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万点愁如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下一句)

待我长发及腰 诗词教学 22

怎么看待李煜的虞美人呢?

秦观的词句:“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是写“离别宽衣带”的离情别绪,再加上伤春,加上“镜里朱颜改”的憔悴,配上“落红万点”,确是名句。

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虞美人》赏析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春去花不在,飞红愁如海下一句

上联:春去花不在,飞红愁如海;下联:夏来绿常存,流翠涌若风。上联:春去花不在,飞红愁如海;下联:雁归意难消,落羽迅似风。ps:题设出句应出自秦观的《千秋岁·水边沙外》,原句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赏析:这首“满纸血泪”的《虞美人》,词劈头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就是绝望情绪的呐喊。“春花”和“秋月”原本是自然界非常美好、赏心悦目的景色,对于正常人来说,艳丽的春花和高洁的秋月,是一定能给人带来愉悦情绪的美景。

秋天枫叶落了,落了一地红叶,看着满地落叶,感怀伤感,忧愁的思绪好像大海一般。

少游此结句,即眼前景,寄万般情。他没有回天之力,只能悲叹,良时难追,红颜消失,他体验着如沧海般浩渺的深广愁怨。这是词人和着血泪的悲叹!“落红万点”,意象鲜明,具有一种惊人心魄的凄迷的美,唤起千古读者心中无限惜春之情,惜人之意。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下一句

“如春水”,也不能与李煜词句相比。秦观的词句:“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是写“离别宽衣带”的离情别绪,再加上伤春,加上“镜里朱颜改”的憔悴,配上“落红万点”,确是名句。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翻译:一阵阵轻轻的春寒袭上小楼,清晨的天色阴沉得竟和深秋一样,令人兴味索然。回望画屏,淡淡烟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柳絮飞舞如虚无缥缈的梦境,丝丝细雨落下如同我的忧愁。再看那缀着珠宝的帘子正随意悬挂在小小银钩之上。

“花落花飞花满天”,两个不同本的,有的做“花落花飞飞满天”,本来这个“飞”呢,是从杜甫那儿来的,还有一个秦少游,写了一句词,他说“飞红万点愁如海”,“飞红” 你看这还是,用的老杜的话,“万点”还是老杜 前边四个字,整个是老杜的,底下是他的创作,“愁”也是从杜来,五个了 “如海”。

全文: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翻译:浅水边,沙洲外,城郊早春的寒气悄然尽退。枝头繁花,晴光下的倩影,纷乱如坠地颠颤微微。

⒅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油菜花开,春心荡漾的诗句?

隔牗回溪镜面平,啅波时见下乌翎。 菜花戢戢如行伍,检校新黄稍夺青。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如梦令· 莺嘴啄花红溜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江城子 注:秦观与苏轼最后一面而赠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

残”),均以春水喻愁,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愁之长; 宋代词人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水边沙外”),于夸张、比喻的结合中表达了愁之多、愁之深;而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描写四月的诗句有很多,谈不上最喜欢哪首。各有不同而已。今天正好写了一首关于四月的现代诗。

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上】(20)

      词自《花间》始一直以柔婉为正宗,苏东坡的开拓很了不起,是诗化的高峰,可是其成就没有被当时的人认可,且使得后人难以企及。秦少游是他的年轻好友,但秦少游的词实在是词人之词。其词特色是什么?冯煦评论少游词说:

又说:

       

        什么叫词人之词?他所写的常是那种最柔婉的、最幽微的一种感受。他不必有寄托和理想,就是一种很敏锐的感觉。冯煦还说其词还寄慨身世。所以要把秦少游的词分成两类来看:一类是比较早期的词,表现了一种柔婉幽微的感受:一类是他经过政治挫伤以后,所写的寄慨身世的词。

        我们先看第一类的词:

        这词真是很微妙!他所用的字,小楼,轻寒,淡烟,画屏幽,轻似梦,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都是轻柔的叙写,没有任何沉重的字眼。

