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愿当歌对酒时(“惟愿对酒当歌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出自哪)

admin 好词好句 22

“惟愿对酒当歌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出自哪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译文 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天有了明月?我今天停下酒杯问一问。

唯愿当歌对酒时的意思: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出自唐代李白的《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原文: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青天有月李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樽里"这句话的核心意涵是,当我们在欢庆时刻,享受生活中的点滴喜悦,即使是在明亮的月光下举杯畅饮,也能让这份快乐充盈内心。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瞬间的珍视。

把酒问月全诗翻译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翻译:明月万古如一,而人世间则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的意思是: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此句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把酒问月》。

——唐代·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李白的《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最后两句,"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虽然表面看似积极,实则蕴含着诗人的深深感慨。诗人借酒问月,表达了对宇宙、人生流转的深刻理解。他认识到,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在时间的长河中匆匆而过,如同流水般无法停留。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从军行的全诗是什么?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死生契阔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古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全诗: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的诗 觉得很有意思 人生得意或者失意又如何 只需要一杯浊酒 于自己的初心遭逢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的诗 。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有八九,我愿在生活中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世事,当乐且乐,就像李白《将进酒》中所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和月亮

李白一生纵情诗酒,放浪山水,并且和皎洁的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白的愿望不能在现实世界里实现,心中的郁闷只好借酒消解,可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心灵深处的惆怅又怎是酒可以消除的,无奈之下,天上的那轮明月就成了他的精神寄托。

他深情地向往着明月,用他那杰出的诗篇讴歌着明月,可以说,酒和月在他的诗里同生共长。

他从小就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受,有一首《古朗月行》是这样写的: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境,飞在青云端。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这首诗虽然是在长安期间所作,却是他的儿时记忆。“白玉盘”“瑶台境”,是多么美丽的遐想;“白兔捣药”“桂树蟾蜍”,这是神话的世界,是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

当他怀着远大的理想,踌躇满志地开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时,写下了一首有名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那枚“峨眉山月”,照耀着李白孤独的身影,也见证着他的雄心壮志。

虽然他很快就名满天下,虽然著名诗人贺知章一见就称他为“天上谪仙人”,残酷的现实还是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供奉翰林”,只不过是做了一回皇帝的高级玩物,最后还被“赐金放还”;参军永王幕府,换来的是“流放夜郎”。

官场,只有倾轧和丑恶,好在,还有美酒,还有明月,还可以饮酒望月。于是,松树下,石桌前,就有了那首《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人是孤独的,只有月亮和影子作伴,也幸而还有月亮和影子,不然满腹愁情又如何排遣。既歌且舞,醒而后醉,聚又复散,写活了明月,也写活了自己。

愈是在现实中碰壁,李白就愈加对明月心驰神往。那是永远纯洁明朗的世界,可以寄托他的一切情感。

有人在旅途的望月思乡——《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有纵情畅饮的豪侠之气——《九日龙山饮》: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有对人生价值的追问——《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还有遇赦途中对峨眉山月的追忆——《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李白的一生,浪漫狂放,却又流离曲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光明磊落的情怀,他就是一轮明月。他望月、思月、邀月、问月、醉月、弄月、梦月。他,“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他,“我寄愁心与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他,“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哗及贾至游洞庭》)。甚至,他儿子的小名就叫“明月奴”。

他是那么爱月,于是,就有了捉月而死的传说。《唐才子传》说:“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容斋随笔》也说:“世俗多言李太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台。”

当然,这些只是美丽的传说,郭沫若考证说,李白死于“腐胁疾”。或许事实就是这样吧,可我们更愿意相信,李白是捉月而死的,这样一种浪漫的死法,和他的一生是多么地相符。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一生沉醉于明月,追逐着明月的李白,这个据说是太白金星贬落凡间的“谪仙人”,用投水捉月的方式回归天上,不正是最美好的结局吗?

;mso-b����Q��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