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易老的典故(“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顿吃个蛋挞 好词好句 18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出处是哪里?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两个典故。冯唐易老,形容老来难以得志。李广难封,是指功高不爵,命运乖舛。①“冯唐易老”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冯唐列传》。冯唐是一位大臣,当初以孝悌而闻名,早在汉文帝时,就做上郎官的位置了。

冯唐易老是指冯唐才华横溢,能发挥才智时,不被朝廷重用,但当使用他的时候,人已老了。后来此词典故比喻岁月蹉跎。我们来说说此典故,汉文帝执政时,冯唐是朝廷中的大臣,因以孝悌而闻名得以任职为中郎署。

冯唐易老的故事源自《史记·冯唐列传》,讲述了汉文帝时期的大臣冯唐,以孝悌闻名,却因正直无私而长期未得晋升。汉文帝曾向他询问李齐的才能,冯唐直言李齐不如廉颇、李牧,这反映出文帝对良将的渴望。

典出唐王勃《滕王阁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西汉大将李广屡击匈奴,身历70余战,战功显赫,有“飞将军”“猿臂将军”之称。

冯唐是一位颇负盛名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在汉文帝时年龄已经较大了,但官职卑微,不受重用。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典故

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里就有这个典故:“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李广的名气要比冯唐大的多,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文帝说:“可惜啊!

冯唐易老的典故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冯唐是一位颇负盛名德才兼备的人才,在汉文帝时年龄已经较大了,但官职卑微,不受重用。到景帝时,略有升迁,但不久被免官闲居,后来汉武帝寻求贤才,听到人们盛赞冯唐,就召见了他,但这时冯唐已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典故:“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冯唐是一位颇负盛名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在汉文帝时年龄已经较大了,但官职卑微,不受重用。

“冯唐易老”是一个成语,词语中的冯唐是西汉人,是说汉朝的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才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这个词语的典故是说冯唐能发挥才智时缺没有被发现和重用,而当要任命他为官时,他已经老去了。这个词语后用来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

汉文帝时,冯唐是一位大臣,他当初以孝悌而闻名,拜为中郎署。

“冯唐易老”:说的是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年轻时遇到文帝喜欢老成持重的,不赏识他,年稍长而景帝又喜欢年轻的,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 “李广难封”;,李广马上功夫赫赫有名,可惜不是生在楚汉相争的时候,汉初对匈奴求和,他有才二无用武之地,武帝时候终于大规模开战。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冯唐易老”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冯唐列传》,“李广难封”的典故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冯唐易老:冯唐是一位国家大臣,在汉文帝时期,就做到了上郎官的官位。但是因为其性格太耿直,所以时时处处遭到排挤,到年事已高也没有升迁。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后来,人们就用冯唐易老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里就有这个典故:“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李广: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谢谢邀请!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都是原因的,不能怪外界,只能怪自己,不懂太极之道! 冯唐和李广都是西汉时期的人物。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出自哪里?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意思:老来难以得志,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此句出自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在本文的第五段中,作者用典故把自己比做贾谊、梁鸿、冯唐、李广,来描述自己现在遭遇的困境,但作者没有在悲伤中停留太久,转而用自己的乐观精神给这一段咏叹做了更好的注解。作者表示自己仍是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身处逆境仍旧心胸开朗,立志报国。这一段所用典故较多,但却合理恰当毫无堆砌之感,王勃写自己怀才不遇、深陷困境的矛盾心理,却又用一种处世的乐观精神加以化解,这种高尚的情怀,千百年来引起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共鸣。

文章赏析

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两个典故。冯唐易老,形容老来难以得志。李广难封,是指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①“冯唐易老”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冯唐列传》。

冯唐是一位大臣,当初以孝悌而闻名,早在汉文帝时,就做上郎官的位置了。但是因为其性格太耿直,说话直来直去,所以时时处处遭到排挤,直到头发花白,年事已高,一直得不到升迁的机会。

冯唐抗击匈奴有功,但是因为多上报了6个首级的斩获,而获罪改任。后到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时代,他非常欣赏冯唐的才华,于是就派人召冯唐进宫准备授予官职。可是当时的冯唐已经九十岁的高龄了,再也没有精力为国效力,这就是冯唐易老的典故。

②“李广难封”的典故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汉文帝时,面对匈奴的进攻,李广就展现了其勇猛的一面,获封郎官。汉文帝称赞他说:你呀,就是错生了时代。如果在高祖时代,你一定能封个万户侯。

后来到汉景帝时代,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立有大功。却因为不识时务,私自接受梁王刘武授予的“大将军印”。引起汉景帝的不满,所以没有封赐李广。

汉武帝时,李广虽多次攻击匈奴有功,但是在汉武帝眼里他一直都是“功过相抵”。但是李广纵然战功赫赫,到其至死也没有封侯。

扩展资料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诗词出自唐代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王勃在这首诗词中说道:“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借两个历史典故,表达自己的失意、惆怅之情。

“初唐四杰”的王勃因《檄英王鸡》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他到交趾探望父亲路经洪州,恰逢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大宴宾客,吟诗作乐。王勃在席上即兴作《滕王阁序》感慨自己:“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标签: 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 匈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