        漠漠,一方面是四周广漠,一方面是漠然的、寒冷的、不相关的。漠漠清寒,那种无情广漠的轻寒。上小楼。这句也有多义:一个是在漠漠轻寒之中,这个人上了小楼;一个是漠漠的寒气来到了小楼之上。这两个意思均可。对于今晨是阴天、阴沉毫无放晴之意无可奈何,好像那清秋一般萧索,淡烟流水的屏风景物如此清幽,而非激流飞瀑那般激荡。

        秦少游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他常常把他的情感和外界景物融合起来写。一般人常常是把抽象的感情比作具象的景物,他也作这样的比拟。例如“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你要想见到我内心的千回百转的感情,我是断尽的金炉小篆香。炉,何等热烈燃烧;金,何等珍重宝贵;小篆,何等柔细缠绵。香,盘成篆字,而且常常是心字的香。这样珍重宝贵,这样热烈燃烧,这样纤细委曲芬芳的感情,一寸一寸地烧断了。他也常把具体的形象比作抽象的感情。“自在飞花轻似梦”,风雨也大,一切都很轻柔,自在飞花,飘扬没有拘束,像我的梦境一样轻柔的飞扬。“无边丝雨细如愁”,无边的纤细的雨丝,好像是我那种轻柔纤细的哀愁。如果不是有纤细闲愁的人,能写出这么柔美幽微的千古绝唱吗?他写女子的温婉美丽有“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的名句,这与欧阳炯“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的庸俗截然不同。“宝帘闲挂小银钩”,有美丽装饰的帘子闲闲地挂在一个细小的银钩之上。

        屋内有宝帘,有小银钩,有淡烟流水的画屏幽。外边是轻似梦的飞花,细如愁的丝雨,你不用说他有寄托比兴,有破国亡家之痛,什么都没有,就是那纤细幽微的词人感觉,体会得细致幽微。这是秦少游词心的本质。

        秦少游传记记载说他少年豪俊,有大志,喜读兵家之书,曾写过《郭子仪单骑见虏赋》,仰慕的是政治功业上有成就之人。苏东坡读了他早年的策论所写的政治军事上的见解议论,非常欣赏他。但他只因一次科考落第就颓废了,就闭门在家中作了《掩关铭》,生了一场大病几乎死去。苏东坡鼓励他再次参加考试,考中了。后来恰好新党失败,旧党上台,苏东坡、黄庭坚这些人在朝,推荐他到朝廷之中任职。一起在首都汴京,是他们最美好的日子。可是,政海波澜,不久,这三个人都相继被贬滴。秦少游被谪处州(浙江金华),作了下面这首词:

        与苏东坡、欧阳修的自我超脱不同,秦观沉陷在哀愁中不能自拔。有水边沙外这美好的地方,城郭的春寒刚刚消褪,正是三春美景到来的美丽时节,花影的缭乱,莺声的细碎,可谓是良辰美景。“自其可欣赏者而观之,万物莫不可欣赏;自其可悲哀者而观之,万物莫不可悲哀。”秦少游跟好朋友苏东坡、黄山谷全因贬谪分离了,没有人一起喝酒而“飘零疏酒盏”,我所怀念的人都不可见,当那碧云的长空、苍然的暮色四合之时,我只能白白地对着天空的暮云惆怅不已。“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他怀念在汴京的聚会,“鹓鹭同飞盖”,鹓鸟和鹭鸟飞行有序,象征朝官的排列。我们当年携手的地方,而今谁在?都被贬出来了。李白诗:“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个典故是说当年伊尹做梦在日边经过,后来被商汤所任用。所以,“日边清梦断”,是说他们仕宦的政治理想完全断灭了,而人也衰老憔悴了。那些美好的日子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当时这首词曾传诵一时,很多人和了这首词,说他写了“飞红万点愁如海”的句子,能够长久地活下来吗?

        与苏东坡、黄山谷相较,他是三人中年岁最小的一个,却是死去最早的一个,因为他经不住挫伤,经不住打击。

(备注:,文字整理于叶嘉莹《唐诗宋词十七讲》)

标签: 飞红 秦观 朱颜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