胧派都是我国现代诗史上非常著名的流派,其中新月派又被人们称为“新格律诗派”,它的诗歌主张理性节制情感,而且讲究诗歌节的匀称以及句的均齐。
在古代和近现代就有这么一群诗人,他们的人生是朦胧的,心态是朦胧的,那朦胧是一种了无牵绊的豁达。那朦胧带给人的是一种境界,一种将世间美好尽收眼底的境界。那种朦胧是另一种美丽的形式,是悠然自得的心境。
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朦胧诗”名词解释:主要吸收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如象征主义、意象派、超现实主义等诗歌流派的表现技巧,注重象征、暗示、联想、变形、意象等手法的运用,在美学特征上更加朦胧、多义,表达了这批诗人对人的本质的现代思考和对人的自我价值、心灵自由的追求。
在中国现代诗歌的版图上,有一个独特的流派被称作朦胧诗派。这个诗派的诗人,如同一群寻求真理的探索者,他们内心深处充满了对光明世界的深深向往。他们的诗歌风格独特,通过细腻而富有象征性的意象,隐晦地揭示了对社会阴暗面的深刻洞察和对现实的批判。
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有哪些?
中国朦胧诗派新老代表有:北岛、顾城、舒婷、食指、江河、杨炼、梁小斌、芒克、海子、牧野等。
代表诗人主要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多多、食指、芒克、方含、梁小斌 、海子、牧野等。A项错误,孙犁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B项错误,赵树理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C项正确,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D项错误,徐枕亚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故正确答案为C。
其实这一概括并不足以涵盖后来所说的朦胧诗的全部,而且文章里面涉及的诗人也没有一个是后来被公认为朦胧诗的代表性人物。但有趣的是,“朦胧诗”这一简单化的命名后来却成为约定俗成的名词。
顾城是朦胧诗派 “朦胧诗派”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 。
我最早接触朦胧诗是我的高中时代,大约是在1985年左右那段时间。后来在大学里现代诗和朦胧诗很流行。文学社主要以诗歌的创作发行为主。
朦胧诗名词解释
1、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种诗歌流派,以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江河、食指、芒克等先驱者为代表。
2、所谓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名这样一些特征。
3、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曾在当时文坛引起争论。
“朦胧诗”名词解释:主要吸收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如象征主义、意象派、超现实主义等诗歌流派的表现技巧,注重象征、暗示、联想、变形、意象等手法的运用,在美学特征上更加朦胧、多义,表达了这批诗人对人的本质的现代思考和对人的自我价值、心灵自由的追求,也表现了对于现实的严峻批判、怀疑及对美好境界的朦胧向往。“朦胧诗”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